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本实验于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15例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CT诊断的价值所在。结果所选择的15名患者中,有10名患者的病灶主要在桥小脑角质区,桥前池;有3名患者的在鞍上、鞍旁;有2名患者的在颞区;非典型患者有6例,占比40.0%,典型者有9例,占比60.0%。结论CT诊断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患者,效果显著,可以进行多方位的重建成像,诊断结果的准确较高,采取进行,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表皮样囊肿 CT诊断
  • 简介:摘要放疗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放疗对儿童患者的近远期不良作用亦不容忽视。现通过几种儿童常见的神经肿瘤,介绍放疗的地位及适应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放疗 儿童
  • 简介:CT及MRJ技术的普及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水肿及占位效应被认为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可靠依据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还会遇到一类特殊表现的炎脱髓鞘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如胶质瘤、淋巴瘤等十分相似,故常误诊而行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称该类病变为脱髓鞘假瘤或肿胀脱髓鞘性病变,现结合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 标签: 脱髓鞘假瘤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局部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局部麻醉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初期症状包括头晕和眩晕,然后是视觉和听觉异常。

  • 标签: 局部麻醉药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近年来在影像、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较大。本文系统地对该疾病的特点进行全面阐述,以提高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影像科医师等对该疾病的诊疗经验。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神经影像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周细胞存在于毛细血管壁,发挥调节脑血流量、维持血脑屏障、稳定新生血管等多种重要作用。周细胞损伤引起毛细血管病变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卒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本文就周细胞的分布、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周细胞 毛细血管 卒中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通常患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以及智能障碍等。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因此,该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究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护理措施,既能够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治愈率,又能调节患者心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鉴于此,下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以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背景下,就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护理措施提出自己一些简单认识,以供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后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们选取了我院收治的48名颅脑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将其分为比对组(24名)和观察组(24名)。比对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我们对比了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分析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危重症监护、合理使用免疫药剂、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此外,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颅脑术后患者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这些护理策略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颅脑术
  • 简介:摘要隐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命的隐球菌脑膜炎。本文就隐球菌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隐球菌属 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炎 机制 致病性
  • 简介:摘要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常引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且预后较差。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血液灌注不足、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微出血等,导致其影像表现各异,因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具有为热射病的诊断提供定量、客观依据的潜力,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信息。作者对应用于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项MRI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热射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47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47例,其中无脑儿17例,无脑儿合并脊柱裂、裂腹畸形5例,脑积水18例,脑膜脑膨出3例,Dandy-Walker伴小下颌畸形2例,开放脊柱裂2例。24例合并羊水过多。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各具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安全可靠、实用快捷,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确诊率高,是产前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胎儿缺陷 中枢神经系统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病灶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实质、脊髓、颅神经、眼和软脑膜)而无全身播散证据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和青少年NHL亚型。先天性或获得免疫缺陷患儿患此病风险更高。由于缺乏儿童前瞻研究,现对近年儿童PCSNL的病例报道和成人前瞻研究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手术、全脑放疗和化疗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儿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近年来氯胺酮滥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氯胺酮的药理学特点、滥用后对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以及涉及到的神经递质来阐述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遏制氯胺酮的滥用提供相关的资料。

  • 标签: 氯胺酮 药物滥用 毒性作用
  • 简介: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被称为神经肿瘤分类的“WHO蓝皮书”,2006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25名病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在德国的海德尔堡讨论修订了第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第3版(2000版)相比,修订后的版本增加了8种新肿瘤类型(Entities)、3个新亚型(Variants)和5个不同的分化方式(Patterns)。新类型的特点是肿瘤组织学不同,且影像学形态、颅内分布、发病年龄及生物行为也不同;新亚型属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一种,具有明确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且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新的分化方式是指其有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但临床和病理预后意义不尽一致。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分类 WHO 组织学特点 病理学家 分化方式
  • 简介:摘要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在儿童中一般占常见肿瘤的第二位。此外,很多恶性肿瘤可发生颅内转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原发于颅内和脊髓的肿瘤,在我国并不少见。在我国1990~1992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中我国脑瘤在居民总死亡中占2.01%,死亡率为1.89/10万人口,其中男性为2.15,女性为1.61,男女比例为1.34,中数死亡年龄为51.34岁。

  • 标签: 肿瘤 临床分析 放射治疗
  • 简介:(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摘要脑利钠肽(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它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有广泛分布,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可用于判断其预后和指导治疗。本文对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利钠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