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资本3是恩格斯在马克思手稿的基础上编辑出版的,它是考察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关系的重要文本。根据MEGA2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一方面,恩格斯尽可能地保持了马克思手稿的原貌,不做改动;另一方面,恩格斯又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马克思的手稿,例如对马克思简单叙述的地方进行详细清晰地论述、统一符号、增写导论等等。对于恩格斯编辑马克思手稿的考察并不涉及恩格斯是否歪曲了马克思,因为有大量证据表明,恩格斯在编辑工作中并没有任意而为。毋宁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恩格斯的编辑方式是否是《资本3唯一的编辑方式。

  • 标签: 《资本论》第3卷 马克思手稿 恩格斯 编者 作者 编辑出版
  • 简介: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科学巨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项划时代的发现,已经使他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直到十九世纪最卓越的学者和最伟大的思想家。但是,不仅如此,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 标签: 价值学说 数学领域 革命导师 科学巨匠 十九世纪 人类社会
  • 简介:本次讲座从分析《资本》的34册结构的形成过程出发,首先介绍了《资本1德文1版的创作过程和背景,指出了这个版本在篇章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以及恩格斯的批评意见,由此引出从德文1版到德文2版等版本的发展。作者认为马克思运用崭新的辩证法,将《资本》三大手稿中的基本经济范畴加以整合,创造出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结构,并对这个理论结构进行了具体评价;讲座重点对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劳动二重性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强调了资本积累过程带来的是工人阶级生活的恶化,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原始积累可以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结论;在讲座的最后,作者利用相当的篇幅分析了《资本》在语言上的成就,指出这部伟大的理论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艺术作品,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 标签: 《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篇章结构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劳动价值理论
  • 简介:资本》之谜是与/t=c+v+m与p=c+v+s的对应关系.马克思在劳动价值和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揭示剥削现象.按照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定义,资本有机构成应写作c/(v+m),而不是写作c/v.投资的目的是取得利润,一般均衡状态下的等成本交换没有利润,那么利润怎么出现的?马克思的价值构成式w=c+v+w给出一种答案.均衡价格的本质是应付成本,应付成本是从包含个别利润率转化为包含平均利润率.用斯蒂德曼模型的数据可证实价值转形,而不是证伪.以数学语言论证价值转形,计算方法必须正确,计量单位必须一致.不要生搬硬套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不平等交换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是为了超额利润,资本主义的危机在于剩余价值的实现.

  • 标签: 《资本论》之谜 劳动价值 利润率下降趋势 一般均衡 不平等交换
  • 简介:<正>1993年,江西21世纪出版社同我商量,要出版一部图文并茂的《画说<资本>》。我当时认为,这个设想很好,但难度不小。主要困难是,马克思写《资本》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有些抽象范畴(如价值)不容易形象地表现出来。但我赞成他们大胆尝试。现在,经过顾海良、张钟朴等同志的三年苦心焦思,反复研究,在文图结合上下了很大功夫,终于把这个艰巨的工程完成了。我衷心敬佩

  • 标签: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 从抽象到具体 资本主义 抽象范畴 出版社
  • 简介:<正>把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辩证结构看作是一个理论模式的体系也许是最合适的。它从一些非常抽象的,反映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社会形式的模式出发,通过不断的近似分析,发展为更加充分的社会模式。这种设想就是用一些比较抽象的模式来解释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某些事物并说明这些事物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复杂特征。当把这些特征纳入我们的理论时,允许我们构筑更接近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其它方面的更加丰富的模式。但是,这些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论》 资本家 剩余价值 货币 劳动时间
  • 简介:资本》在当代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的发展观。它唯物辩证地阐述:生产力(由人力与物力结合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人力所有者与物力所有者结合的社会形式、以及派生的产品所有者的关系)、上层建筑(生产关系集中表现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社会形式)三者之间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正是基于生产力发展,从而引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作用与反作用。社会发展意味着创新。《资本》对上述规律的阐述,应注意它在当代的发展。本文特别注意作为生产力源泉的“自然条件”,也就是人口、资源、环境对生产力的影响。生产力本身注意它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教育的作用,在生产关系中注意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对促进生产力的作用,以及生产关系如何决定分配关系,又由分配关系来实现的。

  • 标签: 资本论 当代 生产力 生产关系
  • 简介:钱,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假汝之名贪婪成性。钱,左边为金,右边双戈。金,乃王上之人,取荣华富贵之意;戈,乃铜铁兵刃,双戈必斗,喻掠夺争战之意。

