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丁·海德格尔著作《哲学论稿》可谓难以概述,这是因为它向读者摆出了两个不同却相关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搞清楚海德格尔在试图达成什么。大多数对其著作研究集中对这个问题梳理出一个答案。在本文中我主张应当集中于第二个问题,哪怕这个问题不是更具有启发性,也至少是同等重要。第二个问题就是海德格尔在试图达成其目的时所采用方法是什么。一旦把握到海德格尔在方法或教学问题上极端矛盾,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两个问题在他著作中以一种自身消解方式而相互作用着。海德格尔想要达成变革有赖于一种在根本上不可教义,并且是如此地依赖于对一群并不存在学生预设。我在结论中主张这个悖谬源于这样事实:海德格尔并没有他所渴望那样有革命性,而且没有被广为接受,这还包括他那典型现代幻相:人在根本上可以被重新塑造。

  • 标签: 海德格尔 不可教的教义 教学法 |
  • 简介:在技艺教育被高度重视和教育市场化运作在全球范围内势不可挡之际,品评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及《泰阿泰德篇》,反思当代美德教育内涵、方法和困境,变得更为切合。因为柏拉图笔下两派教育大师对话,聚焦了美德教育古今不变主要障碍,如年轻人喜好追捧、学术秀场有名人效应、真知敌不过伪见、美德流失于市场、师生互不赏识、相对主义掩护思想懒汉、社会风气就是最硬标准、优等生最终也找不回当年理想等等。同时柏拉图对话也更清醒和坚定地提醒我们:虽然美德教育关系到每个人幸福、关系到城邦是否正义,但唯那些“心灵对望”师生才能真正完成一次美德课程,而且“下不为例”。所以,唯有通过真诚严肃对话和人与“神”(真正智慧)互助,学术探讨才有真正价值立场,求知才同步地求德,教师和学生才能一起教与学“不可之美德”。

  • 标签: 美德教育 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篇》 《泰阿泰德篇》
  • 简介:马克思曾经说!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这句话含义可以从不同方面去诠释.从教师教育或师范教育角度看,我觉得它也很值得寻思咀嚼.不是吗?你要做一个称职、优秀乃至伟大“教育者”一教师,你就一定要先作为“学生”,接受一番教育.

  • 标签: 教师教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师范教育 教育者 马克思 学生
  • 简介:老员外三个儿子都很笨,老员外很发愁,担心家产会败在他们手中。于是,他决定请当地一个很有名气老秀才来教三个儿子。老秀才说:"我得考考你三个儿子,通过考试我才能收下他们。"老员外心里暗暗叫苦。

  • 标签: 老秀才 子有 家庭报 羞耻感
  • 简介:艺术是否可以被教,是教育界和艺术界讨论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看到很多艺术家出身自学,并不能否定同样有很多艺术家出身于美术学院或者其他高等院校.不论是中国还是欧美国家艺术院校,都只是一个艺术学习“中介”,我们不能因为很多艺术家是自学成才就否定艺术院校,也不能因为很多艺术家出身名门高校就否定自学之路,只是量有多寡而已.文章辩证地分析了“艺术是否可教”这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层次探讨.

  • 标签: 艺术教育 美育教育 艺术家
  • 简介:微笑教学一个暖洋洋冬日,灵溪中学徐老师向我介绍他“微笑教学法”:多年来,自己坚持微笑上课,带来了意想不到效果,学生普遍受到鼓励,感到亲和,体验了幸福,学习成绩节节攀升。

  • 标签: 教义 微笑教学 学习成绩 教学法 老师 中学
  • 简介:从良心内涵、良心标准和良心性质等方面来看,良心实质上是人类道德上一种向善意识,体现着人类道德理想.基于这些认识,提出良心是可教需要从良心是否先天和是否可发展两个角度来论证.良心教育就是要提供良心发展和成熟必须条件,并增加良心运用自主性.

  • 标签: 良心 可教性 道德教育
  • 简介:摘要转化问题学生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系统工程。及时有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稳定。相信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转化他们,问题学生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

  • 标签: 新时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爱心策略
  • 简介:民法教义目标在于,以科学方法有序和稳固地重构现行私法,尤其意味着:体系思维.在这个意义上,教义学可以定义为“一个语句体系”,这些原理在概念一体系上贯穿现行法,进而将其归结为一些抽象制度,以便引导法律适用.法教义学可以稳定法律论证特定概念、体系或其他被普遍认可前提;它建立起一些有约束力基本概念、表达模式和秩序观念一也就是关于法律论证标准.

