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斯匹林和预防脑梗塞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64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予以阿斯匹林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梗塞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斯匹林 治疗和预防 脑梗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斜切口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随机把本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位阑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且每组40人。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手术留下的切口长度、手术完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长以及住院治疗的时间都要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相关数据的差异对比,并且在治疗结束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小斜切口阑尾炎切除手术有以下优点切口小、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和治疗时间相对较短等优点。

  • 标签: 小斜切口阑尾炎切除术 临床效果 传统阑尾炎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痹症患者采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纳入128例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痹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可以从源头上根除病根疾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疗效显著。

  • 标签: 痹症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 布洛芬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2013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进行吸痰吸氧、激素、服用氨茶碱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在治疗小儿哮喘疾病上,治疗效果明显,病症得到缓解或者完全消失的用时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疾病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观察,发现直肠灌药治疗盆腔炎的作用显著,大于静脉用药,应大力推广于临床。方法选年龄在26岁—50岁之间经临床确诊为盆腔炎的已婚妇女5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5名,静滴左氧氟沙星0.4加替硝唑0.8连10天,实验组25名,用5%葡萄糖氯化钠250ml加庆大霉素8万u、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2mg直肠灌药连10天,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于半月后随访。结果实验组痊愈20人,占80%,显著4人,占16%,好转1人,占4%,无效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3人,占52%,显著6人占24%,好转1人,占4%,无效5人,占20%,总有效率80%。

  • 标签: 直肠灌药 痊愈 显著 好转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全科模式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展开分组探讨。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35例)采取中医全科模式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P<0.05)。结论 中医全科模式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自拟“偏瘫康复散”治疗中风后遗症142例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14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均采用口服中药散剂进行治疗,停服一切西药。(组方生黄芪30g、当归20g、川穹10g、赤芍10g、地龙10g、穿山甲5g、三七10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5g、路路通10g、红花10g、桃仁10g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达92%。结论中药“偏瘫康复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

  • 标签: 偏瘫康复散 治疗中风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搜集我院治疗的髓母细胞瘤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小于18岁患者25例,大于18岁患者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IR和CT检查,经影像学及术后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患者。全部进行手术切除病灶并全脑放疗,在术后2年、4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情况。结果>1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8岁患者;手术进行全切和次全切患者的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时间大于1个月患者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时间小于1个月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髓母细胞瘤晚期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方法,在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效果 预后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结石的护理过程中运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选取这个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分为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考察研究组患者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偏高,P<0.05。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结石的护理过程中运用针对性护理,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生活品质上升,运用意义重大,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结石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共收治12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均实施相应护理,护理后,对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治疗时间(9.6±2.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3±1.1)d,101例患者术后出血量少于20mL,占81.5%;3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诊断宫颈癌,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其余12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形电切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钙剂、泼尼松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05—2017.04阶段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咪替丁联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泼尼松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2.5%和77.5%,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都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短,以上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钙剂、泼尼松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显著缩短其住院治疗时间。

  • 标签: 西咪替丁 钙剂 泼尼松 过敏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采取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取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作为分析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NIHSS评分、hs-CRP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采取统计学检验,P<0.05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的方案进行,疗效确切,能够将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临床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丁苯酞 氯吡格雷 缺血性脑卒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的疗效的临床结果,积累临床经验,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我院2014年4月到12月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124例子宫瘤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人,A组患者给予12.5mg米非司酮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25.0mg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情况及血液中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促卵泡激素(FSH)等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A组治疗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28.3%,B组子宫瘤体积平均缩小29.1%,子宫肌瘤治疗有效率为86.7%,LH,P,FSH等激素水平降低,两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抗早孕、胎死宫内引产及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良好、安全且副作用小,所以临床推广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