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思想文化精华"内圣外王之道",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相结合,创造了人心改造的道德价值体系.毛泽东的道德建设实践既有伟大的成功也有悲剧性的失误.

  • 标签: 毛泽东 内圣外王 道德
  • 简介: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主旨,可一言以蔽之,即内圣外王之道,它一般是指由内圣而外王即内修道德性命而外求经世济民的政治思维理路。然而,孔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是一个圣与王分离的时代,因此,他们在追求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同时,又不得不正视圣与王分离的现实状况并作出理论上的反思与回应,即一方面呼唤士人君子的奋然兴起,另一方面则强调内圣的道德修养或心性的存养扩充本身所具有的独立自足的人生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儒家 政治思想 内圣外王 君子之学
  • 简介:王莽之成败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王莽符合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标准,所以他被西汉儒生推上了政权的巅峰,也因为“内圣外王”思想自身的缺失,他在实践其理想时不可避免地遭到惨败。

  • 标签: 王莽 “内圣外王” 西汉儒生
  • 简介:摘要“内圣外王”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古今万变不离其宗的运思模式。“内圣”乃“外王”之根据,“外王”乃“内圣”之归属。“内圣外王”完美契合方才达至“圣王”之人格和“王道”之社会。本文就这一理想架构层面作分析,从中西政治理念之对比着手探究原因,指出其现实政治操作层面之诸多不可能性。

  • 标签: 内圣 外王 内圣外王 视域 考察
  • 简介:摘要本文就王莽改制受到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影响做了简单分析,可以说,内圣外王之道既成就了王莽也毁灭的王莽,王莽改制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儒家乌托邦思想的失败。

  • 标签: 内圣外王 王莽改制
  • 简介:出土于荆门郭店的战国楚简老子甲本(以下简称“《郭店老子甲本》”),由五组竹简组成,对五组的组别顺序进行“还原”后,整本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依照内圣外王的结构秩序展开,章与章之间具有关联性,不同于作为语录体的五千言《道德经》。《郭店老子甲本》所反映出来的诸多差异性,更能体现出该本的理性色彩。《郭店老子甲本》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同时又富有理性色彩,该本应为老子原著(老子元经)。这一发现有利于重新对郭店老子与五千言《道德经》关系研究的检讨。

  • 标签: 老子 内圣 外王 《郭店老子甲本》 结构秩序
  • 简介:一、荀子与《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是战国时代的一代宗师,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刘向的《孙卿新书叙录》说:“方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

  • 标签: 《荀子》 现代价值 社会发展 中国文化 王之 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