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问题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深入了解基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我们选择了甘肃省临夏回族和政县作为调研的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分别对和政县农村住房、道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医疗机构、文化基础设施、教育机构、通讯设施和治安设施这几个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 从新农村建成后村民的主观感受出发,调查分析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村民的幸福感,对提高村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西部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 标签: 新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幸福感 和政县 对策建议
  • 简介:摘要:本文着眼于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高温热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问题,基于湘西自治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1968~2017年的近5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借助ArcGIS等统计分析了湘西自治8县市年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年际变化、高温强度空间分布、高温危险性评价与区划以及计算6个典型重现期(100年一遇、50年一遇、20年一遇、10年一遇、5一遇年以及2年一遇)条件下的致灾因子概率值,结果表明:除龙山,其余各站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值都≥37℃,2013年呈现夏季异常高温天气,共有2站超过41℃,4站超过40℃;永顺、泸溪、古丈的年均高温日数较多,年际增加率分布在1d/10a~3d/10a;100年一遇情景下,湘西自治八县市高温灾害强度主要分布40~80d/a;高危险性等级主要分布在吉首、永顺、泸溪。

  • 标签: ArcGIS,湘西自治州,高温灾害,危险性分析引言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课程相对较为基础,没有太过复杂的数量关系,但就算如此,小学生抽象思维不足,学起来仍然较为艰难,一些很简单的数学习题在小学生眼中却乱作一团,针对这种现象,利用画图策略来进行教学,教会学生画图,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学生对自己所要探究的数学知识点或者习题必然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本文围绕如何教学生画图、教学生识图、感悟反思三方面展开分析。

  • 标签: 小学数学 教会学生画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红河)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河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红河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 标签: CD4+T淋巴细胞 反向计算法 诊断延误权重 艾滋病病毒 新感染者
  • 简介:内容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尤其是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以下简称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0多年的建设发展进行梳理,发现人大工作不断拓展,人大代表素质不断提高,人大职能作用不断增强,但也存在影响人大发挥作用的不足,为进一步发挥人大作用、更好履行人大职权,保证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笔者对此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克州 人大 建设 发展 完善
  • 简介:【摘要】:挖掘彝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将彝族文化渗透入数学课堂教学,构建符合彝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背景的教学情境,既能丰富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为例,通过调查凉山地区彝族文化与小学数学融和教学的现状,发现了彝族文化与数学融和教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彝族文化与数学融和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彝族文化,小学数学,融和教学
  • 简介:摘要:甘肃南部的藏族自治作为藏民族群众聚集地,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本土舞蹈,体现了藏族农、牧、林区域群众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特质。本文从甘南藏族自治中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现实情况出发,对甘南藏族舞蹈教育的传承和推广情况进行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舞蹈教育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推广价值为切入点,探讨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途经和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7 945名哈萨克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4至11月在新疆伊犁1市4县居住的18~75岁农村或城市哈萨克族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分别按照伊宁市、巩留县,尼勒克县、新源县、昭苏县分为5层,按照实际样本量扩大10%,共抽取研究对象7 945例。通过健康素养问卷调查,了解哈萨克族居民不同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素养现况。结果本次研究对象共7 945例,年龄为(40.6±11.6)岁,男性3 391例(42.68%),女性4 554例(57.32%),健康素养总分为(45.8±17.2)分。本研究中具备健康素养人数为424例(5.34%),安全急救素养具备人数最多,共2 437例(30.67%),健康信息获取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人数较少,分别为860例(10.82%)和866例(10.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职业、户籍健康素养水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哈萨克族居民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职业、户籍。结论新疆伊犁哈萨克族居民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健康信息获取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职业、户籍等因素均可对健康素养水平产生影响。

