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梅兰先生的戏剧艺术,蜚声海内外,是我国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并列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翻开我国京剧史,其代表人物,早有程长庚,中有谭鑫培,继有梅兰梅兰的梅派京剧艺术在民国初年便已崭露头角,独树一帜。而梅腔是代表梅派艺术的主

  • 标签: 梅兰芳 唱腔 梅派艺术 表演体系 选集 京剧艺术
  • 简介:在芭蕾舞剧《梅兰》中,我饰演梅兰。要说其中的心得、要领,可概括为演人、演剧。邑蕾舞是技术体系十分突出的舞种,演员在表演时比较容易重舞轻剧,我演绎梅兰时,就时刻告诉自己,如果观众进入不了戏剧的情景,只关注我的动作,而不被舞台上梅先生的艺术形象所打动,只为我本人的技术喝彩,那么我的表演就失败了。最能塑造人物的演员,永远是最高品位的演员。话剧、歌剧、电影等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只是表演的形

  • 标签: 梅兰芳 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 塑造人物 艺术空间 芭蕾舞剧
  • 简介:这是一个流传在戏剧界的故事。有一天,艺术大师梅兰坐在家中左思右想,闷闷不乐。他的妻子关心地走进房来,问他哪里不舒服?梅兰一拍桌子,横眉怒目地大骂起来:“你这个狗贱人,做的好事?我今天非杀了你不可!”说着就去找刀。妻子吓得脸色煞白,连连退让,一时说不出话来。“哪里走!”梅兰拿着一把明晃晃的钢刀向妻追去,看样子非杀了她不可。妻子没命地逃跑,摔到了又爬起来,边跑边喊:“饶命呀!饶命呀!”就这样,夫妻俩在院子中围着水池转圈,突然,妻子又一次跌倒了。梅兰赶了上去,

  • 标签: 爬起来 就这样 角色创造
  • 简介:梅兰与卓别林,虽然是不同国度的人,但一个以京剧的写意手法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一个则以喜剧享誉世界.1930年,梅兰访美演出,5月间到了洛杉矶城.当晚,剧场经理举行欢迎酒会,宾主刚入座,只见一位神采飞扬的中年人迎面走来.经理忙站起身介绍道:“这位是卓别林先生!”卓别林上前紧握梅兰的手,热情洋溢地说:

  • 标签: 表演体系 写意手法 中国京剧艺术 花开花落 秋虹 就这样
  • 简介:我的儿子迷上了梅兰唱段,令我不安。那一盘梅氏盒带,有时他一天要听几遍。他还不到八岁,过去在国内也并未接触过京戏。这是出于什么遗传和血液?我的确有点为他担心:听一点,懂一点,自然好。但要着迷,却是麻烦。我可不愿以后回国,他去当票友。京戏确是一门绝伦的艺术。美,而绝伦,艺术凡到这一步即有危险。其形式幻觉对人感官的魅力和控制达至鬼神之境。陷入进去,人即丧失常态,不能自拔。这样的事例在艺术史上比比皆是。至绝的美是有毒的,太漂亮的女人不适于生活。这虽不是真理,却是经验。我大约要收起那一盘磁带了。

  • 标签: 梅兰芳 唯美 艺术家 审美 艺术史 感官
  • 简介:学习绘画梅兰一辈子没有什么不好的嗜好,连旧社会最通常的消遣搓麻雀也不沾边。他的业余生活高尚丰富,种花养鸟,既消遣,又从中获取灵感。鲜艳的花瓣、翎毛对京剧服装图案设计和着色有启迪,眼望飞翔的鸽子,使眼睛运转灵便有神。1913年,梅兰赴上海演出,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为忘年之交,吴赠给花卉画,引起梅兰对绘画的兴趣。梅兰回京后,向名画家王梦白学画花鸟、山水、人物,请大画家齐白石教画虫虾,又拜大画家汤杰为师,学画梅松竹。有名师教授,梅兰画技进步很快,1920年,吴昌硕老人在他的“香南雅集图”上题诗,1921年又在他的扇面画上题词,称其画“美妙”。梅兰是京剧大师,对图画老师执礼甚恭。王梦白定时来梅寓所缀玉轩授课,梅每月致送30元酬金。画家陈师曾上课不受酬报,梅兰即在他办画展时多选购作品,以表心意。白石老人教画时,梅兰就替老师磨墨。老先生喜欢听戏,对梅兰说:“我给你画草虫,你回头唱一段给我听”。梅即唤琴师操琴,唱得老先生乐呵呵。有一次,梅兰到某府唱戏,见衣着朴素的白石老人坐在后面,没人理会,就把他搀扶到前排就坐。大家感到诧异,问梅兰:“他是谁?”梅兰故意提高嗓门说:“他就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我的老...

  • 标签: 梅兰芳画
  • 简介:盐城纪念梅兰艺海为缅怀一代戏曲宗师梅兰的丰功伟绩,由梅兰先生亲传弟子范玉媛发起,盐城市文化局、江苏八菱集团、中国民主同盟盐城市委员会主办的纪念梅兰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名流演唱会于5月21、22日在盐城市新世纪文化城隆重举行,从而拉开了相继举...

