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病地区。目前根据HBV的进化变异程度可分为9种基因,不同基因的流行病学、自然史以及与抗病毒治疗效果间的关系均有其特征性,HBV基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HBV基因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HBV的热点问题。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与其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及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有63.2%患者的基因为B基因,36.8%患者为C基因;B基因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2±9.4)岁,远小于C基因患者(36.7±10.1)岁;C基因在肝硬化患者和肝细胞癌患者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中的比例;B基因的HBeAg阳性率为55.7%,显著低于C基因的72.8%;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与患者的临床表型有很大的相关性,C基因患者更容易发展成为严重的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在临床诊断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表型 相关性
  • 简介:乙型肝炎在全球广泛分布,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随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HBV基因的研究更加深入,基因与临床的关系日趋明确,不同的基因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血清学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对策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临床意义 HBV基因型 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镇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分布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镇江地区HBV感染者257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9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2例、中度38例、重度32例,重型肝炎22例,肝硬化41例,原发性肝癌2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HBV的基因。结果257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112例(43.6%),C基因140例(54.5%),B+C基因5例(1.95%),未发现A、D、E、F、G和H基因。C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65.6%、72.7%、68.3%、78.3%,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的38.8%,P〈20.05。C基因HBV感染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62.3±319.7u/L)、总胆红素(TBIL)水平(69.9±35.8μmol/1)、HBeAg阳性率(67.1‰)、HBVDNA定量中位数绝对值(6.02±1.34)显著高于B基因(141.5±206.1u/L)、(38.3±22.4μmol/l)、46.4%和4.18±1.10,P〈0.05。B基因HBV感染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9.6±9.6g/l)显著高于C基因(30.1±7.3g/l),P〈0.05。结论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可用于HBV基因的临床检测。镇江地区HBV感染者基因以单一的B或C为主.含少量B+C。C基因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并在严重肝病和原发性肝癌中比例较高,其引起的ALT、TBIL、病毒血症水平均较高,HBeAg血症持续时间长,故预后较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 简介: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C130例(73.5%)和B43例(24.3%),偶见D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以C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主要为B基因.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和B为优势基因,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存在.HBV基因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山西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肝硬化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在HBV感染的过程发生的基因变异,主要分布在L链的开放读码区,变异株的产生影响着HBV抗原的表达、逃避疫苗免疫、引起耐药、改变病理过程等,故应引起临床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方面的足够重视。

  • 标签: HBV(乙肝病毒) HBV DNA(乙肝病毒基因组) 变异 耐药性
  • 简介:随着核苷(酸)类似物广泛、长期应用,HBV在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导致耐药基因突变的问题亦日益凸显。本文重点介绍了核苷(酸)类似物在抗HBV治疗过程中病毒耐药的产生机制、耐药率及耐药检测的方法。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基因
  • 简介: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以及早期HBVDNA应答对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结束时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和ALT的变化。结果在完成治疗的129例患者中,C感染者57例,B感染者42例,B/C感染者30例。在治疗结束时,B患者的综合应答率为42%,优于C28%及B/C混合1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月时HBVDNA呈现应答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高(HBVDNA快速应答的偏回归系数=0.801,P=0.001,优势比=4.5,优势比的95%可信区间为3.01~5.28)。结论快速病毒学应答和感染病毒基因可以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基因型 干扰素-Α2B 病毒学应答
  • 简介:1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结构HCV-1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含有大约9400个核苷酸,在3'末端有一个"多肽A尾巴",核酸序列包含有由341个硷基组成的5'非翻译区,一个含3011个氨基酸的多肽蛋白的巨大的开放读码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和由约27个硷基组成的3'非翻译区.据推测,三种N-末端HCV蛋白(C.E1和E2/NS2)是结构蛋白,而四种C-末端蛋白(NS2,NS3,NS4和NS5)在病毒复制中起作用.每种HCV基因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的长度存在着特异性的差别,HCV-1中ORF长度约9400个核苷酸,而HCV-2中ORF长度是9099个核苷酸,HCV-3长度是9063个核苷酸.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检测 基因结构 氨基酸 多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HCV感染者6 462例,排除了重复检测者,有效纳入了检测HCV基因者共4 773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并回顾性分析基因的分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 773例标本中检测出了5种基因:1b2 928例(占61.3%)、2a1 241例(占26%)、3a375例(占7.9%)、3b205例(占4.3%),6a24例(占0.5%)。