  • 标签: 哈萨克族居民 健康素养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50-2019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德宏)鼠疫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9年德宏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和蚤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的相关关系。结果1950-2019年德宏鼠疫经历了流行-静息-再流行-再静息的循环流行,在5个县(市)的36个乡(镇)共判定疫点数614个,人间鼠疫流行15个年次,发现1 153例病例,死亡379例。1982-2019年捕获鼠类261 319只,黄胸鼠占70.95%(185 421/261 319);共检获蚤类70 124匹,印鼠客蚤占76.65%(53 752/70 124);印鼠客蚤指数为0.57,游离蚤指数为0.22;从285 091份动物标本及60 119组蚤类分离出鼠疫菌1 577及418株;从64 157份血清中检出255份F1抗体阳性标本;2008年后未分离出鼠疫菌,也未发现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回归分析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德宏鼠疫呈现长期性、顽固性、稳定性的特点,虽然目前鼠疫处于静息期,但其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暴发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加强动物间疫情的监测对预防人间鼠疫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鼠疫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8-2016年凉山彝族自治(凉山)孕产妇接受HIV检测及HIV感染情况。方法利用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凉山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和HIV感染孕产妇个案卡数据,分析2008-2016年凉山孕产妇HIV检测率、检测时期和HIV阳性率及其年度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2008-2016年凉山孕产妇HIV检测率、孕期HIV检测率分别从40.7%(8 191/20 125)和8.0%(1 607/20 125),增加至95.7%(88 000/91 946)和70.1%(64 421/91 946)(趋势χ2=94 497.28,P<0.001,趋势χ2=90 655.03,P<0.001)。累计436 519例孕产妇接受了HIV检测,报告HIV感染孕产妇3 271例,HIV阳性率为0.75%(95%CI:0.72%~0.77%)。3 271例HIV感染孕产妇中1 527例(46.7%)在产时接受检测。孕产妇仅产时HIV阳性率逐年增加(趋势χ2=9.21,P=0.002),2016年为1.32%(95%CI:1.18%~1.47%),高于同期孕产妇孕期HIV检测阳性率(0.67%,95%CI:0.61%~0.73%)(χ2=88.23,P<0.001)。各县(市)孕产妇HIV检测率均呈增加趋势(趋势χ2检验,P<0.001)。2016年布拖县、昭觉县、金阳县、美姑县和越西县孕产妇HIV阳性率≥1%。结论2008-2016年凉山孕产妇HIV检测率增加,但产时检测率较高。孕产妇HIV感染疫情严重,妊娠期HIV检测时间偏晚,需采取措施促进孕产妇在孕期尽早接受HIV检测。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孕产妇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信息,选取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2005—2015年在凉山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年龄≥ 15周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共14 2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6.10±9.41)岁,其中男性10 021例,占70.5%,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61.0%,8 678例);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依然在治者10 001例(70.3%),死亡1 425例(1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95%CI值)=0.67(0.55~0.81)]、性感染途径[HR(95%CI值)=0.67(0.56~0.79)],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HR(95%CI值)=0.41(0.35~0.47)]及≥350者[HR(95%CI值)=0.28(0.24~0.34)],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而开始治疗时患者临床分期Ⅱ期[HR(95%CI值)=0.70(0.58~0.84)],以及体重指数异常[HR(95%CI值)=1.75(1.50~2.03)]是死亡的危险因素(以上P值均<0.05)。结论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加强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通过营养支持的方式,增强患者体质,从而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传播疾病,病毒性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大理白族自治手足口病患儿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大理白族自治辖区内手足口病患儿的3 527份咽拭子或粪便标本,检测病原体为CoxA16和EV71。采用ArcGIS 10和SaTScanv 9.6软件对CoxA16和EV71进行时空相关性分析。结果3 527份病原学标本中,2013年[12.0%(91/758)]、2014年[40.4%(180/446)]、2017年[26.7%(155/581)]均以EV71为优势病原体,2015年[29.9%(162/541)]、2016年[40.0%(219/547)]、2018年[13.8%(90/654)],均以CoxA16为优势病原体;综合2013年至2018年病原体检测数据,CoxA16病原体检出率略高于EV71(χ2=1 128.72,P<0.05)。CoxA16和EV71聚集主要在夏季至秋季。CoxA16呈聚集分布[莫兰指数=0.344,P<0.05],其热点区为祥云县(Z=2.72,P<0.01)和弥渡县(Z=1.68,P<0.1),以祥云县(对数似然比=40.178,P<0.05)为中心,辐射半径为39.00 km;EV71呈离散分布(莫兰指数=-0.194,P>0.05),其热点区在鹤庆县(Z=2.14,P<0.05)、剑川县(Z=1.76,P<0.1)和大理市(Z=1.71,P<0.1),主要聚集区为以洱源县(对数似然比=39.376,P<0.05)为中心,辐射半径为64.21 km。结论大理白族自治手足口病病原体CoxA16和EV71存在时空聚集,应加强监测,科学防控疾病。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原学 时空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黔东南)两社区不同年龄老年男性的性需求及HIV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6—12月,采用横断面研究,在黔东南选取有工作基础,且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关系较好的两个社区,对到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或就诊的5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两社区各200名。HIV快速检测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证实验(W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近1次与配偶/固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400名老年男性中,50~64岁者占52.2%(209名),≥65岁者占47.8%(191名),HIV感染率为1.0%(4/400)。两年龄组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仅为25.8%(54/199)和26.2%(50/191)。50~64岁者中,68.0%(142名)自我感觉性欲正常,73.6%(153名)自报性行为时每次都能阴茎勃起或基本勃起,52.9%(110名)多数时候射精有力。与≥65岁者相比,50~64岁者过去6个月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89.5%,179/200)、最近1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93.8%,168/179)、发生过临时性行为(不包括商业性伴)的比例(11.0%,23/209),以及商业性行为的比例(3.8%,8/209)均更高。年龄为50~64岁(OR=2.70,95%CI:1.22~5.95)、平均月收入≤1 000元(OR=2.79,95%CI:1.25~6.21)、没有使用过助性剂(OR=3.78,95%CI:1.65~8.67)是最近1次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该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与≥65岁组比,50~64岁组性行为更活跃,性需求更高。50~64岁组、经济水平较低和性能力良好者更容易发生HIV危险性行为。

