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胞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单细胞植物如衣藻等;多细胞植物的个体中的所有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个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病毒、类病毒虽具有生命现象,但不是细胞结构。它只是外有一层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面有核酸组成芯子,称病毒粒子。

  • 标签: 细胞结构 生命活动 形态结构 基本单位 分工协作 生命现象
  • 简介:黑暗中,一伙奇形怪状的生物正肆无忌惮地攻击我重要堡垒,突然,一队战士从天而降,将他们团团包围……勇敢的战士运用分解、围剿等战术将这些不断变形、隐藏的侵略者统统消灭,最终大获全胜——这就是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一场细胞与细菌病毒之间的较量,而且天天都有,只是你看不见听不到而已。

  • 标签: 白细胞 免疫系统 攻击 分解 巨噬细胞 细菌病毒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大部分哺乳动物具有细胞迁移容量.细胞迁移对于生命中的许多生物学现象有重要作用.在胚胎形成中,细胞迁移是在重要的形态形成过程中重复出现的主题.在成年人的组织中、在正常的生理学以及病理学中,细胞迁移都有其重要性.在炎症反应中,白血球迁移到受伤区域,在哪里它们进行吞噬细胞和实现免疫功能.虽然在现在已有创伤愈合细胞迁移测定等几种方法,但是这些细胞迁移的测定方法对于各类问题并不是总有效的[1-6].我们发展了一种由计算机辅助的时间流逝显示微观复制系统,它包括影象形成过程软件,其程序编制含有自动影象分析和自设计CO2微小细胞培育器,它的功能是在一个倒置显微镜平台上对于细胞迁移进行迅速而精确的分析从而形成细胞的培育.我们运用这一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了外细胞间质(ECMs)覆盖表面的细胞迁移.

  • 标签: 细胞迁移 测定方法 细胞跟踪系统 计算机应用 细胞培育 外细胞间质
  • 简介:目的观察HBsAg疫苗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诱生的免疫反应类型。方法低、中、高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采用酶免疫法检测鼠血清抗HBsIgG2a,并用乳酸脱氢酶分析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靶细胞的活性。结果HBsAg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抗HBsIgG2a,中、高剂量组阳转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值<0.0l;低、中、高剂量组部分鼠特异性CTL释放率>60%,达到特异性CTL活化,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l。结论HBsAg址疫苗可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而且对非溶细胞性和溶细胞性免疫应答均可上调。

  • 标签: 乙型肝炎表现抗原 疫苗 细胞免疫
  • 简介: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和调节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在人类和小鼠,产生干扰素(IFN—α)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能在体外调节同种T细胞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DC也能在体内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这些细胞也许能介导负免疫应答,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器官移植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移植免疫 Ⅰ型干扰素 T细胞
  • 简介:参照人的T细胞分离方法用于猪T细胞分离,经二次绵羊红细胞分离的T细胞,用PHA从功能上鉴定获得纯度很高的T细胞,能进一步用于有关T细胞方面研究。

  • 标签: T细胞 绵羊红细胞 分离方法 鉴定 PHA 研究
  • 简介:细胞的大小千差万别,形状也各不相同,但无论什么样的细胞,其组成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一般说来,细胞都具有如下结构:

  • 标签: “细胞的结构” 初中 科学课 备课参考
  • 简介:细胞的“干”译自英文“stem”,意思是“树”、“茎”和“起源”,干细胞即起源细胞。以人为例,个体发育起源于单细胞,即精卵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可见干细胞不仅能够自我复制,而且复制后的细胞还能分化成具有其他功能的细胞,最终组成人体。不仅是受精卵,只要细胞同时具有可以自我复制,又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这样两个特性,我们都把这类细胞称为干细胞。不难看出,干细胞不是单一的一种细胞

  • 标签: 干细胞 种类 应用 器官移植 中学 生物
  • 简介:细胞研究的热度上升与克隆羊"多利"直接相关."多利"诞生后在伦理道德上引起争议,各国政府纷纷表态禁止克隆人.为此,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相继转移了科研方向,大多开始了干细胞工程对器官移植和疾病治疗价值的探索.

