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X得要命”是表示主观极量程度义的,可做谓语、定语、补语、宾语等句法成分,也可以独立成句。进入“X”槽位的可为形容词、动词、短语。X得要命”最早见于清代小说,表示主观极量程度义,“要命”从明代的动词短语到动词,最后虚化为表示程度义。

  • 标签: “X得要命” 句法结构 句法功能 构式化
  • 简介:X还在,Y没了"与"X没了,Y还在"两种经一定的修辞动因重塑,从可推导出的初始义生发出不可推导的修辞义,即从语法演变成为修辞。二者作为语法属同义句式,但作为修辞却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句式。尽管二者都是通过与X存现状态的对比来强调Y的失去或存在,但各自的语义和修辞效果却因强调内容及X、Y之间关系的不同产生明显的差异。在"X还在,Y没了"演变过程中还存在两种非典型的修辞,可视作处于典型的语法和典型的修辞之间的过渡类型。

  • 标签: X还在Y没了 X没了Y还在 构式 连续统 修辞动因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实证方法,选取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中的对话对“佛系X”进行检索,从中筛选语料,探讨“佛系X”形成的认知理据。结果表明:1)“佛系X的结构属于偏正结构,包括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且定中结构的数量明显多于状中结构。2)“佛系X的语义含义有褒义和贬义两种,其具体意义可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3)“佛系X盛行的本质是隐喻认知机制使然。

  • 标签: “佛系X”构式 偏正结构 “佛系X”构式的语义含义 隐喻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吃X饭”结构成为一种蕴含着新语义的搭配,其本质是由一定的修辞动因对语法重加塑造的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对“吃X饭”进行分析后得出:“X”的词性只能为动词、名词与性质形容词,且“X”是整体语义变化的关键。这一结构从语法演变为修辞的过程中突破了原有的规约意义的限制,进而衍生出新语义,其语义认知机制是概念转喻、压制。

  • 标签: 语法构式 修辞构式 吃X饭
  • 简介:摘要本研究基于压制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V了个假X进行探究。研究发现“V了个假X在句法上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X”为名词、形容词和的字短语。由于受到压制的影响,“V了个假X在语义和语用上都发生了变化,“假”由原来的贬义色彩逐渐变成中性和褒义色彩,扩展了意义。

  • 标签: 构式压制 &ldquo V了个假X&rdquo 句法 语义 语用
  • 简介:X那些/点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指称、叙谈、引介、组合式、提示、配合式等六种。表义功用包括精炼表达与集中概括、聚焦分析与联想阐发、约量评述与小量概括三个方面。从形成动因与化理据看,化过程经历了定型与能产,中间经历了变体逐渐弱化、减少的过渡阶段;化的动因主要就是高频类推,其义"与X相关的那些有意思、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最终形成。

  • 标签: 当代汉语 那些/点事 构式 标题 表义功用 动因
  • 简介:否定性警告“有X好VP(的)”由常量“有”、变量“X”“好VP”,以及可选项“的”构成,存在三个平行,且与“叫/让X好VP”“有什么好VP的”和紧缩复句“有X好VP”形近或形同。该的构件X只接纳人称代词,听说互动影响对代词的选择以及出现的频次。“有X好VP(的)”出现于非现实语境中,其义为否定性主观推断,语用上主要表示警告。“有X好VP(的)”源于“焉有……”“岂有……”“哪有……”类反问,是原有脱落掉反问标记,完成基本义的语境吸收和的意义演化,从而形成的新形式和意义配对。新单个成分的意义与整个意义之间的不匹配最终导致其发生化。

  • 标签: “有X好VP(的)” 否定性警告构式 构式化 重新分析
  • 简介:X到喊”是粤语中广泛使用的一个,具有实义和虚化义两种用法,不同的用法导致X及其语义特征以及的句法功能都有所区别。在重新分析和扩展两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由实义发展出虚化义,并且“X到喊”与“X到死”的句法环境相同,基于象似性原则两者发生平行虚化。这一过程中,“到喊”逐渐凝固化,由结果补语演变为表极性义的程度补语。的虚化受到主观化、具象化与经济性的平衡以及语义色彩等的驱动。

  • 标签: “X到喊” 重新分析 扩展 平行虚化 动因
  • 简介: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近来“各种x”结构的流行语受到人们的青睐,如“各种烦”、“各种求”、“各种喜欢”等等。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认知等角度对“各种x”进行分析。现在讨论“各种X”类型的基础上,从压制的视角阐释其压制机制,并对其进行语用分析。

  • 标签: “各种X” 构式压制 名物化 副词化 语用
  • 简介:X得不行"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常用,表示主观程度大量义。研究首先考察"X得不行"对变项X的选择限制,并进一步分析的一体化程度,将分为A级(低程度一体化)、B级(中程度一体化)和C级(高程度一体化)三个层级,最后从截搭整合和回溯推理两个方面探讨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观程度大量义的获得。

  • 标签: X得不行 选择限制 一体化程度 形成机制 语义获得
  • 简介:摘 要:本文基于BCC语料库,从语法的视角,对“X个锤子”该表征、语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在表征方面,部件X可为动词、形容词和各类短语等,“X个锤子”不能与否定词共现,且包含“X个锤子X”、“X是/像个锤子”两种变体;(2)在语义方面,该表达否定的反预期情感,以及藐视、气愤、不满的等负面情感。

  • 标签: BCC语料库 “X个锤子”构式 构式表征 语义
  • 简介:新兴流行语“佛系X”是描述当下年轻应对压力与焦虑情境的一种处事态度.在语法理论视角下,文章从结构描写、语义分析、生成和压制、认知动因四个方面对该流行语句式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佛系X”在积极的语境下表达对坦然接受遭遇的幽默调侃,在消极的语境中表达对消极被动应对一切的委婉讽刺;该表达语义的生成是词汇压制和压制双向互动的结果,而隐喻性的思维手段是该形成的认知理据.

