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肉苁蓉苯乙总苷(CPhGs)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作用的机制。方法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6月收治的9例需要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后传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GF-β1)、阳性对照组(TGF-β1+5-氟尿嘧啶)、实验组(TGF-β1+CPhG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CPhGs对HSFbs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中Smad2、Smad3、Smad7、Ⅰ型胶原(COL-1)和Ⅲ型胶原(COL-3)的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Smad2、Smad3、磷酸化Smad2(p-Smad2)、磷酸化Smad3(p-Smad3)、Smad7、COL-1和COL-3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0、90、120 mg/L CPhGs作用于成纤维细胞48 h后抑制率为[(36.87±0.06比43.52±0.04比78.11±0.03)%,F=45.073,P<0.01],CPhGs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COL-1、COL-3、Smad2、Smad3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Smad7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1±0.04比0.3±0.25比1.56±0.01,F=39.755,P<0.01)、(0.55±0.04比0.27±0.04比1.66±0.22,F=61.997,P<0.01)、(0.55±0.03比0.78±0.76比1.06±0.15,F=17.769,P<0.01)、(0.46±0.08比0.55±0.10比2.05±0.29,F=56.796,P<0.01)、(1.77±0.59比0.11±0.02比0.04±0.04,F=14.780,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p-Smad2、p-Smad3、COL-1、COL-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Smad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0.16±0.03比0.11±0.02比0.06±0.00)、(0.12±0.02比0.07±0.01比0.04±0.01,F=7.670,P<0.05)、(0.27±0.02比0.08±0.01比0.05±0.04,F=34.291,P<0.01)、(0.33±0.02比0.16±0.02比0.17±0.01,F=16.322,P<0.01)、(0.12±0.03比0.15±0.06比0.23±0.05,F=3.936,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hGs的可通过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SFbs活化和增殖。

  • 标签: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针对甲醇制取乙醇技术的问题,在分析单塔、双塔以及三塔精馏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基于AspenPlus软件建立三塔精馏工艺模型,并结合理论分析和降能的综合因素下,对各塔工艺环节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经实践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有效提升了甲醇的回收率,降低了甲醇精馏的能耗。

  • 标签: 甲醇 工艺参数 乙醇
  • 简介:摘 要:本文对苯乙烯装置的残油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施行了技术改造,主要是将燃料气代替残油为乙苯烷基化反应器加热炉 HS-101提供热负荷,而残油作为副产品送到罐区进行调和处理后回收外卖,通过此次技术改造,为苯乙烯装置起到了节本增效稳定运行的效果

  • 标签:   调温减粘 节本增效 安全隐患 能耗
  • 简介:摘要:乙醇是我国现今比较新型的一种节能燃料,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不过在乙醇制备过程中,由于其需求量较大,在制备过程中会涉及到化学工程的使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化学工程的内容和操作,明确其中的重点事项,以确保燃料乙醇制备的有效性。讨论了目前其发展趋势和应用,旨在为燃料乙醇生产的产业化、经济化及可持续化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燃料乙醇 生产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工业文明的保障。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动物排泄物等。其主要由纤维素(约占干物质重的 30%-50%)、半纤维素( 20%-40%)和木质素( 10%-25%) 3大部分组成。另外,还含有少量的胶体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以聚糖形式存在,纤维素主要由六碳糖聚合而成,而半纤维素则主要由戊碳糖聚合形成。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通常需要经过预处理以打破致密结构,再将聚糖水解转化为单糖,最后利用酿酒酵母将单糖发酵转化为乙醇。目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乙醇的全过程包括原料收集和预处理、酶解糖化、发酵及产物分离。为使纤维乙醇与传统燃料形成相竞争的价格,需要对燃料乙醇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以降低成本。