  • 标签: 法教义学 民法 体系思维
  • 简介:  郑可先生自1987年辞世至今已经18载了.在他百岁冥寿之际,郑可工作室学子们怀着崇敬深情相约北京,聚集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共同缅怀这位身怀绝技和一腔爱国激情,为新中国艺术与设计教育事业贡献一切一代宗师.……

  • 标签: 郑可 一代宗师 张仃 黄永玉 包豪斯 模拟教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不教”教育学引发热议,教育学发生着“由教向不教”颠覆性创新。但需要明确是,不管教育学面临着怎样“危机”,“教”教育学课程不可替代,只是“教”方式教相较于传统意义上“教”来说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教育学课程存在对教师、对学生、对高校和研究人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学课程应该教。

  • 标签: 教育学课程 可教性 存在现状
  • 简介:可教墓志铭现藏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本文根据墓志记载,参考有关史料,考证了马可教生平及家世。墓志所载崇祯十三年河内旱、蝗、瘟疫等自然灾害及明初洪洞移民、明末甲申之变等有关历史事件,可与史书、方志相互印证。

  • 标签: 清代墓志 马可教 生平家世 洪洞移民 甲申之变
  • 简介:道教所信奉神仙,上至三清、四御,下至城隍、灶君,风雨雷电、山川社稷均有神灵。而道教最根本教理教义,是“道”和“德”。“道”在道教中是唯一理论基础,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一种“道”。这种“道”就是道教最根本信仰。道教认为:“道”是无所不包和无所不在,它是一切开始;并认为“宇宙”是由“道”演化出来,有了“道”才生成“宇宙”,由“宇宙”中“元气”构成了“天地、阴阳、四时”,由此而化生万物。有的道书又认为:先有“元气”,后有“宇宙”,并将“宇宙”分为“混元、洪元、太初”三个不同世纪,这是依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论而发展。老子所说“道”,既是指“宇宙”本体,又是指“自然”规律。《道德经》(二十五)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说明“宇宙”根源是“自然”;由自然产生宇

  • 标签: 教理 化生万物 道法自然 道书 混元 风雨雷电
  • 简介:有与无是中国哲学关于世界存在一对重要范畴。本文探讨了初唐道教重要教义书《道教义枢》对“有无”论述,并分析了“有无”与“道”、“常”和“无常”、“碍”和“不碍”、“体用”、“道性”、“真性”等范畴联系,指出该书在论述“有无”时始终围绕着非有非无、不着二边中道进行,通过对有无双非双遣,揭示出了重玄之道内蕴

  • 标签: 非有非无 “有”与“无” 中道观 道教教义 重玄学 “空”
  • 简介:一、导言我们在直觉上认为,上帝是高高在天,与人有着无限距离,摸不着,看不见,与世界毫无关系,这样上帝与其他宗教上帝有什么分别呢?基督教上帝是一位自我启示上帝。上帝是无量无际,非有限我们所能研究测度(伯11:7)。我们能论到上帝属性与作为,完全是因他自我启示。笔者所

  • 标签: 上帝 道德属性 启示 公义 基督教神学 无限性
  • 简介:小时侯,曾经唱过一首歌,就是《金达莱花朵朵开》;长大后,曾经弹过一首钢琴曲,名叫《樱花》;出家后,经常唱起,那就是《三宝歌》。人们说:“音乐是不分国界,它能传达美的信息,使心与心得到沟通。”而我要说:“佛法也是不分国界,它能以慈悲力量,转化人心,架起人类和平桥梁。”

  • 标签: 和平 佛教 教义思想 慈悲心 生命权利
  • 简介:时下学界热议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在增进我们对于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等基本问题之认识同时,也暴露出了它们对于彼此一些误解和成见。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并捍卫了这样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法教义学是法学核心。这并非有意过度提升法教义地位,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厘清法学各学科内在脉络与基本性质。无论是从法教义性质、范围、功能及法学教育理想来看,还是从社科法学在知识生产与应用上对于法教义依赖来分析,以上命题均是可以成立。装"和"法(教义)学社会科学化转向"这两种现象,还应看到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相互合作与相互促进一面。

  • 标签: 法教义学 社科法学 法学教育 司法裁判 法学的核心
  • 简介:【摘要】在执教十来年里,每年都会遇到层次不同素质不一孩子,其中学困生已经成为班主任德育中重要而独特个体。他们对学困生教育策略也有其共性,因为他们受遗传、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表现出各种各样特点。本文从探究学困生根源入手,对学困生进行专题教育策略进行浅层次探讨。

  • 标签: 困难学生 根源 有效 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