  • 标签: 亲传弟子 清官册 梅葆玖 尚长荣 穆桂英 裘派
  • 简介:一1919年,中国作为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正当要求被无理拒绝,引起国人的极大愤慨.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使馆为梅兰一行四十多人特发护照东渡演出.日本报纸大作宣扬.5月1日第一次献艺,梅此次访日皆不是专场,而是夹在日本歌舞伎乐间出演.5月6日前都在第四出演出,5月7日移到第二出.

  • 标签: 先生旧事 梅兰芳先生
  • 简介:在全国的5个芭团中,数广州芭蕾舞团年纪最轻!但由于广州市政府将这座南国花城最终建设成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州市文化建设的日益勃兴、文化氛围的不断优化、文化活动的紧锣密鼓,由于广州市政府对广芭在政策、体制、资金上的鼎力支持,由于团长张丹丹的明星效应、智勇双全和义无返顾,由于广州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这个芭团在问世后短短的6年多时间里,紧紧抓住“剧目建设,,这个龙头,努力实施“古今并举”这条原则,一鼓作气.锐意进取,充分发挥新体制下“船小好掉头”的优势。

  • 标签: 《梅兰芳》 芭蕾舞团 剧目建设 支持 进取 明星效应
  • 简介:1928年的广州市,在经过1927年12月共产党领导的起义失败后。市面逐渐恢复平静;人秋,一个戏剧团体“戊辰同乐会”,特邀京剧大师梅兰来粤演出。梅兰也早已向往广东,曾对香港新闻记者说:“梅对南方景物.常系衷曲,且以当时政局不宁。未得一履粤行为憾。

  • 标签: 起义 梅兰芳 大师 政局 失败 南方
  • 简介:一天,京剧大师梅兰将享有"面人汤"之誉的民间面塑家汤子博请到家中,为其捏塑一件《霸王别姬》戏曲人物像。汤思索片刻,双手捏弄面料,瞬间做出了栩栩如生的虞姬面塑。梅看后,啧啧称羡:"你做的虞姬是我,是我!"此事在艺术界传为佳话。汤子博的艺术作品,就是饮誉中外的"河北面人"。面人又称"面塑",是河北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流传甚广。

  • 标签: 面人 梅兰芳 民间面塑 手工艺品 艺术作品 民间传统
  • 简介:今年是人民艺术家梅兰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为了怀念和学习这位伟大艺术家光辉的一生,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上演以梅先生《太贞外传》改编的大型京剧《中国贵妃》。梅葆玖在讲述这次的演出意义时说:“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他的艺术革新精神。在父亲的一生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是剧目建设、演出形式,还是唱腔、伴奏、表演、舞蹈、音乐、舞美、化妆、服饰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发展,都是同广大观众对京剧欣赏需求的不断变化相适应的。所以他的艺术总有很鲜明的时代感,同时又是符合京剧自身规律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与此次盛大演出相呼应的,表达出广州芭蕾舞团“怀念梅大师的一瓣心香。”采用源自西方的芭蕾舞艺术形式来表现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大师,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能不引发艺术界和广大观众的兴趣和关注。

  • 标签: 京剧 演出 《梅兰芳》 观众 艺术家 舞剧
  • 简介:梅兰(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兰。原籍江苏泰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发展,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生前曾先后多次赴美、日及欧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1935年应邀赴苏联演出并遍访欧洲,是梅兰演艺生涯中的重要经历,也是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外交部档案全宗,即记载了这项文化交流活动的全过程。

  • 标签: 梅兰芳 演艺生涯 演出 京剧 旦角 表演艺术
  • 简介:在京剧界中,“京朝派”自恃“正宗”,蔑视“海派”,由来已久。然而,被视为“正统”的“京朝派”名家——谭鑫培、王瑶卿、梅兰、马连良,莫不都是“京朝派”的叛逆,而以善于改革、独辟蹊径著称!尤其是最为京剧界所推崇的艺术大师梅兰,恰恰是因为他早年到上海演出,备受启发,锐意革新,才逐渐形成戏曲艺术中闪烁异彩的“梅兰体系”。1931年,梅兰初到上海,“打炮戏”是专重唱功的《彩楼配》,给人的印象也颇不差,但是,比较受欢迎的,还是后来所唱的二本《虹霓关》。通过比较,梅兰发现上海的观众爱看唱做并重,而且要新颖生动一路的玩意儿。而不很喜欢那类抱肚子傻唱的老戏。这就促使

  • 标签: 梅兰芳体系 京剧界 彩楼配 虹霓关 谭鑫培 马连良
  • 简介:梅确是'梅'自然属性的梅和艺术属性的梅,二者交相辉映。这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让我们进一步探寻,梅的文化属性如何?同时再测试一下,梅兰和文化属性的'梅'之间,是否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 标签: 艺术属性 近代中国 历史进程 穆桂英 程砚秋 荀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