  • 标签: 燃料乙醇 发酵工艺 基因工程
  • 简介:摘要:酒精生料发酵技术,因为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得率高等原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概述了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燃料乙醇 发酵工艺 基因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影响涉嫌酒驾人员乙醇含量呼气值与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值差异性的因素。方法 与本地执法部门联合 调查、调研,由执法部门 随机选出本区 3 00名涉嫌酒驾人员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和血液监测,呼气和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值均存在差异,回顾其基本资料,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影响呼气和血液乙醇含量检查值差异的因素: 59.2%是吹气和抽血时间差、 8.8%是个体差异、 7.8%是血液样本采集和保存方法、 18.8%是呼气式酒精检测仪、 5.4%是实验室检测条件。结论 涉嫌酒驾人员呼气和血液检测中乙醇含量出现差异的因素较多, 一方面:执法部门 要不断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检验流程、增强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检验检测机构要适应形势需要配置相应的设备仪器,同时严格执行检测规范。只有两方均做好努力 才能 更有效 提高 涉嫌酒驾鉴定质量,避免因检测值存在差异而出现质疑,最大程度保护当事人权益。

  • 标签: 涉嫌酒驾 乙醇含量呼气值 血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苯乙烯是我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本文以苯乙烯装置高温管线支架选型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苯乙烯的负压绝热脱氢工艺开展高温管线支架选型设计分析,结合苯乙烯装置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参考苯乙烯生产、制造领域的多方科研及经验书籍,提出一系列高温管线支架的选型设计建议,为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人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以供参考。

  • 标签: 苯乙烯装置 高温管线 支架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日常主粮的水稻消耗在逐年减少,而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受 部分粮食进口的影响,水稻市场供应量远远大于需求量。稻谷不易储存,容易陈化和发霉变质。一般储存三年以上的陈化稻谷,有害物含量超标,不可直接作为口粮,也不能直接用于动物养殖,需进行加工后才可进入动物食物链中。如何合理利用陈化粮资源,做到梯级利用,许多企事业单位率先进行探讨。燃料乙醇对原料品质的要求没有食用酒精那么严格,若利用陈化水稻生产燃料乙醇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陈化粮流入粮食加工市场,调节粮食供求关系,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还能 进一步缓解燃料乙醇行业原料紧缺的状况。