  • 标签: 构式“佛系X” 词汇压制 构式压制 隐喻
  • 简介:当代流行“有一种X叫Y”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化和承接、提示和说明、共现和配合式六种;语义功能主要体现在映射关系与话题功能、反预期的认知功能、标题化的布疑功能等三个方面,从生成机制和演化动因看,动态范畴化的范畴重构与强加、类推与联想机制、隐喻与转喻作用以及语言使用主体的主观心理认知与社会环境的加速变化都推动了的衍生、传播和发展.

  • 标签: 当代汉语 流行构式 有一种X叫Y 功能 演化
  • 简介:“没有……就没有……”这一格在现代汉语中早就出现,最初用关联词及标点符号连接,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没有X就没有Y”结构。根据语法理论以及“没有X就没有Y”结构在结构-语义上的特点,我们将此称为“没有X就没有Y”,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该进行分类。此外,“没有X就没有Y”从条件复句经过压缩与整合而质变为“没有X就没有Y”,并且在象似原则,尤其是距离象似原则和顺序象似原则的促动下,“没有X就没有Y”逐渐形成,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能产性,适应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

  • 标签: 没有X就没有Y 构式 类型 生成动因
  • 简介:X+了+硬是”是昆明方言中一个高频使用的结构,通过整理和归纳此类结构,从语法角度可将其命名为主观高程度。其义可概括为说话人主观上强调人的某种感受或事物的某种性状达到了很高程度。中的变项“X”在词项上多为非定量形容词,少数为表心理或生理状态的动词,在语义上具有[+量级]、[+性状]、[+评价]的语义特征。其义与构件成分有互动关系,表现在义与构件成分间的选择压制与语义融合上。进一步对进行研究后发现,的形成及高程度义的获得可从“图式—例示”范畴化与隐喻认知两方面来解释。

  • 标签: 昆明方言 主观高程度 构式 构式义 认知解释
  • 简介:从隐性量的角度切入,发现“还X呢”的形成伴随着“理想化的认知模型”到“情理值”再到“语义等级序列”的认知过程,从而总结其义:作为X(事物)或发生X(事件)的情理值不足。造成其语义复杂的语用动因是说话或受话人反预期的心理状态,对言者自身的移情也会引发“还X呢”产生冲突降级的语用功能。追溯“还X呢”的历时形成过程,揭示原型和三个变之间的内在承继关联。

  • 标签: “还X呢” 情理值 反预期 移情 历时形成
  • 简介:X得不要不要的”是当代汉语的新兴程度。该的句法特点是:“X”可以由名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充当;可以独立成句,也能充当谓语、宾语或定语。其语义特点是:在语义上可以表达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感情色彩。语用特点是:常用于口头语体,也常见于书面语中的文艺语体,具有语气和修辞表达功能。形成机制是:“不要”发生了语用推理,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社会、心理有限资源的制约,经语言的高频类推作用,“不要不要的”的表达式逐渐格式化,由主观高量否定义本义演变成表示主观评述性的极限程度量义,形成了从语法X1到修辞X2的连续统,并有语法化为语法X3的趋势。该程度标记的语义在隐喻思维机制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从“主观高量否定义”到“主观评述性的极限程度量”的语义演变。

  • 标签: “X得不要不要的”构式 语法构式 修辞构式 隐喻
  • 简介:现代汉语中“看在x的面上”是一种既常用又能产的,可以表达“请求”“宽恕”两种看似矛盾而又实质相通的义。义的生成机制源于熟人社会背景下的语用推理,而的使用则是一种基于面子维护的话语策略。从历史上看,这种在五代时期开始出现,并最终在明清时期完成固化历程。

  • 标签: 构式 语义功能 固化历程 语用特征
  • 简介:语言的观揭示了语言的整体性和体验性。语言是形式与功能或意义的结合体,既包含语义又包含语用信息,其本质是人类对在客观世界反复经验和体验到的事物事件、事件状态、结构、关系、及情景情境的抽象化、概念化的结果,其意义必须参照具有丰富百科知识的背景框架才能得以确切的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语言教学结合学习者对所经历事物、事件的体验与理解,将词汇、句法、语篇及语义和语用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 标签: 构式观 语言教学 经验和体验
  • 简介:“怎么个X法”是现代汉语常见的一种,其基本意义是询问方式、方法,具体含义则根据X所表达的内容而定:如果X表达动作行为或其相关结果,那么就是询问动作行为的实现方式;如果X表达的是性状,则是询问性状的表现方式。该中的X具有[+多维方式]语义特征,倾向于单音节,对前文语境具有依赖性,即前文一般都有X的所指成分或相关概念域成员。本文还从语法化角度分析了该的固化过程:受到不同句法结构制约的几个语法形式整合为一,并经历重新分析,最终固化为

  • 标签: “怎么个X法”构式 语义特征 韵律特征 语境特征 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