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亚欧会议如何影响东亚合作的制度化,如何推动东亚合作以及区域主义的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东盟加三”体制一方面是东亚国家参与亚欧会议的合作、协商和协调机制,同时也日益成为东亚国家相互间发展区域合作的主要框架。总体上来说,亚欧会议加强了东亚合作的共同意愿,促进了东亚合作的区域意识和组织架构的形成,并初步协调了东亚合作中共同的行为取向。第五节分析了欧盟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和区域主义发展的范例,对东亚主义发展的影响。

  • 标签: 亚欧会议 东亚 区域主义 区域合作 欧盟
  • 简介:放眼当今世界,东亚地区是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中国的快速崛起、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所具有的经济实力、东南亚国家的群体发展,以及一个新兴、巨大、潜力无穷的市场所产生的力量和影响力——这一切形成了金融危机后时代世界格局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整个东亚地区的崛起。

  • 标签: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世界格局 东亚地区 东南亚国家 经济实力 经济大国
  • 简介: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与摩擦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巨大而复杂。一方面,为应对与美国的经济摩擦,东亚先进经济体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区内后进经济体,将其作为自己的出口平台,从而促进东亚地区产业分工与国际生产网络等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另一方面,作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立场、东亚对美国市场和美国货币的非对称依赖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 标签: 美国与东亚 经济失衡 东亚区域合作
  • 简介:东亚经济合作一直进展缓慢.面对区域集团化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遭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后,东亚各国都已深刻认识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次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就充分表明了东亚国家要求进行区域合作的强烈愿望.

  • 标签: 东盟 自由贸易 中国 东亚 区域经济合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东亚各国从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考虑,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开展政治、经济、安全等诸领域的多边对话与合作,区域合作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东亚合作的不断加强和日益深化,不仅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东亚地区 区域经济合作 大国关系 次区域合作 区域政治合作 多边安全对话机制
  • 简介:东亚合作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主要有组织规模与成本效率之间的悖论、区域合作各主体之间诸方面的深刻不平衡;“内部人”与“外部人”之争,或曰大国间相关的基本战略疑惧;严重和多重的“安全禁区/准禁区”问题;东亚各国民族主义加剧或复兴趋势,等等。中国在东亚合作领域遭遇复杂难解的新困难,包括中日激烈对抗、南海争端凸显且僵持不下、美国在东亚多边主义领域大肆伸张、TPP谈判高调倡导、快速发动和推进等,其中有些到了令相关的多边合作努力至少暂时瘫痪的地步。面对这些瓶颈问题和困难,中国应践行以两大要点为主要特征的新路径,并持之以恒地大力加强周边外交和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

  • 标签: 东亚 区域合作 国际环境 中国 周边外交
  • 简介:<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两大潮流。近年来,由于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展缓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有着以下3个方面的现实基础:第一,区域内贸易发展迅猛。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快速、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1980年至2000年间,东

  • 标签: 东亚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东亚经济 多边贸易体制 持续增长
  • 简介:东亚各国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缘上的接近性决定了东亚内生态文化城市的建设需要在区域内加强交流与合作。本文认为,在生态文化城市建设进程中,政策细则需要根据本地的特色展开;在城市的资源利用方面,更应该注意原生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区域内需加强资源交流,以最终形成生态文化体系内的互惠互利关系。区域内的生态文化体系的共建,能够促进东亚地区生态文化更加多样化的发展。

  • 标签: 东亚区域 生态文化 城市发展 原生资源 增长极
  • 简介:在全球化浪潮下,在东西文化的撞击中,在传统性和现代性的摩擦中,在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对冲中,东亚地区尤其是中日韩之间处于徘徊和迷茫中,从而导致地区合作机制的缺乏。本文将从历史长河中探寻曾经的东亚文化圈,审视时代的冲击,来探讨今日东亚文化之现状,为东亚合作之文化平台建设克尽绵薄之力。

  • 标签: 东亚文化圈 儒家
  • 简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潮流.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很快.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出现了局域经济圈.在东北亚地区的局域经济全都与中国与日本相联系.'中国经济圈'的出现,需要解决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本文对此作了相关研究.

  • 标签: 东亚地区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 日本 经济全球化 对外开放
  • 简介:建立在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其根本前提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发达的或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它们的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一定的国际协定和组织形式为框架来进行,表现为制度性一体化.但是,东亚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低,各国间存在多方面的矛盾.目前,交互投资可以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现实选择,以通过非制度性的合作逐步过渡到制度性的区域经济合作.

  • 标签: 交互投资 经济一体化 东亚
  • 简介:开放的地区主义最初发轫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时至今日,开放的地区主义已经超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模式,成为引领东亚合作发展潮流的一面旗帜。东亚是世界上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东亚的发展与繁荣得益于东亚的开放。东亚系列峰会的召开,

  • 标签: 开放的地区主义 东亚区域合作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再认 合作发展
  • 简介: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积极推动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构建服务于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物流平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天津作为东亚(环黄海)城市市长会议的成员,具备了支撑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现代物流基础.为了实现对东亚(环黄海)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双向辐射作用,天津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并相应确立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积极服务于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 标签: 物流 服务 东亚区域 经济合作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区域区域组织、区域主义以及区域化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东亚地区区域化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了制约东亚化的主要因素。在东亚化遏程中虽然面临很多问题,但其最终实现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 标签: 东亚 区域化 必要性 制约因素
  • 简介:末次冰期冰盛期(或称为末次盛冰期),为第四纪更新世最后一个冰期的鼎盛时期,该时期的气候与当代气候迥然不同。近年来,中国科研工作者已就末次冰期冰盛期东亚气候开展了一些数值模拟工作。结果表明:该时期中国大陆地表气温降低,中东部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亚冬季风增强、夏季风显著减弱。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MIP)标准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东亚植被的反馈作用、青藏高原可能冰川的反馈作用、以及西太平洋表面温度的作用能够引起额外的气候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PMIP标准试验的模拟效果。

  • 标签: 末次冰期冰盛期 数值模拟 东亚区域
  • 简介: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及区域合作的新形势,东亚合作应不断加快和创新.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以加及入WTO,对推动东亚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面审视东亚合作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内外原因,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东盟 中国 东亚区域合作
  • 简介:因而其会阻止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三、东亚经济一体化实现的阻碍 ,区域经济合作要朝着一体化层次发展

  • 标签: 一体化问题 东亚区域 区域经济
  • 简介:温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系统,对东亚气旋活动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东亚地区天气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本文回顾了东亚气旋的识别方法、变化规律及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1990年代以后,自动识别方法逐步替代了人工识别,各类算法对天气尺度气旋表达较好,但对多中心结构的温带气旋以及中小尺度气旋的识别和追踪能力还有待提高;(2)东亚气旋的尺度、性质、路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气旋活动过程中的性质转变以及多尺度相互作用等方面近年来受到明显重视;(3)东亚气旋活动与区域气候异常以及伴随的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密切联系,气旋区的识别和追踪有助于定量研究气旋演变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局地联系。

  • 标签: 温带气旋 自动识别 灾害性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