  • 标签: 稻谷原料燃料乙醇 生产工艺 探讨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生产苯乙烯的新工艺,重点介绍国内苯乙烯的生产,消费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并提出针对国内市场分析的对策,在我国需要继续扩大苯乙烯产量来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为了满足苯乙烯的市场需求,建议继续研究开发生产苯乙烯的新型催化剂和新性生产工艺技术,从而能够提高国内苯乙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我国苯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苯乙烯;生產技术;研究;进展   苯乙烯是不饱和芳烃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化学品。苯乙烯的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型聚合物化学产品的生产中。作为石油和有机化学品基础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苯乙烯是世界第三大合成树脂生产商,主要可以生产聚乙烯( PE )和聚氯乙烯( PVC ) [1] 。聚苯乙烯主要用于生产泡沫塑料产品,约占其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二。苯乙烯还可以用于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ABS )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SAN )树脂。也可以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由单分子体不饱和聚酯而成,例如: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和胶乳组成。 [2] 另外,苯乙烯还有其他很多用途,如药品,染料,涂料等,也可用于生产农药乳化剂和矿物加工剂。    1 苯乙烯概述   在世界范围内,生产苯乙烯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乙苯催化脱氢法,另一种是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法。目前,世界上大概九成以上的苯乙烯是利用乙苯脱氢的工艺生产的。虽然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苯乙烯是通过乙苯脱氢的工艺生产的,并且苯乙烯—环氧丙烷联产法生产工艺非常复杂且投资大,但是苯乙烯—环氧丙烷联产法能够同时制备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并且这种工艺方法在近些年里发展势头迅猛。 [3]    2 苯乙烯生产技术分析    2.1 乙苯脱氢制备苯乙烯   目前,乙苯负压脱氢工艺生产苯乙烯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方法之一。在该方法中,乙苯负压脱氢制备苯乙烯反应器是这项生产方法的技术核心。该生产工艺使用二氧化碳作为温和氧化剂,同事反应堆运用了两项关键技术:轴向径向反应器和气体快速混合。这两项核心技术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反应器的体积利用率和催化剂的利用率。    2.2 乙烷制备苯乙烯技术   在乙烷制备苯乙烯的生产工艺中,使用乙烷作为原料。乙烷可以直接通过蒸汽裂解产生乙烯,不需再进行乙烯的投资,因此,此种工艺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在此生产工艺中使用了具有催化剂循环的流化床反应器,这种先进的反应器也正是此种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点。该方法能够生产乙烯和苯乙烯,并且乙烯可以再循环到上游烷基化单元,从而在整个过程中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2.3 甲醇和甲苯烷基化生产苯乙烯   虽然许多苯乙烯生产商是在 FriedelCraft 反应工艺中通过苯和乙烯生产乙苯,但苯乙烯是通过一系列催化脱氢工艺生产的。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生产并且有许多副反应。针对出现的此类问题,我们找到了苯乙烯生产的新方法,通过使用甲苯和甲醇烷基化的方法生产来生产苯乙烯。通过长时间的方法验证,发现该方法工艺简单,工艺线路短,原料价格低,原料来源广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提升苯乙烯生产产量和质量的新方法,同时也是能提升苯乙烯在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    3 苯乙烯应用研究进展   ①我国国内乙烯资源相对短缺,但是我国有非常丰富的催化裂解干气资源。目前,催化裂化干气的利用率低,可以综合利用裂解汽油和炼油厂干气资源生产苯乙烯。它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开辟了新的苯乙烯来源,可以充分合理地应用乙烯资源,降低苯乙烯的生产成本。   ②在苯乙烯的生产方法中,传统的苯乙烯生产工艺变得越来越成熟,乙苯的催化脱氢仍然是最重要的生产方法。在催化剂,反应器,工艺技术等方面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投资和生产成本,为此,我们应该加强新苯乙烯生产的技术路线的勘探和研究工作。   ③虽然我国在生产苯乙烯工艺中的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是在脱氢催化剂的开发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大苯乙烯生产工艺的研究力度,有必要密切关注国外苯乙烯生产技术的新发展。特别是在催化剂领域,我们正在开发新一代的新型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将会具备节能,清洁,高效和稳定的特点。    4 结束语   目前,在生产苯乙烯技术中,乙苯单元烷基化的催化剂拥有先进的技术指标,具有选择性好,操作温度低等优势。乙苯单元较其他苯乙烯生产的单元工艺设备台数少,控制方案及联锁方案成熟可靠,具有灵活的催化剂保护方式。苯乙烯单元蒸汽过热炉出口温度低,使得苯乙烯精馏聚合物减少,同时还能在其他过程中进行热回收,并且热量回收优于其他工艺。现阶段,我国是苯乙烯主要的消费大国之一。近年来,我国每年的苯乙烯产品进口量都很大。所以,为了满足苯乙烯的市场需求,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开发苯乙烯新型催化剂和新的工艺技术,扩大生产,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技术,开发新的更高效更实用的催化剂,从而能够提高国内苯乙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溯燕,李树峰 . 苯乙烯的生产及市场 [J]. 弹性体, 2010 , 20 ( 5 ): 85-89.    [2] 胡世明 . 国内外苯乙烯的供需现状与发展前景 [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2 ( 12 ): 45-48.    [3] 曹贵平,朱中南,奈波,等 . 苯乙烯热引发本体聚合动力学 [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1993 , 9 ( 2 ): 165-170.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采用纳络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 2013年 10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40例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常规组( n=20)与实验组( n=20)全部采用临床基础治疗,另将纳络酮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 70.00%( P< 0.05)。实验组的血浆氧自由基水平低于常规组( P< 0.05)。实验组意识、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P< 0.05)。 结论:针对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纳络酮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尽快清醒,可为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乙醇中毒 昏迷 纳络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原料成本高、能耗大是制约燃料乙醇发展的主要因素。优化发酵工艺,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是解决燃料乙醇生产瓶颈的重要方法。本文从燃料乙醇生产过程出发,对燃料乙醇的连续发酵生产过程优化进行分析与探究。

  • 标签: 燃料乙醇 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 优化途径
  • 简介:摘要: 对现阶段的交通安全事故进行总结分析会发现,较多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酒后驾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强酒后驾车的检测和控制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的酒后驾车检测来看,主要是进行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其检测结果与检测方法、血液采集方法、采集时间 等有显著的 关系,所以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需要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各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文章基于法医学视角对影响血液中的乙醇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指导实践工作开展。

