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偶合症的出现,接种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接种的每个环节、疫苗管理、家长的健康教育、接种禁忌症诸多风险因素管理的具体措施,将乙肝疫苗接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疫苗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标签: 乙肝疫苗 接种 风险因素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安全接种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从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出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17例,采取描述性分析法统计分析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6例疫苗接种后均表现为普通反应,无异常反应出现。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红肿以及皮疹等。结论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没有性别上的差异。要在综合考虑贮存感染、运输、质量以及受种者的机体状况等因素以后评价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关联性。

  • 标签: 接种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我接种点进行麻疹疫苗的免疫的1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接种前后的阳性例数(阳性率)、保护例数(保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120例儿童中,接种儿童在免疫前的血清抗体滴度阳性率为90.83%,保护率为62.5%,接种后一个月的阳性率为95%,保护率为92.67%,免疫前后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保护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的共有10人,有1例出现中度发热,伴全身弥漫性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其他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均1~2天自愈。结论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阳性率及保护率均有提高,后者更加明显,取得了很好的免疫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标签: 儿童 麻疹疫苗 免疫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月龄-24月龄的婴幼儿的乙肝抗体水平,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关系。方法调查2010年1月-12月本地区7月龄-24月龄婴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及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幼儿的乙肝表面抗体与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幼儿的乙肝表面抗体,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会影响婴幼儿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

  • 标签: 乙肝疫苗 婴幼儿 乙肝表面抗体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的发生及护理。方法2012年1~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3098人,其中基础免疫845人,加强免疫2253人,对接种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结果接种3098人中,共发生不良反应为52例,主要为低热和中等热为主,有11例儿童发生局部硬结,经及时处理得以恢复。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瘫儿童与非脑瘫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及甲肝减毒活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有无区别,脑瘫儿童是否可以接种这四种疫苗。方法将1694例脑瘫儿童与1510例非脑瘫儿童在接种上述四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例数进行比较。结果脑瘫组与非脑瘫组在接种相同疫苗情况下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瘫儿童在接种这四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决不比非脑瘫儿童发生率高,脑瘫儿童可以和非脑瘫儿童一样接种这四种疫苗

  • 标签: 脑瘫儿童 接种疫苗 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原因,总结预防接种工作经验。方法根据现场调查,综合分析患儿接种情况、死亡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儿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乙肝疫苗第2针次和卡介苗接种,接种符合要求。患儿接种部位出血不易凝固,死前表现为口吐白沫,双手上举,死亡急速。结论死者被排除由于疫苗质量和接种操作不当引起死亡,分析可能由于接种疫苗后诱发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死亡。

  • 标签: 接种 乙肝疫苗 偶合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以下简称“AEFI”)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9243例,将其按照接种次数分为2组,接种1-3次的儿童定义为基础免疫组,接种4次的儿童定义为加强免疫组,进行接种后随访,并对随访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加强免疫组的AEFI发生率显著高于基础免疫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应加强疫苗接种人员的规范操作,严格做好预检筛查,做好禁忌症、适应症等宣传工作,从而减少疫苗接种的AEFI的发生。

  • 标签: 百白破疫苗 接种 AEFI 硬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入计算机服务平台提醒家长为小孩准时接种乙肝疫苗的现实意义。方法引入乙肝疫苗的个性化服务平台,采用电脑软件自动计算功能制作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乙肝疫苗注射卡(表)。结果家长对此做法非常满意,准时接种率明显提高。结论引入个性化服务平台,为预防保健的人群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强化我院的内涵和影响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我国的保健事业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乙肝疫苗 预防保健 服务平台
  • 简介:摘要分析影响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提出做好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工作的对策,目的是提高农村儿童乙肝疫苗第一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有效保护广大农村儿童免受乙肝的危害。

  • 标签: 农村儿童 乙肝疫苗 第一针及时接种率 全程及时接种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区儿童乙肝免疫水平,及乙肝抗体对儿童健康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区3~6岁儿童实施乙肝抗体水平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抗-HBs。结果我区3~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52.67%,高于全国3~12岁儿童平均水平(45.33%),低于全国5~10岁儿童水平(58.56%)。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区3~6岁儿童抗-HBs水平与性别关系不大(P>0.05),但受年龄影响较大。学龄前儿童抗-HBs阳性率(67.39%)高于学龄组儿童(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基础免疫三针2~3年后加强(或复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抗-HBS阳性率(76.8%)明显高于未进行加强的儿童(46.4%)。结论加强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监测工作,适时加强乙肝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降低儿童乙型肝炎感染机会,确保儿章健康成长。

  • 标签: 乙型肝炎 抗体 抗-HBS 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质量管理对降低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对QCC管理前后中心2010年至2011年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进行统计,计算百分比。结果2010年5月、9月、10月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百分比分别为14.08%、14.62%和15.76%,通过QCC管理制定相应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照制度和规程进行管理,观察到2011年5月、9月、10月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百分比分别为6.80%、4.68%和4.04%。结论质量管理对降低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质量管理 百白破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在该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含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P<0.05)。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吸附无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24304次接种剂次,对其进行有效预防保健措施,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4304次接种产生123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6例/十万剂次,经有效预防保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进行疫苗接种时,通过良好预防保健工作,针对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疫苗,在注射过程中,需提高预防保健水平,避免其出现大量不良反应

  • 标签: 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由于人们保健意识增强,所以前来门诊注射乙肝疫苗的患者较多。乙肝疫苗的注射全程需3针,即分别在第0,1,6个月各注射1针乙肝疫苗。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记不住注射日期而造成注射日期不准确,影响了接种效果。为保证乙肝疫苗接种日期的准确性,本科自行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表格,使患者能准确记住注射日期,保证了接种效果。现介绍如下。1表格设计,见表1。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疫苗注射 乙肝疫苗 小方 接种效果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方法以我院接种疫苗的24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接种1月后,加速免疫程序和常规免疫程序患者均能获得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1年后的随访评价结果显示,加速免疫程序组患者的免疫保护效果弱于常规免疫程序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且在0、1、6月常规免疫程序中的免疫效果更持久。

  • 标签: 重组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临床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