  • 标签: HIV 老年男性 危险性行为
  • 简介: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民族经济在信息和教育的不断频繁交流交融,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而民族地区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中华民族的汉语文知识,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汉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文知识和水平,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相对落后,语言环境复杂,课堂效果不佳,造成汉语文成绩很难提高。本文从迭部县中学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实情,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 标签:   民族地区 汉语文 教学方式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4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22日至2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集中收治的34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0~77岁,平均(41±17)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临床分型与年龄分布的关系及研究对象接触史与发病日期,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和肺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数据、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轻型5例(5/34)、普通型24例(24/34)、重型5例(5/34),重型患者以老年多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7/34),干咳(26/34);外周血一般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33/3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2/34),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增高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个别患者存在轻度肝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第3次或第3次以上核酸检测阳性才得以确诊。武汉居住或逗留后发病16例(第1代),与第1代发病患者接触发病11例(第2代),与第二代患病者接触发病2例(第3代),无任何接触史者5例。6个家庭聚集发病。典型病例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磨玻璃影、实变影、条索影共存。治疗以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为主,3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一般病毒性肺炎类似,但传染性强,密切接触及家庭聚集可能造成疾病传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不能排除,高分辨率CT有助于鉴别诊断;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皮肤炭疽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8年7月至201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收住院的27例皮肤炭疽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为上肢皮肤炭疽,1例为左侧腰腹部皮肤炭疽,1例为右侧面部合并左手背和左小指皮肤炭疽,1例为双眼睑、颈部、胸部皮肤炭疽。22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5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前皮肤均有破损,接触病死畜或屠宰、剥皮、切割肉类后皮肤破损处依次出现无痛痒的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典型的皮肤火山口样溃疡,伴有焦痂形成。27例患者中皮肤恶性水肿13例。27例患者经局部治疗、病原和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行皮肤移植,1例行上肢皮下清创处理。3个月后随访,患者均无不适,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皮肤炭疽患者均有病畜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皮肤病变为主,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白细胞计数异常。早期、足量使用抗菌药物是炭疽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炭疽芽孢杆菌 皮肤移植 皮肤炭疽 恶性水肿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 +教育”的到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藏双语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不仅对汉藏双语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还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篇浅谈“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汉藏双语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探讨。

  • 标签: “互联网 +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汉藏双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鼠疫疫源地鼠类种群密度分布动态特征,为预警鼠疫疫情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8年银川市鼠疫监测结果及疫情报告,资料来源于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库。应用描述性方法分析鼠疫疫源地鼠种类、数量、密度、鼠体蚤、媒介指数及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2015-2018年,在银川市鼠疫疫源地共捕获鼠类4科、8属、13种、8 843只,长爪沙鼠(4 557只)为优势种。宿主动物密度调查面积为1 459 hm2,捕获鼠3 805只,平均鼠密度为2.61只/hm2,其中长爪沙鼠密度为1.98只/hm2。共调查夜间活动鼠类41 488夹次,捕获鼠2 660只,平均捕鼠率为6.41%。共获蚤6 952匹,隶属4科、7属、8种,同型客蚤指名亚种(4 597匹)和秃病蚤蒙冀亚种(1 761匹)为优势种。其中,染蚤鼠2 286只,鼠体染蚤率为25.85%(2 286/8 843),体蚤指数为0.76;调查沙鼠巢220个,鼠巢染蚤率为34.55%(76/220),巢蚤指数为0.98。病原学检测鼠蚤均未分离出鼠疫菌;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长爪沙鼠是银川市鼠疫疫源地优势鼠种,平均鼠密度仍然较高,应高度警惕疫源地鼠疫疫情发生。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自然疫源地 种群密度
  • 简介:摘要:民族文化不是一下子出现的,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在漫漫的历史发展道路上,以政治、民族历史和地理文化环境下累计产生的。最具活力的舞蹈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文将以新疆回族舞蹈的特点为切入点,从回族舞蹈的动态形态中找出其价值。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问卷调查的帮助下,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新疆回族舞蹈的文化性质。

  • 标签: 新疆 回族舞蹈 动态形象 文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