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分析不同方式固定融合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前路手术固定融合,给予观察组后路手术固定融合,并对两组的脊髓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发生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后路手术固定融合治疗脊柱骨折患者,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脊髓神经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组患者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开展不同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经肌间隙)、B(n=30,经皮)两组,并对比手术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透视次数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经肌间隙、经皮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显著疗效,但经皮方式切口长度更小、中出血量更高,更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经肌间隙入路 经皮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评估踝后经跟腱正中植骨锁定钢板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胫距、距下关节清理、植骨、4.5mm干骺端锁定钢板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距舟关节骨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经踝后正中锁定钢板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 标签: 胫距跟关节 入路 关节融合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固定融合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椎旁肌间隙固定融合治疗,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JOA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椎旁肌间隙固定融合,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 治疗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后踝骨折固定手术中不同方式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81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后内侧治疗)与B组(40例,后外侧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短于B组(P<0.05),中失血量、X线暴露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不良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后踝骨折固定手术中后内侧可缩短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减少中失血量与X线暴露次数、不良事件,在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上与后外侧方式效果相当。

  • 标签: 后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A组(外侧)和B组(后外侧),每组各32例,其中,A组采用股骨外侧固定治疗方式,B组采取股骨后外侧固定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中实际出血量等。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出血量、骨折的愈合时间,包括治疗费用进行对比能够得知,与A组相比较来讲,B组的中出血量更少,骨折的实际愈合时间比较短,住院费用与总费用均比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取股骨后外侧固定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股骨干骨折治疗过程当中,采取股骨后外侧固定治疗方法,可显著减少手术过程当中的实际出血量,进一步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并且临床治疗费用比较低。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建钢板经不同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医院收治96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分别给予经髂腹股沟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经改良Stoppa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结果:观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盆恢复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采取经改良Stoppa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疗效显著,具有骨盆恢复良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

  • 标签: 骨盆骨折 重建钢板 不同入路 内固定 改良Stoppa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方法 于2020年9月-2022年8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胫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均采取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手术选择髌下,观察组选择髌上。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胫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手术 不同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侧方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应用侧方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32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疼痛、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32例病人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3.5d±0.3d,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8分±0.7分,与术前8.5分±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0);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为一过性大腿前方轻度麻木,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有效地护理对应用侧方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提供了保障。

  • 标签: 腰椎结核 侧方入路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进行内固定融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例时间确定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择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9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别纳入到A组以及B组,各45例,B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方式,组间评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包括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A组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即P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 胸腰椎骨折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胫骨骨折患者,入选患者均采取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髌上,对照组采取髌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髌上相比于髌下具有更高的疗效与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髓内钉内固定 入路途径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采用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后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的49例患者中,30例为优、14例为良、2例为可、2例为差,优良率为91.84%;同时,与术前相比,术后的脊柱倾斜角、椎体后缘高度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均改善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脊柱骨折患者后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入路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切开复位固定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3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分为两组,掌侧(A组,20例),背侧(B组,12例),掌、背侧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其中8例骨折骨质缺损较多,中行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A组优良率90%明显优于B组91.6%(P<0.05)。结果掌侧、背侧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都有影响、各有优缺点,掌侧术后功能恢复优于背侧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背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手术时采取不同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的3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随机分为使用传统后外侧的对照组(n=16)和采用微创前外侧的观察组(n=1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前患者

  • 标签:
  • 简介: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指由于腰椎不稳、小关节突退变增生、椎间盘退变等下腰部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腰椎滑脱,其峡部一般完整,因此又称假性滑脱,其发生率为各种病因所致腰椎滑脱的60%以上。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于腰椎退变的基础之上,绝大多数合并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后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式。在融合方法上主要有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lumbarfusionPLF)与椎间植骨融合,椎间植骨融合分为前路与后路融合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颌面部骨折诊治过程中,微小切口坚固固定,对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样本收录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共计收录医学调研样本120例,基于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固定的应用价值。结果: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治过程中,微小切口坚固固定手术措施的开展,更好地保障了医疗干预质量与医疗干预效率的综合性提升,使得患者愈合率与恢复满意度显著优化,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各阶段的生理指标分析中,接受微小切口坚固固定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指标更加稳定且相关数据有效改善,保证了该式的应用中的安全性(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中,基于微小切口行坚固固定,有效优化了患者在医疗干预阶段的生理状态,使得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进一步提升,改善了患者的远期状态(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中,微小切口行坚固固定,在手术效果、手术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治疗评价,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 口腔颌面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三踝骨折治疗中,不同手术、手术体位固定的重要价值。方法:取64例三踝骨折者加以观察,因治疗法有所差异,将其分为1组、2组,1组为(常规+仰卧位固定),2组为(外侧+前内侧+健侧卧位固定),对比其价值。结果:治疗后,较之1组,2组中出血总量较少,且平均手术时间、恢复天数明显较短(p

  • 标签: 三踝骨折 手术 入路 体位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