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新生隐球菌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在新生隐球菌穿越血脑屏障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含有成熟的脑微血管皮细胞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胞外蛋白水解酶相关成分及其特异性抑制剂后,利用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微血管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微管相关蛋白(Tau-LRP)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DL—LRP)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加入丝氨酸蛋白酶1h后可观察到内皮细胞开始收缩,面积变小,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收缩有时间依从性,至10h时仅为处理前的20%;加入丝氨酸蛋白酶+抑肽酶后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变化(P〉0.05)。②加入隐球菌浓缩上清液1h后内皮细胞开始收缩,至6h时为原来的20%;加入菌株浓缩上清液+抑肽酶后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变化(P〉0.05)。③丝氨酸蛋白酶使内皮细胞的MMP-9、Tau.LRP、LDL—LRP的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新生隐球菌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可能通过上调MMP-9和(或)Tau—LRP、LDL—LRP的表达,诱导内皮细胞基质降解和细胞自身微管结构及紧密连接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菌体细胞穿越血脑屏障而致病。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微血管内皮细胞 丝氨酸蛋白酶 血脑屏障
  • 简介:目的研究青光眼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24月龄、体重3.5~4kg的先天性青光眼大耳白兔5只(7只眼),选10只同龄大耳白兔作为对照组。另选10只2月龄、体重2kg大耳白兔前房内灌注生理盐水制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三组兔进行眼底照像、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检查,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形态和FVEP的变化。对人工急性高眼压组还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检查。结果先天性青光眼组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明显减少;人工急性高眼压组眼压升高后首先使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随着眼压的继续升高脉络膜大血管变细,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加重,眼压极度升高时脉络膜大血管血流中断。同龄正常对照组的FVEP的主波P100潜伏期是(83±9)ms,先天性青光眼组则为(112±14)ms,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人工急性高眼压组高眼压前为(69±5)ms,眼压60~80mmHg时延长为(81±7)ms,眼压在100~130mmHg时FVEP波形低平,近似直线;眼压恢复正常后2hFVEP的P100潜伏期为(82±8)ms。人工急性高眼压前后FERG变化显著。结论青光眼可以影响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可使FVEP、FERG发生变化。

  • 标签: 脉络膜 急性高眼压 先天性青光眼 视网膜 人工 大耳白兔
  • 简介: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治疗血管新生为这类疾病的攻克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由其分子基础,谈到临床应用,综述了血管生成的过程与机制,促进血管新生的主要因子,以及治疗血管新生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策略,进而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对治疗血管新生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前景等方面略作探讨。

  • 标签: 临床应用 治疗性血管新生 缺血心肌 分子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 血管生成
  • 简介:缺氧是机体在缺血、肿瘤等病理因素或高原环境下局部或整体出现的一种内环境状态。大量的研究表明,缺氧可以诱导相应组织血管新生。近年来,我们已逐渐认识到,缺氧可以通过调节几种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炎症介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促进血管的新生,其中又以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研究较为深人。对于这些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缺血或肿瘤性疾病以及研究高原习服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缺氧 受体 炎症介质 机制 血管新生
  • 简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教育部有关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及创造性人才工程的一系列计划的集成,主要包括“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近期,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王宪教授领衔申请的2004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获得批准;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生理学教授管又飞和神经生物学教授王克威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王建枝同时入选为2004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突出体现了我学会科技人才队伍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 标签: 北京大学 “代谢综合征及其血管病变” 创新团队项目 人才培养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8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结果1×10^-6mol/L视黄酸可导致斑马鱼胚胎表现出多系统的严重畸形,胚胎很快死亡。在胚胎孵育的9.5、12h给与10^-7~10^-8mol/L浓度的视黄酸,胚胎只表现出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视黄酸对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血管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有剂量依赖性和严格的时间窗,视黄酸影响心脏前后轴发育的关键时间是原肠胚晚期。视黄酸处理组胚胎的循环缺陷主要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在9.5、12h处理斑马鱼胚胎可以作为研究心脏发育调控机制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视黄酸 斑马鱼 心血管系统
  • 简介:我国科学家在心血管和医学生物学领域获得一项重大突破。最近一期的NatureCellBiology全文发表了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陈光慧教授等11位中国学者的长篇论文:“HSG抑制血管增殖疾病的研究”,Nature杂志编辑部还专门为此配发了评论,称中国科学家此次工作中发现的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

