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丁玲在其登上文坛之初,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中国现代早期“新女性”形象的作品。但和同时期大多数女作家有所不同的是,丁玲的女性书写中,包含着对个人和大时代的辩证关系的艰难探索。本文通过对《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之二)进行细读,探讨女性主体在家与国的夹缝中的尴尬位置和成长可能,以及革命与女性解放之间相互纠结的关系。

  • 标签: 丁玲 女性意识 个人主义 革命
  • 简介:丁玲创作中革命、爱情与家庭的主题结合是其显要特征,其中革命含有多重含义,既有五四精神,也有无政府思想,特别到了后期,还包含有更为复杂的左翼政治。这三个革命侧面同时共存,在丁玲创作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与强度存在,不但给丁玲爱情与家庭主题的创作带来了不同的思想侧面、人物塑造与话语形式,也影响着丁玲本人的爱情、家庭、生活。

  • 标签: 革命 丁玲 创作 爱情家庭
  • 简介:丁玲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丰硕的创作成果,早就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丁玲作品被译成外文时间之早,在中国新文学作家中仅次于郭沫若(1922)和鲁迅(1924),而与茅盾作品同时被译成英文(1932)。俄苏的丁玲译介与研究则始于1933年。当时的俄苏汉学家善于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美学观审视作家与作品;并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创作的最高标准。所以,丁玲作品当时在俄苏受到了普遍欢迎,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 标签: 俄苏 丁玲 译介 研究 评价
  • 简介:本文以丁玲在1930—40年代的写作“转向”为核心,细致梳理自1930年代至今的文学评论和相关研究,考察不同的时代话语和研究范式对“转向”前后丁玲作品的阐释和评价。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辨析近代都市女子莎菲和延安革命青年陆萍之间的差异,解开历史评价中无论褒贬均将二者合一看待的研究困境;重审知识分子与毛泽东话语体系的关系,期待突破目的论局限中抵抗与压迫的预设性结论。由此出发,总结得失,倡议在吸收话语分析之所长的基础上,进入文学文本分析和社会历史分析,从更加内在的视角重新看待丁玲的写作经验和革命实践。

  • 标签: 丁玲 莎菲 陆萍 话语分析
  • 简介:《我在霞村的时候》在丁玲创作及人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指示的似乎是光明的前途,但却与作者及其笔下的人物晦暗不明的历史构成互文。作品的毁誉与作家的沉浮,也由此建立了联系。伴随小说的接受及阐释,丁玲不断陷入自我辩解的怪圈,被虚构的贞贞也于文本内外演绎着她的人生故事。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被放逐多年的丁玲,终于等来恢复名誉的通知,而按其指引漂泊在外的贞贞,在后革命的解构文本中,虽无需再承受“丧失民族气节”的指责,却将女性的屈辱和意义的附丽转换成利益的欲求。历史抑或叙述,因此被涂抹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

  • 标签: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贞贞
  • 简介:本论文以丁玲的小说《夜》为中心文本,兼及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一系列创作,描述了丁玲到延安之后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及其所再现出的延安文化政治。论文围绕小说主人公何华明的“公家人”身份展开论述,分析了以丁玲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如何在追求真实的革命激情中与现实政治相遭遇,并经历了从“奇观”到“庸常”的革命想象的转变,以此呈现出1930、40年代左翼文化内在的脉络承续与冲突。

  • 标签: 丁玲 《夜》 公家人 左翼文艺 延安文艺
  • 简介:本文考察1933年丁玲被捕事件发生后,各方力量(左翼、自由主义、大众舆论)等对此事件的言说。从5月17日上海英文《大美晚报》首次报道丁玲失踪,至6月底外界普遍相信丁玲“已死”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左联、文化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接连刊登宣言营救丁玲,当局则通过舆论坚决否认曾逮捕丁,不同地位、背景的个人,如鲁迅、沈从文、胡适等也都从自身立场对此作了反应,其各自的意识形态、亲疏关系、政治立场都从他们的反应中呈现出来,亦折射出1930年代中国文坛生态之“光谱”.

  • 标签: 丁玲 “丁玲事件” 左联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 简介:广告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属于音乐的范畴,但与纯粹的音乐艺术相比又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广告音乐具有较强的商业性质,它是为商品宣传、广告主题、广告创意服务的,因此在创作类型、创作特征、表现手法上不仅必须兼顾音乐表现的要素,更要考虑到商品宣传、广告表现的需要。广告音乐的创作可以分为原创和改编经典音乐两种类型,它在创作上体现出旋律简短流畅、音乐形象鲜明、针对性强、表现多样化以及结构灵活等特征。

  • 标签: 广告音乐 创作类型 创作特征
  • 简介:校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标志和重要内容。现在,不少学校已经创作了校歌,一些学校正酝酿创作校歌。已成稿的校歌中好的不少,但也有些校歌不很理想,表现在词、曲配合不当,又未能体现校歌特点。有的写成了流行曲,有的写成了民间小调,有的写成了师生对口唱等等。笔者在中小学执教音乐课多年,曾为十多所中小学创作校歌,在创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想谈谈个人浅见,以祈抛砖引玉,将校歌创作推向繁荣。