  • 标签: 话剧艺术 舞台艺术 《资本论》 《资本·论》
  • 简介:《21世纪资本》是一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财富收入分配的重要经济学著作,有其自身的独特学术贡献,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巨大反响。但是《21世纪资本》并非马克思《资本》的续篇,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它是西方经济学家为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财富收入分配问题,开启的一次新的理论自觉和具体尝试。不可否认,《21世纪资本》对人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意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与当代中国现实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21世纪资本论 马克思 收入分配 理论范式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马克思晚年为《资本2册所写手稿的总体情况,以及恩格斯在这些手稿的基础上编辑发表《资本2的经过。除了写于1865年上半年的1稿,2手稿的写作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67—1870年,马克思在此期间共为2册写下10份手稿;在1870-1882年的第二个时期,马克思共写了6份和2册有关的手稿。恩格斯在编辑时尽量采用较新的文稿,严格进行文稿的选择,保留了马克思设想的结构,适当地加上了标题,区分了一些重要概念。特别是3篇的编辑,恩格斯的概括和提炼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 标签: 《资本论》第2卷 手稿 恩格斯
  • 简介:对比德文4版,《资本1法文版中“生产方式”是修改较多的一个概念。法文版的修改证明,商品生产是生产方式,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工厂制度是生产方式,是生产的技术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以工厂制度为手段的商品生产。《资本1法文版和德文4版“生产方式”概念比较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资本》的研究对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把握《资本》的基本原理,启示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

  • 标签: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第1卷
  • 简介:我的一位好友——省直机关一位处长,谈到他读了好几遍《资本》。他认为《资本》博大精深,只读一遍是不行的,要经常学,反复学。他的看法我是赞成的。

  • 标签: 《资本论》 省直机关 处长
  • 简介:【导语】资本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研究主题。《资本》是马克思最为重要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又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突破把《资本》仅仅看作单纯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哲学上只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检验的传统而狭窄的研究思路,打破学科界限,展开对《资本》全方位的深度研究,并立足于此洞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和世界,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最重大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在扎实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之上紧密联系现实,将《资本》宽广的思想视野、深远的历史意识和深邃的哲学蕴涵及其当代意义全面地展示、提炼出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这里选编的一组文章,涉及《资本》哲学思想解读模式研究、思想史视域中的《资本》研究、《资本》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几个方面,比较集中地反映了2013年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新进展。

  • 标签: 《资本论》研究 哲学思想 自我所有权 当代 阐释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简介:<正>《资本》第三的研究对象《资本》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广义上说,生产关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方面。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要分析这四个方面的情况,揭示其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论证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在四资本》中,每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每特定的研究对象,是全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一个构成部分,

  • 标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商业资本 产业资本 农业资本 平均利润率 地租
  • 简介:2015年7月24日至28日,全国高等财经学校《资本》研究会32届年会(2015)在广东财经大学召开。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30余所高校及《经济学家》《当代经济研究》《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纵横》《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经济理论与政策》等近10家杂志、报刊媒体共100余位专家。

  • 标签: 《资本论》研究 高等财经院校 年会 西南财经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当代经济研究》
  • 简介:《21世纪资本》提出用“全球累进资本税”这一工具来解决资本主义长期悬而未决的分配正义问题,本文基于资本逻辑推动现代性发育这一视角,梳理资本成长和扩张的世界历史进程,对资本的本性、权力等进行哲学追问,探讨这一工具短时间内不能实施的缘由、中国如何应对公平问题及其未来解决方案。

  • 标签: 资本逻辑 经济正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摘要:《资本》第三在分析资本生产的总过程中,用大篇幅较为集中的描述了虚拟资本理论,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内涵、存在形态,内在性质以及研究规律。本文通过马克思在《资本》中对虚拟资本的论述进而研究虚拟资本的内涵和内在特征,以辩证的角度论述虚拟资本的双重影响效应,并结合当代金融体系特征总结虚拟资本对当代启示。

  • 标签: 资本论 虚拟资本 虚拟经济
  • 简介: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存在,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这是基本的共识。但是,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西方学者所探讨的社会资本更多地关注社会关系网络的正功能,如果简单地借用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中国社会的关系网络,恐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后果。中国社会的关系网络更多地体现为特殊主义取向、个人私益性、负外部效应的特殊资本形态,简单地说就是所谓的“关系资本”,即一种不利于信任、规范、团结等普遍主义现代性因素生长的“关系网络”。

  • 标签: 关系 资本 关系资本 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