  • 标签: 血液 乙醇检测结果 法医学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改善。 浓醪发酵技术被认是发展发酵工业有效途径之一,成熟醪中高乙醇含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体现发酵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 标签: 生物燃料 乙醇浓醪 发酵工艺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 方法:选取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 25 例)和对照组( 25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催醒时间以及痊愈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痊愈时间与催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给予内科急诊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催醒时间以及痊愈时间明显减少,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醒脑静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比较常见的有机原料苯乙烯,是最基本的芳香化学物质之一。它在生产过程中对聚合反应特别敏感,增加了材料和设施的损失,生产设施影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描述了苯胺与苯胺脱氢反应的两种聚合反应。提出了防止聚合物,减少聚合物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苯乙烯;阻聚剂;阻聚方案;阻聚措施   自聚是苯乙烯单体的性质,可以在室温下聚合。为了减少苯乙烯蒸馏过程中苯乙烯单能表的聚合损失,并确保蒸馏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在蒸馏过程中添加抑制剂。自苯乙烯单体工业生产以来,苯乙烯蒸馏抑制剂聚合物的发展一直是稳定的,在苯乙烯生产设施中一些低毒性和有效的复合物抑制剂使用。    1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艺简述   苯乙烯脱氢过程包括四个单元:烷基化和烷基化转移、乙烯蒸馏、乙烯脱氢和苯乙烯蒸馏。乙烯和苯是由烷基化产生的,聚乙烯与乙烯的部分反应产生聚乙烯,聚乙烯通过烷基转移反应产生乙烯,烷基化和烷基转移产物由乙烯蒸馏单位获得。苯乙烯被引入乙烯蒸发系统,然后进入乙烯脱氢反应器和乙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2 苯乙烯精馏阻聚劑性能对比分析    2.1 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各种聚合抑制剂的闪点都比较低,易燃,易氧化。 4 , 6 二硝基正丁基苯酚与酰胺类聚合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降低结晶。二硝基苯酚 2 , 4 ,二硝基甲苯酚 2 , 6 溶解度差,易结晶,堵塞设备管路,生产受影响。    2.2 毒性的比较    2 , 4 二硝基苯酚的 LDS0 为, 2 , 6 二硝基苯酚的 LDS0 为 95mg/kg , DNBP 的 LD 值为 50rag/kg , STYREN 310 的 LD 值   为 5000mg/kg 。可见 2 , 6 二硝基甲苯苯酚和 DNBP 的毒性均低于 2 , 4 二硝基苯酚,而苯乙烯 310 的毒性较弱。这四种聚合抑制剂都是有毒的。为了满足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应尽量使用低毒聚合抑制剂,以减少聚合抑制剂的用量。    2.3 阻碍聚合物的发展和使用。   阻聚剂 nsis 第一代是上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使用的。其缺点是高毒性、污染比较、由于聚合效率低、耐热性差。 I-95 是上世纪 80 年代使用的第二代代理之一。通过降低第二代抑制剂对代抑制剂的毒性,提高了苯乙烯的溶解度。该代表 DNBP 是最典型的第二代阻聚剂与低毒性特性,溶解度、抗高温和高的双聚合抵抗苯乙烯,这降低了苯乙烯的有效聚合。自 1990 年代以来,一些由 2-3 个成分组成的新抑制剂开始被用于苯乙烯工厂作为第三代阻聚剂。这些阻聚剂是有效的、很少使用的、可溶性的、有毒的、清洁的、环保的,并生产成本的降低。 Styrex 组合协同块是第三代复杂阻聚剂类型的典型例子。 Styrex 组合协同方案有以下优点:有效的阻聚活性,低水平聚合物,高纯度苯制品,生产力提升。更低的毒性风险,没有。减少排放,减少焦油循环体积,减少杂质含量,如 AMS ,提高了产品的产量。    3 苯乙烯精馏阻聚方案及措施    3.1 精馏阻聚苯乙烯方案   与 NSI 一起使用的苯乙烯脱氢过程的 Styrex 310 程序。这减少了使用的 NSI 的数量,与此同时,聚合物的生产被有效地抑制了。该方案的实施减少了 NSI 的剂量,减少了毒性,减少了人身伤害,减少了每单位产品的阻聚剂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2 苯乙烯精馏的阻聚措施    3.2.1 减少苯乙烯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   高浓度和高温苯乙烯的聚合,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降低高温苯乙烯的高浓度,是过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生产操作中,要求乙苯 / 苯乙烯分离塔、苯乙烯蒸馏塔回流罐,塔釜的液面在日常运行中保持稳定。