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伴随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高校学生也成了各类网络金融平台的首要营销对象。频频曝光的因不良网络借贷造成的学生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高校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需要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引导大学生掌握金融常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 标签: 校园贷 不良网络借贷 对策研究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73-01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法律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600例各科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病例,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级别、类型、系统和法律风险之间的联系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法律风险。结果研究后发现,最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为肿瘤科,最易出现不良事件的为错误用药;法律风险为Ⅱ级。结论为将护理中不良事件以及法律风险有效降低,医院相关部门要定期引进相应管理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护理流程有效完善。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分析 法律风险
  • 简介:近年来血糖试纸作为一种快速即时监测血糖的工具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文章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年来收到的220例血糖试纸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试纸生产企业应加强产品稳定性研究工作和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血糖试纸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对血糖试纸使用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 标签: 血糖试纸 不良事件
  • 简介: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Open)上的研究表明,孕期服用益生菌牛奶的女性在怀孕后期可能会降低患先兆子痫的风险。此外,他们发现在怀孕早期食用益生菌牛奶可以降低早产的风险

  • 标签: 益生菌 风险 妊娠 怀孕后期 牛奶 子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工程实践中,采空区不良效应对桥梁桩基风险影响的评估,需要有进一步的创新方法和更完善的措施,既能准确地评价风险影响,又可以为桥梁基础施工提供保障,成为施工阶段桥梁风险评估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结合某高速公路采空区桥梁桩基的风险估测,采用基于MIDAS/GTS的有限元程序,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对煤层未开采直接进行桥梁桩基加载状态沉降、煤层未开采直接进行桥梁桩基加载状态应力、自重应力作用下煤层开采状态采空区沉降、自重应力作用下煤层开采状态采空区应力、采空区注浆回填后桥梁桩基加载状态沉降、采空区注浆回填后桥梁桩基加载状态应力等的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影响结果,并提出了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减少了影响桥梁桩基础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 标签: 安全工程 风险评价 采空区 不良效应 桥梁桩基
  • 简介: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是通过对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的损害并导致银行的抗击意外事件冲击的能力下降,进而增大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导致金融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大波动,中央银行被迫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提高银行准备率带来或加剧通货膨胀,从而使宏观决策陷入“两难困境”之中。弄清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对于避免这种“两难困境”具有积极意义。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不良资产比重越大,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越差,应付意外事件冲击的能力越弱,发生经济波动的概率越大,通货膨胀的平均水平和波幅越大。例如:意外事件使银行存款出现非预期下降时,银行准备金总额大幅度下降并承

  • 标签: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金融风险 通货膨胀
  • 简介:摘要普外科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术后不良结局主要集中在一部分高危患者。风险评估工具可以识别出这部分高危患者,为后续的临床干预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目前存在多种评估工具,且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充分了解这些工具是临床应用的前提。通过回顾目前一般常用评估工具、针对急诊普外患者的评估工具和机器学习方法在评估工具上的应用,阐明风险评估工具的基本特征、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普外科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地铁是地下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等优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日益增加的交通出行需求也在促使地铁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地铁基坑工程施工中,因不良地质、水文条件差异、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基坑开挖深度深等原因,使得事故多发。因此,通过对不良条件下基坑开挖问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提出有效的安全技术预防对策,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铁 不良地质 基坑开挖 安全 风险评估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应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方法分析我院2001-2010年间接种门诊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然后对其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总结。结果2001-2010年在我院开展的15种疫苗的预防接种中,记录有9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96例,一般反应79例,异常反应16例,偶合反应1例。结论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的禁忌症,规范化操作,选用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的疫苗,能够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对不良反应及时鉴别并给予正确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处理技巧
  • 简介:摘要目标分析并探究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相关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未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风险控制管理视为对照组,另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风险控制管理视为观察组,记录并对比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1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69例,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分析医院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同时做好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风险控制管理 监测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06年开始,我院在原有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开始网络直报护理不良事件,使用Likert五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判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比较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我院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率和护理投诉率。结果:2005年和2006年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79±8.53分vs74.52±9.82分,t=1.924,P〉0.05),2007年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较2006年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52±9.82分VS80.78±8.09分,t=4.634,P〈0.05);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9.0%,91.4%和95。6%,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606,P〈0.05);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护理缺陷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4%,1.1%和0.59%,护理投诉率则为0.48%,0.29%和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在护理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不良事件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用电量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发展迅速,在电力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风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创新,更使经济市场在这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经济波动。电力营销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代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电力市场营销不利的风险政策的有效控制措施。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力市场营销不利风险对策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讨论,以促进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发展。

  • 标签: 市场营销 电力市场 不良风险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 : 随着社会一体化的发展,社会经济也发展不断壮大,因此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信息化时代发展成为一种主流。信息时代如今已经逐渐渗透至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对于信息时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不断壮大信息时代的发展,技术革命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职称,让经济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有更多的主动权。据有关数据调查,电力市场营销是目前发展信息技术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成为控制风险的措施之一。因此,基于这种环境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针对 新时期背景下的电力市场营销不良风险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讨论,目的为了发展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发展。

  • 标签: 新时期 电力 市场营销 不良风险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文化体系,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建立全员参与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成立医院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建立高危风险评估体系及信息评估平台、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案例分享信息平台、制订全面风险控制流程,比较应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后,全员参与不良事件管理积极性提高,主动评估上报高危风险事件例数增加,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面风险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静脉治疗药物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挥着疾病治疗的作用,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是临床需要重视的一部分。当静脉治疗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时,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对其机体健康、生命安全等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加大静脉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识别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进而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状况,实现疾病的有效治疗。本文主要是对静脉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识别工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治疗药物 不良反应 风险识别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与风险管理。方法:将近一年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依照时间先后作分组,前6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后6个月为实验组,对医院内医疗器械管理进行不良事件总结并采取风险管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21例,少于参照组的69例,实验组的医疗器械管理评分(93.55±2.46)均高于参照组(82.53±4.44)。结论:医院内医疗器械管理不可忽视,从不良事件监测角度提升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创建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