  • 标签: 细胞增殖抑制基因 HSG基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异常增殖 心血管疾病 RAS癌基因
  • 简介:目的探求足癣彻底治愈的最佳途径。方法将临床已确诊的足癣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①特比萘芬试验组。②伊曲康唑试验组。③氟康唑试验组。④咪康唑霜试验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求从治疗之日起采取预防真菌再感染的措施,如更换新鞋、袜及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具等生活用品。对照组除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其他无特殊要求。结果4个试验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分别比4个对照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各提高27.1%、24.8%、26.6%、25.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的x^2值均〉3.84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变皮损周围真菌的生存环境,是足癣彻底治愈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足癣 治疗 环境
  • 简介:第五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日至5日在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召开,主办方为香港大学心脏血管研究所。因此,第九届香港大学心脏血管研究所年会同时举行,会议在坐落于香港回归的标志性建筑-金紫晶花广场的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会成立了两岸三地的组委会,黄德明(香港)、林茂村(台湾)、朱广瑾(大陆)教授任主任委员,除香港、台湾以外,

  • 标签: 香港大学 海峡两岸 心血管 第五届 科学 标志性建筑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5月15日至20日在风景秀丽的湖南张家界市召开。会议由第二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理系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协作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内外特邀生理学界代表共118名生理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心血管生理学 呼吸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学术会议 中国生理学会 2005年
  • 简介: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和抗移植排斥等.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限于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肿瘤渗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各学科的渗透,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可使其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抗体人源化已经成为治疗性抗体的发展趋势,同时各种抗体衍生物也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抗体本身的应用局限,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利器.本文简要介绍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治疗性抗体 单克隆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简介:由于高危人群的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提出应根据患者危险因素高低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包括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临床诊断治疗和确诊治疗。肺部是真菌最常受累的器官,所以本文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就目前在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各种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其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肺部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治疗
  • 简介:患者因患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塞,长期服药致胃黏膜损伤,同时合并糖尿病,引发胃部真菌感染,经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d,治疗3周后痊愈。

  • 标签: 胃部 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 简介:竞争性寡聚脱氧核糖核酸识别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抑制了转录因子对基因的转录调控,转录因子E2F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可以用于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血管皮细胞的增生,在部分异常增生的疾病中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E2F 治疗靶点 细胞周期 DNA结合域 异常增生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酮康唑涂膜剂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手、足癣患者165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9例外用酮康唑涂膜剂,B组76例外用克霉唑软膏,两组均分别将药物外涂于局部皮损处,2次/d,连用4周,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按照判断标准,采用单盲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A组总有效率为79.8%,B组总有效率为56.2%,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结论酮康唑涂膜剂治疗手足癣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酮康唑涂膜剂 手足癣 疗效观察
  • 简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较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及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抗真菌药物 治疗
  • 简介:本组于2000年3月~2005年6月对128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2个月~45年。其中指甲真菌感染者32例(病甲48个),趾甲真菌感染者72例(病甲377个),指甲、趾甲均真菌感染者24例(病指甲35个,病趾甲103个)。近端甲下真菌病37例,远端甲下真菌病61例,白色甲下真菌病30例。其中32例伴有手癣,67例伴发足癣,19例伴发甲沟炎,2例伴有股癣。真菌直接镜检,镜下均可见菌丝及孢子。

  • 标签: 伊曲康唑 甲真菌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