  • 标签: 话说干细胞
  • 简介:目的建立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骨髓(BM)微量肿瘤病灶(MRD)的检测方法,分析其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CD45^FITC/CD81^PE/CD56^PECy5单抗组合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NBTGW细胞株的免疫表型,并确定本实验室FCM的敏感度;比较Ⅲ~Ⅳ期NB患儿治疗前及治疗中BM细胞形态学观察与FCM检测BM中的CD45^-/CD81^+/CD56^+细胞阳性率,分析病程中MRD检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TGW细胞株表达CD56和CD81,不表达CD45,本实验室FCM敏感度为1×10^-4。②58例患儿共144份标本中BM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提示BM转移者23份,FCM检测显示表达CD45^-/CD81^+/CD56^+细胞的标本数62份,BM细胞形态学观察和FCM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比较平均化疗4个疗程后BMMRD结果与预后关系:31例患儿初诊时BMMRD检测阳性,化疗4个疗程后11例患儿BMMRD转阴,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进展,无瘤生存率(DFS)中位时间23个月;另20例患儿化疗4个疗程后BMMRD仍为阳性,其中11例患儿复发或进展,包括1例死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化疗后移植患儿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前BMMRD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共有19例患儿接受化疗后行PBSC移植,14例患儿采集PBSC时BMMRD为阴性,其中2例患儿复发,自移植后始DFS中位时间9个月;5例患儿采集PBSC时BMMRD为阳性,均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FCM检测NB患儿BMMRD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协助NB患儿的诊断和评估临床疗效,BMMRD残留与NB预后相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流式细胞术 微量残留病灶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CIK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共同作用,然后测定人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SGC-7901细胞株作用1~8小时后,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用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茶多酚浓度400mg·L-1,作用CIK细胞4小时后能明显增强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与未诱导组和其它浓度组相比P<0.01;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株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CIK和SGC-7901细胞作用1~8小时,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后,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在茶多酚浓度400mg·L-1、诱导时间4小时时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CIK细胞对照组.结论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经茶多酚处理的SGC-7901细胞株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有效浓度内对人CIK细胞细胞毒性.

  • 标签: 茶多酚 人胃癌细胞株 CIK细胞 抑瘤活性 凋亡
  • 简介:流式细胞术是对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高参数的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过程中细胞所发生的变化,已广泛用于细胞凋亡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本文介绍了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的基本原理及最新进展。

  • 标签: 流式细胞仪 细胞凋亡 病理学 生理学
  • 简介: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从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2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分为3份,第1份为对照,第2份加rhIL-2,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GM检测,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2×10^5时终止培养,收集贴壁细胞做CFU-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GM集落,抽提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的表达,结果发现,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1-2周,非贴壁细胞遥CFU-GM产量明显下降,与rhIL-2的体系基本平行,同时体系中的P2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培养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GM产量下降减缓,而含rhIL-2的体系CFU-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贴壁细胞中CD34^+细胞和P210^+细胞比例最低,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GM集落中,BCR/ABL(+)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自体DCs有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骨髓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 简介:目的寻找一种准确、敏感的检测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方法,为研究T细胞极化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可靠的手段.方法用PMA、ionomycin作刺激剂,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以mon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特异的分子和表达并被阻滞在胞内的细胞因子,然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本方法检测18例正常人淋巴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其中CD4+T淋巴细胞中Th1占19.51%±4.96%,Th2占15.66%±3.95%;CD8+T淋巴细胞中Tc1占16.22%±1.78%,Tc2占9.20%±1.96%;而12例妊高征孕妇的Th1、Tc1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h2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检测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判断T淋巴细胞的极化状态.妊高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简介:儿童和成人期的造血在骨髓中进行。胚胎的主要造血部位是肝脏;胚胎发育晚期造血干细胞会迁移至骨髓(6~7个月)[胎盘脐血是移植所需造血干细胞的丰富来源,全世界已进行数百例脐血移植;该技术主要用于儿童,因为可获得的血量有限(60~100m1)]。

  • 标签: 血细胞 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