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皮素D(GSDMD)在胶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体外实验中对胶质细胞系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胶质中GSDMD基因的表达特点,及GSDMD表达水平高低同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人胶质细胞U251MG、U87MG、LN229及正常胶质细胞HMC3中GSDMD的表达;运用慢病毒GSDMD基因敲除载体(LV-shGSDMD)与慢病毒空载对照(LV-NC)转染胶质细胞LN229,并筛选稳转株LN229-NC和LN229-shGSDMD;应用qRT-PCR检测GSDMD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LN229-NC、LN229-shGSDMD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检测LN229-NC、LN229-shGSDMD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N229-NC、LN229-shGSDMD细胞GSDMD、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的表达情况,两组间的比较采用双尾Student t检验。结果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及基因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胶质组GSDMD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的正常组织(3.62±0.04比2.83±0.01,t=24.44,P<0.05),胶质中GSDMD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2.1年比7.9年,风险比(HR)=4.5,P<0.05];胶质中GSDMD、IL-1β、Caspase-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且随胶质等级升高而上升。胶质中NLRP3的表达水平同样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但同胶质的等级没有明显关联。在细胞实验中,GSDMDmRNA在胶质细胞系U251MG、U87MG、LN229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胶质细胞HMC3(4.04±0.35、4.76±0.21、6.29±0.28比1.00±0.07,P<0.05),而LN229高于其他胶质细胞系(F=200.2,P<0.05);基因敲除后,LN229-shGSDMD组较LN229-NC组细胞中GSDMD mRNA的表达量下降(0.15±0.04比1.00±0.01,t=14.32,P< 0.05);CCK-8实验中,LN229-shGSDMD组细胞吸光度(A)值曲线在LN229-NC组细胞下方,增殖活性下降(t=4.580,P<0.05);迁移实验中LN229-NC组细胞迁移效率显著高于LN229-shGSDMD组细胞(393.8±11.61比187.0±6.20,t=50.25,P<0.05)。与LN229--NC组比较,LN229-shGSDMD组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NLRP3下调(0.923±0.003比0.671±0.004,t=579.72,P<0.05)、Caspse-1下调(1.221±0.005比0.498±0.001,t=180.61,P<0.05)、IL-1β下调(1.221±0.005比0.498±0.001,t=180.64,P<0.05),与生信分析结果及表型一致。结论GSDMD过表达促进胶质细胞的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同焦亡途径有关。

  • 标签: 胶质瘤 增殖 迁移 焦亡
  • 简介:摘要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目前晚期实体新药研发的热点,ADC药物在晚期乳腺癌、尿路上皮癌、胃癌等多种实体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但其眼毒性、肺毒性、血液学毒性、肝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有效处理ADC药物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 标签: 抗体药物偶联物 不良反应 发生机制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黑色素化疗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黑色素化疗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黑色素瘤 化疗 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MRI直方图分析技术研究肿瘤纹理改变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 DNET)和弥漫性星形细胞(diffuse astrocytoma,D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并经病理活检证实的21例DNET和35例DA患者的病例。首先分析两组的常规影像特征,再勾画其术前MRI的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轴位图像中的体并进行直方图分析,提取体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异质性、峰度、偏度及熵等直方图参数,比较DNET和DA直方图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各参数对疾病诊断的功能。结果DNET及DA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三角征影像征象对两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DNET和DA的7个直方图参数后发现,二者的平均值、中位数及峰度三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峰度的单因素鉴别诊断价值意义最大,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69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6%和66.7%。对平均值、中位数及峰度进行多参数联合分析,平均值结合峰度的AUC最高,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21、66.7%及77.1%,因此平均值结合峰度的鉴别诊断效能高于单个直方图分析参数鉴别效能。将倒三角征与直方图分析参数相结合,鉴别诊断效能均明显提高,平均值、中位数、峰度结合倒三角征的鉴别诊断效能最好,AUC值为0.830,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5.7%、74.3%及78.6%。结论对于术前MRI检查难以鉴别的DNET和DA,采用直方图分析技术结合倒三角征影像征象可以对二者进行更加准确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直方图分析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淋巴化疗患者身体状态,治疗强化护理干预,分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合适的患者,根据护理差异进行分组,研究中主要了解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生存状态情况,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身体出现不良症状的合计为2例占比5.00%,明显比对照组的20.00%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的三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生存质量的三项指标社会功能、躯体状态和日常生活三方面评分分别为(95.28±3.12)分、(96.67±1.68)分和(96.35±2.26)分,明显较高(p

  • 标签: 护理干预 淋巴瘤化疗 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膜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90例脑膜病人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将90例病人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病人的忧虑、烦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在病人入院两周后,两组病人的忧虑、烦躁情绪状况都有一定程度的减低,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是相对来说实验组病人的忧虑、烦躁情绪状况改善情况更有效,生活质量提高更为显著(P