突然的空、满空气会导致苯乙烯在设备中的滞留时间变长,过低的液位会导致设备局部高温,这可能会增加苯乙烯聚合。苯乙烯精馏塔为避免全回流操作,减少大回流和低负荷投料操作,乙苯 / 苯乙烯分离塔为减少低负荷投料,通过以上操作减少苯乙烯在生产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减少聚合。    3.2.2 保持过程运行温度的稳定性,禁止超温超压   一旦苯乙烯蒸馏系统在过高的温度下运行,它就会触发苯乙烯聚合,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生产系统过热的情况下,应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如停止使用苯乙烯进料、高剂量的阻聚剂注入和中乙苯等介质稀释等,以降低系统的温度。    3.2.3 根据苯乙烯浓度调整抑制剂的数量   催化剂的寿命、生产操作等影响了苯乙烯脱氢装置。根据材料中苯乙烯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系统中抗聚合物的注入,以避免聚合。    3.2.4 防止系统中的氧气泄漏   在苯乙烯生产过程中,苯乙烯脱氢和苯乙烯分离等系统在负压下运行,需要系统的更大的密封。因此,有必要进行气体密封工作,以防止系统中的氧气泄漏。与此同时,必须更换氮气来净化系统中的空气。    3.2.5 加强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控制   苯乙烯聚合最基本的保证是保证聚合物抑制剂的正常注入。但是, NSI 等聚合物抑制剂的溶解度较低,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线容易结晶,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泵容易因堵塞而失效。检查聚合物抑制剂注入是否中断。加强聚合物抑制剂注射泵的检查和维护,有效控制聚合物抑制剂注射量,可大大减少聚合物抑制剂注射中断事故的发生。   比较分析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工艺中精馏阻聚剂的性能及使用效果,并提出有效的聚合抑制方案和措施,以减少系统中的聚合反应的发生,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晓瑞 . 苯乙烯精馏阻聚剂性能分析及阻聚措施 [J]. 化工进展, 2016 ( 3 ): 312-316.    [2] 李超 . 协同阻聚剂 Styrex310 在苯乙烯装置的应用 [J]. 化工质量, 2016 ( 6 ): 38-4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水乙醇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颅内血管畸形专科应用无水乙醇治疗的25例b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7~62岁,中位年龄26岁。其中破裂bAVM 18例,未破裂bAVM 7例;Spezler-Martin分级<Ⅲ级14例,Ⅲ级7例,>Ⅲ级4例。观察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等。结果25例患者的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6.0%(24/25),其中1例患者用无水乙醇不能消融靶病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0%(7/25),均为缺血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对25例患者进行随访,4例轻度并发症患者中,2例症状完全恢复,2例基本恢复;3例严重并发症患者中,2例基本恢复,1例明显好转,所有并发症患者的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状态量表评分≤2分,其余18例患者无新发临床症状。13例接受DSA和MRI的影像学随访,DSA显示无水乙醇消融过的病变部位均无复发,2例术后即刻有畸形巢部分残留的患者,复查时残留畸形完全消失,MRI显示所有患者脑水肿均消失。结论应用无水乙醇消融bAVM技术操作成功率高,临床疗效确切,术后bAVM复发率低,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手术后并发症 乙醇 Spetzler-Martin分级
  • 简介:摘要: 乙醇作为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常用溶媒,使用范围很广泛,并且使用量很大。在中药的生产中,通过药渣加热和提取液浓缩对乙醇的回收,以及生产过程中乙醇直接套用,可以大大地降低药品生产成本。对回收和套用工艺的探讨,能够更合理、更符合规范地去利用乙醇

  • 标签: 乙醇 中药提取 回收 套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行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4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分为实验组(23例,应用急诊护理)、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65%(22/23),比对照组高,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乙醇中毒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