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10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西医疗法,给予观察组中医针刺疗法。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和QL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中医针刺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中医理筋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因创伤导致踝关节扭伤患者86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理筋手法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理疗,对比分析。结果针灸、理筋手法组总有效率100%,而单纯康复理疗组总有效率69.7%。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针灸配合理筋手法合用可以有效提高踝关节扭伤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正骨手法 踝关节扭伤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中医针刺法在中风临床诊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中风病例,共计48例。按照电脑随机盲法,将48例病例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采用中医针刺法,乙组给予氟西汀。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疗效。结果甲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乙组为87.5%。甲组明显高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用中医针刺法,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高。

  • 标签: 疗效 中医针刺法 安全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对比分析针刺腰臀部痉挛肌肉与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中医穴位(夹脊、大肠俞、环跳、足三里)的临床疗效,以探索出更为简约高效地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将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组55人(I组)与针刺常用中医穴位治疗组55人(II组),分别用针刺条索状肌肉与针刺穴位进行治疗,并通电刺激。结果经过治疗针刺痉挛肌肉组有效率为83.7%,针刺穴位组有效率为87.2%,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腰臀部痉挛、条索状肌肉与针刺常用中医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基本相同,且临床治疗中,针刺痉挛、条索状肌肉便于掌握,记忆方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痉挛条索状肌肉 针刺肌肉 针刺穴位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老年患者痔疮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痔疮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中医熏洗坐浴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坐浴疗法,15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水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4.4%,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科患者痔疮术后行针刺痔疮穴联合中药熏洗坐浴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轻了患者负担和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痔疮穴 中医熏洗 坐浴 痔疮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在中医护理中实施的关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病患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病患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00例,对对照组采取中医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管理。结果经过中医特色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实施中医特使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管理在临床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高度重视中医护理管理,从而促进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科学、合理、长效发展。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管理 中医辩证施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及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较迅速地发展,逐渐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就完全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之作用。

  • 标签: 内科护理 手段 护理标识
  • 简介:摘要护理问题是护理程序中的重要一环,是制定和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前提。它的提出,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工作方式的改进而出现的新问题,是护理界广泛探讨的新课题。有关中医护理问题,本人在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中医 护理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时机针刺组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例纳入经前针刺组,另40例纳入即刻针刺组,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前,经前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前针刺组和即刻针刺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经前针刺组优于即刻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介入时机针刺组穴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但与即刻针刺治疗相比,经前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降低了中医症候评分,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介入时机 针刺 原发性痛经 中医症候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丛针刺痔疮穴位联合中医熏洗坐浴对老年肛肠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肛肠病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丛针刺痔疮穴位联合中医熏洗坐浴治疗,对这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共有2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仅有1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0%,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老年肛肠术后患者给予丛针刺痔疮穴位联合中医熏洗坐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水肿,缩短疼痛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 标签: 从针刺痔疮穴位 中医熏洗坐浴 肛肠手术 疼痛
  • 简介:根据针灸史学内容,结合历代医籍相关记载发现,针刺手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先秦两汉,在晋隋唐时期缓慢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渐兴,明清时期经历繁荣与衰落,近代时曲折前进,在现代得以广泛研究。

  • 标签: 针刺手法 源流 发展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的患者多因阴阳失衡,心神不安出现夜不寐,昼不醒的睡眠障碍情况,高炀教授以“五心穴”疗法为主,临床中配伍治疗该类睡眠障碍的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跟随高教授学习多年,现整理高教授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经验认识,及自己对“五心穴”疗法的认识。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针刺 五心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室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被针刺伤护士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护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意义。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科室发生针刺伤为5例,对比去年,发生率减少50%。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规范操作行为,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 标签: 护士针刺伤 规范操作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医学上脑血管意外(CVA)又名为脑卒中,俗称中风。这种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上常突然发病、起病多变,由于医学领域治疗技术不断地提高病死率已显著的减少但致残率仍高达65-75%,使患者生活、工作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患者一般发病急骤,恢复较慢,并常伴有肢体活动不灵甚至瘫痪,以及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在积极药物治疗前提下,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语言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中医外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应用及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中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6例普通外科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将参与实验的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患者有44例,对照组中患者有42例。对照组中患者进行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在进行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联合进行护理。通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普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探究循证护理中医外科护理中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护理治疗后发现,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中患者。观察组中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结论我院本次观察组中对患者使用的中医外科护理联合循证护理的模式疗效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中医外科护理 循证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