  • 标签: 脑膜瘤 围术期 心理护理干预
  • 作者: 彭睿 李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质量控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扩大切除是目前早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的一线治疗方案。为预防肿瘤复发,扩大切除范围经历了从经验切除到基于病理精准检测确定安全距离,从以切净肿瘤为目标到把肿瘤预后作为治疗评判参数的演变。未来恶性黑色素切除范围的确定需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个体特性相结合以预防不良结局。

  • 标签: 黑色素瘤 切除范围 三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经过手术治疗的脑垂体患者,探究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内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脑垂体患者中选取20例,所有的患者均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了心理护理方式,观察比较20例脑垂体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在围手术期内,与护理干预之前相比,干预后的脑垂体患者的SAS、SDS分数更低,而且治疗依从性更高,干预前后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垂体患者手术前、中、后内,在常规护理以外,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值得成为临床应用的护理方法。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垂体瘤 围术期 不良情绪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在淋巴化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不良反应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淋巴化疗患儿70例作为研究病例,以计算机表法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51,P

  • 标签: 细致化护理 小儿 淋巴瘤 生存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给脑膜患者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方法:抽选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脑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组间对比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前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再次对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脑膜瘤 围手术期 不良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应用于淋巴患者的护理中,对其化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带来的积极影响。方法 淋巴为本次医学研究的病症名称,入选研究的患者样本数目为86例,第一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3月,最后一例入院时间为2021年3月,分组处理的方法为随机法,43例为对照组的患者数量,常规护理措施为其应用方案,43例为观察组的患者数量,其应用方案则为认知行为护理措施。主要以化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生活质量评分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在对淋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效降低了化疗不良反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淋巴瘤 认知行为护理 生活质量 化疗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可显著提高胃肠间质(GIST)患者总生存率,但不良反应会影响用药剂量及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临床疗效。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诊疗专业委员会组织涉及GIST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相关的临床科室专家,基于临床证据和经验形成我国首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胃肠间质不良反应及处理共识》。随着TKIs临床应用的普及和对其不良反应认识的加深,尤其是近年来新型TKIs药物加入GIST治疗药物管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诊疗专业委员会再次组织专家经修订、更新形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胃肠间质不良反应及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期指导临床实践中对TKIs不良反应的预警和处理。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处理 中国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重点研究对象是接受动脉介入术后的病人,选用循证护理模式并探究其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过程中,为保证实验的真实可靠性,需要收集部分真实病例的资料信息展开实际探讨。为此,从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之间接收的病人中选取100位作为探究对象,分为2组,整理记录各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适反应、负向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数据。结果:对比护理前后各项数据,研究组患者在不适反应、SAS和SDS评分方面的情况更理想(P<0.05),比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出院90天后进行随访,对照组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等数据都低于研究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介入术后的病人而言,为其提供循证护理服务更能获得良好的护理成效,有助于病人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快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动脉瘤介入术后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淋巴患者疾病认知,生活质量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1年9月78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淋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纳入78例患者,对其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疾病认知水平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25.94%)比对照组(53..85%)低,P<0.05。结论 在对淋巴患者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其化疗不良反应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对疾病的认知也有所提高。

  • 标签: 淋巴瘤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化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恶性淋巴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对恶性淋巴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恶性淋巴瘤,不良情绪,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周脑水肿的疗效。方法:60例样本均选自2020.8——2021.8之间,样本均为我院收录的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性的将这60例样本划分为两个组别,并基于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组间相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组间相较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周脑水肿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难治性瘤周脑水肿 贝伐珠单抗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不良反应,并探讨具体  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三年在我科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的 33 例非霍  奇金淋巴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33 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1.81%(27/33); 其中出现不良反应者 16 例,发生率为 48.48%,通过积极护理干预,患者不良反应均明显好转。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具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方法对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CHOP 方案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治疗中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021年接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制定护理方法。结果:100例患者中,血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23.0%。其中急性胰腺炎13例,骨髓抑制10例;低血蛋白发生率为31%。其中<25g/L 23例,变态反应8例。所有不良反应经过针对性护理后均得到改善。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治疗中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培门冬酶 化疗 不良反应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Diffuse large B-cell DLBCL)在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治疗中的具体疗效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方法:于本院淋巴科2021年1月份~2022年1月份入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出58例,依据不同疗法分为29例观察组与29例对照组,前者以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方案为主,后者实施单一化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有效改善率、炎性因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有效改善率96.55%、72.41%;不良反应率6.90%、31.04%;IL-6(110.58±6.47)pg/mL、(211.68±5.84)pg/mL,TNF-ɑ(8.63±2.11)ng/mL、(2.04±1.31)ng/mL,组间数据比对,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结合治疗DLBCL疾病,既有效,又安全,拥有显著的消炎效果,理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此种化疗方案。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对腹主动脉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2年1月于我院介入导管室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78例腹主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腹主动脉瘤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