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闭式痰与开放式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式痰,对照组采取开放式痰,观察患者痰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痰技术在继承一些传统的好的基础

  • 标签:
  • 简介:“当烟草的烟雾嗅起来就像将其呼出的嘴巴.两种气味便以虚薄相结合。”三十年代杜尚创造虚薄之概念,试图在知识和感性层面寻找突破艺术的最入微的切口。生于1983年的大卫·杜瓦在创作中无疑继承了这种微妙直觉,在字母派影响下,将语言从语义学的内容中剥离.并用唾沫的隐喻与网络的信息传播相关联,将诗歌文字彻底解码及进一步转化为流动的形式。

  • 标签: 呼吸 蝙蝠 戴维 电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冲痰管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中选取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冲痰管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或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2.00%,同对照组68.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在对行气管插管危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用冲痰管,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危重患者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冲吸式吸痰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创碎石术创伤小,部位定位准确,危险性小,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大多是中、老年人,病程长,多合并有较严重的心肺疾患和糖尿病,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血肿时脑室的刺激导致昏迷及高热,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保持引流管通畅,由于术中损伤,血肿排空速度太快或太完全致原破裂动脉失去血块依托再破裂、高血压控制不利等易引起术后再出血,故应减少一切可能引起出血的因素,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同时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控制及处理,加强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展,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微创血肿碎吸术 血压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痰的护理体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通过一系列痰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的好转,没有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相继出院。结论在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其痰护理工作很重要,要综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做好痰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做好痰后的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吸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从而为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静复合麻醉择期手术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时间、麻醉清醒后患者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心率为(75±9)次/min,低于本组诱导前心率(83±9)次/min及对照组术中心率(80±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7例(7.14%)、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复合麻醉。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效应室靶控输注 丙泊酚 芬太尼 哌库溴铵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后痰护理方法减少小儿口鼻腔痰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0例进行口鼻腔痰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540例),传统组实施常规的痰护理,改进组采用改进后的痰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痰损伤发生率。结果痰前,改进组和传统组分别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8.89%,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后,改进组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为20.37%,对照组为57.78%,改进组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89%,传统组为82.2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口鼻腔痰患儿应用改进后的痰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提高痰效果。

  • 标签: 护理方法 口鼻腔吸痰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麻醉医生进行痰操作规范性评估,观察操作结果,并以此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操作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麻醉医师共96名,进行痰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和现场操作评估,注意痰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问卷调查各项结果均高于平均分(1.50),而现场操作评估平均得分为71±16.73分,13人出现痰后并发症,其中以呼吸道黏膜损伤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麻醉医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操作能力,完善监督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够保障痰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麻醉医生 吸痰操作 规范性评估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胸外科开胸术后引起的肺不张,肺部感染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要时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痰治疗,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不张,预防肺部感染,同时纤支镜痰也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于我院实施手术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静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及术后呼吸、意识、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切皮时、术中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而出现疼痛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静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好。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液动力学 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R型枕在预防脑卒中卧床患者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将2013年1—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3例脑卒中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翻身及卧床时应用翻身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R型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误、咳痰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误、咳痰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将小R型枕应用于脑卒中卧床患者中,能减少误的发生,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pneumonia,SAP)的预防有一定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R型枕 误吸 卒中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内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47例,给予该组患者气管内痰,并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45例,给予该组患者传统的痰方式(经鼻、口痰),并采用常规性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痰方式相比,气管内痰在治疗小儿肺炎中,有其更为显著的治疗优势,且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气管内吸痰 小儿肺炎 护理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