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医院手术科室部分I切口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与调查,分析手术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降低I切口手术感染率。 方法 分两个阶段对外一科、脑外科两个科室部分I切口手术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2019年1月-12月I切口手术感染情况,并针对感染的主要因素采取干预措施,监测2020年1月-12月I切口手术感染情况,比较干预前后I切口手术感染率。 结果  2019年共监测I切口手术86例,发生手术感染3例,感染率为3.49%;2020年共监测I切口手术133 例,未发生手术感染感染率为0,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χ2=4.704,P=0.03)。 结论  实施I切口手术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导致手术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切口手术感染率。

  • 标签: I类切口 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61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1),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3.3%(1/3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9%,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12.9%(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手术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68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给予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5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防护知识评分和防护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切口愈合,预防切口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手术室手术部位 切口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室的护理干预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据调查切口感染的细菌主要来自于空气、手术器械、医护人员及病人自身。预防手术感染手术室是最重要的关口,利用各种措施来阻止感染链的形成。手术感染预防措施,分为术前、术中、术后。结果由于对各个环节的重视,全年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手术室的各个护理环节对控制手术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切口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易感染手术,以及各手术感染率以及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100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00例骨科手术病例中共有20例患者出现手术感染,占2%。其中浅切口感染率最高,占1%。骨科手术中以截肢术引发的手术感染率最高,达5.7%。在20例手术感染病例中,术前准备工作不足、皮肤清洁不到位、未引流、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时间过长,为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其中术前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感染率高于其他。结论对造成骨科手术感染手术方式、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手术、提高医务人员消毒意识,通过完善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系列的工作可提高治疗质量,降低手术感染几率。

  • 标签: 骨科手术 手术部位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手术的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事件发生率仅为2.8%,低于对照组的13.9%(P<0.05);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达到97.2%,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事件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手术 手术室 针对性护理干预 切口 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患者手术感染( 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 0.00 %,对照组为 10.00 %,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患者手术感染(S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短期内神经外科多例患者手术感染(SSI)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2月1日-3月15日135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SSI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手术患者,5例发生SSI,感染率为3.70%。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第5手术间使用情况和进行二次手术的比值比分别为4.07(95%CI:0.52~36.65)、18.00(95%CI:2.00~180.00)。各手术主刀医生施行手术患者SSI率与该科2012年平均SSI率2.54%(17/6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5手术间环境卫生学检测,除麻醉机袖带的菌落总数超标外,其余采样部位单位面积菌落总数均符合国家要求;且麻醉机袖带采样培养的微生物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无关。结论进行二次手术是此次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SSI的高危因素。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1日到2014年3月1日我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给与必要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120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9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O%,结论结论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洁净手术室控制一切口手术感染 率 的 措施及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 一切口 手术患者 2635 例为对比组, 统计 切口感染率 为 0.68% ,统计其中 100 例手术的 护理满意度 为 91% ; 制定洁净手术切口感染控制措施,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所有一切口手术患者为探究组,均采用此感染控制措施,比较分析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 结果: 经比较 , 探究组感染率 为 0.44% , 明显低于对比组( P < 0.05 ) ; 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9% , 明显高于对比组( P<0.05 )。 结论 : 采用有效的洁净手术感染控制措施 可降低一切口手术感染率,同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故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洁净 手术 室 控制 一类切口手术部位 感染 措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10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的80例病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病人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手术环境、病人的自身情况等。结论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发生手术感染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对手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相关防控措施实施后,将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手术患者发生手术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以评估相关措施制定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感染在Ⅲ手术切口患者中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Ⅰ、Ⅱ手术切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手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防控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对手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手术感染的有关因素,为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胃肠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的手术感染监测。结果胃肠肿瘤手术感染率为5.58%。影响胃肠手术感染率主要因素有NNIS危险指数、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引流等(P<0.05)。结论应结合胃肠肿瘤手术感染特征,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感染的不安全性因素遍布围术期整个流程,患者血糖指数、体温、抗菌药使用、术中无菌化技术规范、住院时长相关因素属于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要针对相关问题做对应的操作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可能触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保证手术质量,缩短住院时长,加快手术治疗恢复速度,提升患者治疗体验。

  • 标签: 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