  • 标签: 校歌 创作 校园文化建设 民间小调 抛砖引玉 中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综合说来,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通过双重“观看”的愈、事模式和将女性的反叛置于人们面前,暗示了男权社会自身的悖论和女性身处其中的矛居。同时,作品通过贞贞献身的复杂背景,讨论了这背后民族国家、革命与女性主体寻求E由之间的多重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中,丁玲和曹禺等作家最终回避了单纯的女性性别问题的解决,而使女性问题让步于民族国家和阶级问题。

  • 标签: 《我在霞村的时候》 丁玲 “希望” 观看 献身 后民族国家
  • 简介:本文结合丁玲的具体人生际遇,分析其《从夜晚到天亮》、《一天》和《在医院中》三篇小说中的身体经验与空间再现,并探讨这两者的交互作用在文本中具有的特点。与1920年代的早期作品类似,丁玲在努力向左翼转型时创作的这几篇小说,同样将空间维度的身体经验作为革命的能动主体进行感知与书写,而当兼具作家与革命者身份的丁玲亲身面对复杂的革命现实和经受创伤体验时也始终坚持把小说写作作为感知革命现象、消融创伤经验、介入社会空间与重建自我认同的文化媒介。这种在身体主体与社会空间之间出现张力时不断将写作开拓成社会感知与个体存在的一贯坚持,可为理解“写作/人生”的认知框架提供参照。

  • 标签: 革命感知 创伤书写 身体 空间
  • 简介:丁玲和王安忆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悲悯、洞察和思考中有着许多共通的生命体悟,体现出跨越世纪的精神传递和心灵的相通。丁玲《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和王安忆《妙妙》中的妙妙,这两个处于历史巨变时期的女性的命运悲剧包含着更多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作家对新旧交替时期人物生存的困境、精神的痛苦、焦虑、惶惑以及城市文明与人性的关系的思考。两位作家也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渴求从多方面探寻女性真正的觉醒和解放。

  • 标签: 《阿毛姑娘》 《妙妙》 女性身体叙事 悲剧意蕴
  • 简介:艺术的创作过程是艰难的,漫长的,在漫长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作为艺术家这个主体又是幸福的。艺术家既能体会到艺术创作赋予自身的苦涩,又能在作品诞生时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因而艺术创作活动可以说是痛苦并快乐着。作为一名艺术的追随者,在多年的绘画创作中深深感受着艺术创作带给我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也不断地在自己的绘画道路上留下自己的创作体味。一、关于我的选择绘画作品的内在精神,主要是通过创作的题材来展现。题材的选择和把握能够反映出画家本人的精神内在,

  • 标签: 绘画创作 艺术创作 绘画作品 油画家 绘画语言 艺术形式
  • 简介:再一次打开《向上生长的春天》的文档,是一种说不好的情绪。十年了。它在我的电脑里存在了十年。二○○三年五月十五日。是小说后面的记录。我想我在投稿的时候一定省略了这个日期。我企图抹去什么,现在看来,我是抹不掉的。一个男人从三十岁一下子到了四十岁。这成长中经历了什么?在文字的

  • 标签: 昔我往矣 创作谈 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 漂泊者 三十岁
  • 简介:摘要舞蹈来源于生活,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创作与实践中,就会涌现出许多好的舞蹈作品。

  • 标签: 舞蹈 修养 创编 排练
  • 简介:画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离不开技法.只有对油画创作技法进行充分的掌握,才能够在油画创作中得心应手的应用,当然油画作品如果没有深层次的精神内容.完全将油画作品的成功寄希望于创作技法的使用也是徒然的。

  • 标签: 油画 创作技法 创作过程
  • 简介:摘要艺术创作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碎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

  • 标签: 观察 提炼 创作
  • 简介:现实主义雕塑始终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军事题材的创作中,其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新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军事雕塑的创作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导之下,文艺工作者得以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道路向前迈进,创作出大量的优秀军事雕塑作品。现实主义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概念,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艺术家应该发挥创造的主动性,与时俱进,广泛吸取各种雕塑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在源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真实、客观、具体地去进行塑造与表现。现实主义雕塑创作风格在今后的军事题材创作中,仍然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 标签: 现实主义 军事雕塑 实践体会
  • 简介:认识玉英是在18年前她在台师大学工业科技教育研究所的时候,受吴让农教授之邀担任玉英硕士学位口试委员。当时她所提出的论述是关于铝箔纸包覆熏烧技法的研究,论述中将材料选择、施做步骤,烧制流程等详实叙述,并佐以丰富的实验试片,是一篇相当优质的论述。此外,她也制作了许多作品,将精心研究的熏烧技法表现在作品上,印证了铝箔纸包覆熏烧的特殊魅力。

  • 标签: 陶艺创作 教育研究所 工业科技 硕士学位 材料选择 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