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颌缺损可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恢复重建下颌外观及功能是修复重建外科医生不懈的追求。目前,下颌重建术后外观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者评估、患者自我评估、影像评估,但均存在不足,尚无客观统一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客观、有效的外观评估方法是下颌重建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该文通过回顾下颌重建的发展历史,综述不同学科对面部轮廓的评估方法与技术手段,旨在为下颌重建后的外观评估提供更全面的借鉴。

  • 标签: 下颌骨重建术 外貌,身体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下颌三维形态变化量及下颌缺损位置和注册配准方法对修复重建精确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8月至2019年10月,纳入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共41例,在术前、术后CT三维图像上选取未受病变破坏的特定解剖标志点,统计分析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三维形态变化量。根据下颌重建侧与非重建侧、缺损是否包括髁突以及注册配准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下颌术前、术后三维形态变化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为统计学方法,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下颌三维形态变化量平均值范围为1.710~4.977 mm。当下颌缺损涉及髁突时,三维形态变化量(1.671~5.587) mm大于缺损未涉及髁突时的变化量(1.346~4.358) mm,其中下颌角宽度、髁突内侧距离及髁突外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下颌修复重建中,标志点注册组在髁突内侧宽度与非重建下颌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组(P<0.05),其余下颌三维形态变化指标两种注册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航技术辅助下的下颌修复重建,能较为精确的实现下颌三维形态的恢复。当下颌缺损涉及髁突位置时,会明显降低下颌修复重建精确性,标志点注册在下颌髁突位置修复重建精确性优于表面注册。

  • 标签: 导航技术 下颌骨修复重建 三维形态变化 注册方法 精确性
  • 简介:下颌缺损后的整复治疗,旨在重建的完整性,恢复其功能,矫正颌面矫形。利用自体移植整复下颌缺损,是目前最常用而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切取自体有增加患者痛苦的缺点,用以整复下颌大型缺损,每因塑形困难,效果往往不够满意,尚有不少病例,如切除下颌的恶性肿瘤(尤以儿童病例),则不宜立即采用自体移植修复,而异体移植

  • 标签: 下颌骨切除 下颌骨立即 切除下颌骨
  • 简介:目的观察下颌骨折应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下颌骨折采用口内或口内外联合入径进路以小型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6个月,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33例张口咬合关系良好,2例咬合关系轻度不良;32例张口度≥37mm,3例张口度〈37mm,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用小型钛板对下颌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与传统的颌间结扎比较有明显的优点。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钛板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重建术后重建板断裂或松脱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间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下颌重建的129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其中78例患者采用移植修复,51例患者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10例患者术后1~30个月发生重建板断裂或松脱。其中,8例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另2例分别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瓣和髂骨肌瓣修复。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建板断裂及松脱的发生率为7.75%,修复组和单纯重建板修复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重建板进行下颌重建。钛板发生断裂及松脱的可能性大于移植修复。同期行移植重建下颌,或在局部和全身疾病控制后尽早进行二期移植重建下颌,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下颌骨重建 内固定 骨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涉及下颌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实施下颌边缘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90例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予以下颌边缘性切除,对照组行下颌骨节段切除,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记录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手术情况、远期效果、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口与病灶间距、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于术后5年随访成功率均为100.00%,研究组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71.11%、复发率为22.22%、转移率为6.67%,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3.33%、20.00%、6.6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WHOQOL-100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随访结束时研究组WHOQOL-100量表评分较之前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下颌边缘性切除治疗涉及下颌的OSCC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其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鳞癌 下颌骨 下颌骨边缘性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改进及术后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肿瘤切除后导致下颌缺损并同期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重建修复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完善影像学资料,根据CT数据制作快速原型,设计手术方案,中精确重建下颌缺损。结果采用游离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下颌缺损的17例患者。结论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缺损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术前模型设计及钛板和重建板的坚固内固定,能实现下颌的精确重建,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

  • 标签: 快速原型 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重建 髂骨移植 坚固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颌骨折颌间牵引固定患者的护理要点,探讨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下颌骨折颌间牵引固定的病例术前术后护理的过程。在这个护理过程中采取了实用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或护理诊断学技术。结果30例患者经抗炎、对症治疗、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与护理,颌间固定4~6周后拆除橡皮圈及夹板,均获得坚固的连接,术后3个月复查,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正常,咀嚼功能正常。结论积极的护理工作,包括在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口腔护理、心理疏导以及口腔功能锻炼方面都在下颌骨折颌间牵引固定患者伤口的愈合、健康状态的恢复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固定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舌癌半舌以上切除、口底及患侧下颌切除,带血管胸大肌皮瓣修复口底,并动静脉吻合骼移植重建下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舌癌舌颌颈联合根治并即刻全面修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5-68岁,均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患者口底肌皮瓣成活良好,下颌重建均取得成功,仅1例,术后1年复查升支吸收较多,双向成活100%。术后随访8年,生存率超过5年,其中12例超过8年。结果35例病人手术时间8-12小时(除血管吻合外,余均需者操作)出血量均超过800ml,平均输血600ml。结论本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术后康复时间略显长些,但是病人一周内均可下床活动,1-3个月可适度活动,3-6个月可基本恢复,能进食半流质及较稀软饮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的信心。

  • 标签: 舌癌 口底 下颌骨 髂骨 血管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下颌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3D重建的的治疗意义。材料和方法通过对我院30名平片诊断下颌骨折患者的下颌进行三维重建,从中显示下颌骨折的部位、位移距离和转向、有无缺损等。结果这30名的患者中最为常见的部位为颏部骨折和下颌体部骨折,然后下颌角以及髁状突颈部骨折,最为少见的病例为下颌升支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将下颌骨折线、骨折部位、骨折移位、范围、缺损范围等状况非常的清晰准确判定,对其下颌骨折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设计评定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下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种不同的下颌处理方式(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下颌矩形切除、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式)在舌癌联合根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并随访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38例舌癌病例,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9例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B组15例行下颌矩形切除和C组14例行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式。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38例舌癌患者中,局部复发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远处转移2例,同侧下颌颊舌侧龈黏膜切口和保留的下颌均无肿瘤复发,C组患者术后口腔功能恢复最好。结论下颌矩形切除式优于下颌骨节段性切除,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式临床评价优于下颌矩形切除

  • 标签: 下颌骨切除 舌癌联合根治术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微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是肿瘤切除术后下颌重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腓骨游离皮瓣移植虽然即刻重建下颌,但牙列修复通常需要6到18个月后才能完成,牙列缺失期间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该病例报道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多学科组建的修复重建团队进行的颌与牙列同日重建,即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支持下同期完成颌骨肿瘤切除、血管化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牙种植体植入及临时义齿修复。颌与牙列同日重建充分贯彻了“以咬合为导向的修复重建”的理念,通过恢复患者的颌和牙列,重拾患者自信,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帮助患者术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