患者年龄在(48.14±13.93)岁,各年龄段均以检出基因1b为主;汉族2 965例,18个少数民族共1 808例,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基因1b分别为1 798例(占60.6%)、1 130例(占62.5%),基因3分别为235例(占7.9%)、345例(占19.1%)。在少数民族中主要以维吾尔族居多,且可检测出基因6a,其他民族未检测出6a,检出基因1b维吾尔族704例(占62.1%),基因3维吾尔族共269例(占23.7%)。男性2 413例,女性2 360例,其中基因1b男性1 418例(占58.8%)、女性1 510例(占64.0%);基因3男性424例(占17.6%),女性156例(占6.6%)。基因1b基因非1b患者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汉族与少数民族患者基因2a、3a、3b、6a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新疆地区HCV基因分布呈多样性,以1b为主。少数民族HCV基因3较汉族比例高。新疆HCV基因检测丰富了我国HCV基因分布特征,并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肝炎病毒,丙型 基因分型 新疆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乐山地区彝族乙肝病毒基因分布情况及与乙肝病毒 DNA 定量、乙肝两对半定性/半定量各项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本院彝族患者183名,其中阴性68名,乙型肝炎患者115名,通过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结果 统计显示,B 53例,C 41 例,非 B 非 C 共21例,男女性患者基因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 乙肝病毒 DNA 水平较 B 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乙肝表面抗原高于C。结论 乐山地区彝族乙型肝炎以B为主,其次C ,因此通过乙肝病毒基因检测有利于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HBV-DNA 临床表现
  • 简介:<正>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高达2亿,已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HBV基因结构及表达产物、与宿主细胞DNA整合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将积极促进对HBV感染的防治。完整的、直径42nm的HBV(Dane颗粒)可分为外衣壳和核衣壳两部分:前者由外衣壳蛋白(HBsAg前S1蛋白、前S2蛋白)、多糖及类脂组成;后者由核心抗原HBcAg,e

  • 标签: 表达产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抗原决定簇 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基因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不同基因与亚型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PCR-RFLP鉴定法对血清中的病毒基因与亚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鉴定出乙肝病毒B与C基因最多,而无其他基因;其中B基因全部为Ba亚型,而C基因则包括C1与C2亚型;各个基因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无症状携带者中的分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基因患者的平均年龄要明显低于C基因患者(P<0.05)。结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中最为常见的病毒基因为B与C基因,其中亚型则以Ba与C1、C2基因常见,B基因者平均年龄要明显低于C基因者,但不同基因在疾病中的分布并无差异。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基因型 亚型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是其相关肝病发生、进展的根本原因。HBV基因与宿主基因的整合不一定是病毒复制的必要环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BV基因整合事件可发生于病毒感染宿主的不同疾病阶段。HBV基因整合事件可能是影响包括HBV慢性感染、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HBV基因整合可诱导宿主对HBV免疫耐受,从而导致病毒感染慢性化;HBV基因组中HBV X区、HBV前S和S片段与宿主基因的整合事件最为常见,这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BV基因易与宿主端粒反转录酶、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B和细胞周期E1等基因发生整合,并影响这些基因的转录,进一步引起其他相关基因的功能紊乱。针对HBV基因整合事件,可通过Sanger法测序和HBV捕获测序的方式进行测定研究;虽然越来越多的HBV基因整合事件在二代测序研究中被发现,但HBV基因与宿主基因整合的机制尚未明确。整合事件对疾病的发生、转归和对宿主基因活动的影响仍不清楚,需深入、细致的研究。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慢性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整合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疾病的转归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衰竭。宿主、病毒因素及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疾病的进程。HBV基因突变导致病毒生物学特性改变是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与前C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为临床优化乙型肝炎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征集98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同时对前C基因及BCP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HBV基因为:A:11例(11.2%);B:20例(20.4%);C:56例(57.1%);D:8例(8.2%);B/C混合:3例(3.1%)。与其他基因相比较,基因B和C的患病率较高。基因C的前C基因突变率为46.9%(46/98),较其他基因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1);基因C的BCP突变率为41.8%(41/98),较其他基因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14,P<0.01)。结论HBV基因以B、C基因为主。基因C与BCP和前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型 突变 启动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炎病毒基因与抗病毒治疗反应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HBV基因分为A、B、C和D四组,每组3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肝功能、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结果:A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C组的这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HBV基因与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反应有密切关系,A患者的治疗反应最佳,C患者的治疗反应最差,B和D患者的治疗反应相似。HBV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CHB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抗病毒治疗 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