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2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给予内科常规气管切开,观察组20例,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查看两种医治手段对颅脑外伤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7.50%)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5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气管切开术 颅脑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瘘管切开对于部分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参照组),分别接受常规挂线治疗以及瘘管切开,对比2组患者的围期指标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出血量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且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相较于参照组更短,复发率更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瘘管切开对于高位肛瘘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充分降低患者围期的不适感并缩短治疗周期,患者复发情况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位肛瘘 瘘管切开术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会阴切开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产科手术,通常认为应用会阴切开可以导致产道出口扩大,加速分娩的速度,防止会阴以及盆地组织严重裂开,与此同时会阴切开之后的伤口更容易修补,这种方式在国内外的妇产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在上世纪后期欧洲国家会阴切开率达到了30%,而美国的会阴切开率则超过了50%,随着会阴切开的普遍推广以及开展存在的,一些医源性损伤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上世纪末期WWHO等国际组织纷纷提出了爱母分娩行动,倡导会阴侧切率基本维持在2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5%,并且禁止会阴切开常规应用在正常分娩的过程中。本文主要了解会阴切开的应用以及在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 标签: 会阴切开术 分娩 问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部分高位肛瘘治疗中,应用瘘管切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中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以1/1形式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观察组实施瘘管切开治疗;比较不同式下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期指标。结果:经比较,两组疗效对比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瘘管切开术 高位肛瘘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不同病因导致的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气管切开患儿186例,其中男117例,女69例,男女比例1.7∶1。患儿年龄4 d至14岁,中位年龄31.5个月。除1例在急诊室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2例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床旁局部麻醉下手术,其余183例均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手术。将患儿按气管切开病因分为4组:A组90例,为神经肌肉病、重症感染;B组26例,为头颈肿瘤的前置或同期手术;C组57例,为先天畸形、上气道梗阻;D组13例,为意外伤害。记录并分析患儿基本信息、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转归。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4年,其中33例患儿失访,完成随访的153例患儿中46例死亡。186例患儿中紧急气管切开23例(12.4%),其中C组患儿急诊气管切开16例(28.1%),高于A组(1例,1.1%)、B组(2例,7.7%)、D组(4例,30.8%)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8,P<0.05)。C组患儿气管切开时的平均年龄为25.3个月,低于其他组(F=33.76,P<0.05),平均住院日亦低于其他组(F=14.95,P<0.05)。4组患儿中,术后切口出血11例,颈部皮下气肿6例,意外脱管10例(其中2周内脱管4例,2周后脱管6例)。6例患儿于拔管后0.5~1年行气管皮肤瘘修补手术,其余拔管患儿的颈部造口均自行愈合。2例因意外脱管行二次气管切开,3例因拔除气切管后再次呼吸困难,行二次气管切开。107例存活患儿中,术后气管套管未拔除患儿42例,拔出气管套管患儿65例,平均带管时间8.8个月,4组患儿的气管套管拔管率分别为55.6%、45%、6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儿童气管切开后并发症较少,且长期带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后带管时间与原发病治疗情况相关。

  • 标签: 儿童 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转归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方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ation tracheotomy,PDT)具有快捷、微创、安全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应用,尤其在重症医学科。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引入PDT技术已经十余年,手术例数逾千例,并且成功应用到困难气道中,对比传统气管切开,PDT安全、并发症少。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我们积累了数例PDT手术失败及并发症的病例资料,本文主要介绍PDT手术失败及严重并发症的5例患者资料,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刑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经皮气管切开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患者,均确诊为重型脑外伤,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重型脑外伤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结论 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呼吸机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可有效恢复患者自主呼吸以及改善意识功能障碍,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经皮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在神经重症医学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与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局明显优于甲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神经重症医学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治疗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医院之中2019.8-2021.3期间,所收治的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入组的人数共10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之中实施的是闭合复位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进行有限切开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之中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低,差异有着明显统计学方面的价值。结论: 针对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患者,采取有限切开治疗的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闭合复位术 有限切开术治疗 下肢长骨关节复杂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贲门失驰缓症是一种常见病症,以患者无法顺利进食为主要特征,且患者往往也伴有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效果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起病缓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有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化,故护理干预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进行了阐述,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改良泪小管切口治疗泪小管疾病的效果。方法:将90例泪小管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泪小管切口的传统泪小管切开治疗,实验组使用保留泪小管的改良泪小管切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95.56%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91.11%的有效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44%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0%的总发生率(P<0.05)。结论:应用改良泪小管切开治疗泪小管炎的效果满意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改良泪小管切开术 泪小管炎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接受气管切开治疗期间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传统护理)和综合护理组(传统护理+综合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气管切开后的呼吸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这一年半时间内在我入院治疗行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99例患者加以研究分析,对入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99例患者在经护理干预后,仅出现1例患者因饮食不当而发生感染问题,在采取对应措施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完全消失不见,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感染产生率为1.01%。结论: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时,应为患者给予合理且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机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气管切开后的呼吸机护理效果。方法:对40名接受气管切开后采用呼吸机的病人进行研究,分析气管切除术后的呼吸机护理方式,以及效果。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病人均未受到感染,其中37名病人以无需再使用呼吸机,剩下3名病人由于病情的影响还需要继续通过呼吸机呼吸。结论:根据病人病情采用合适的呼吸机护理,病人的肺部能够免于受到感染,并还可加强抢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除术 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胼胝体切开(corpus callosotomy,CC)和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的疗效对比。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55例接受CC或VNS治疗的患儿。其中,男41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7.2岁,年龄范围为1.6~13.9岁;病程时间范围为1.2~10.0年;术前用药的平均种类数量为2.3种。将30例行CC治疗的患儿作为胼胝体切开组(CC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将25例行VNS的患儿作为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其中男21例,女4例。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诊断、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影像学检查结果、对≥6岁的患儿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第四版(WISC-IV)、对<6岁的患儿使用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术后1年、3年的复查随访结果,比较癫痫发作频率、不同发作类型的手术有效率、Gesell发育量表评分、WISC-IV量表评分。结果①在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方面,CC组在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消失的有效率分别为16.7%(5/30)和40.0%(12/30),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75%(不含发作消失)的有效率分别为20.0%(6/30)和16.7%(5/30),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情况在50%<发作减少<75%的有效率分别为40.0%(12/30)和13.3%(4/30),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50%的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和70.0%(21/30)。VNS组在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消失的有效率分别为12.0%(3/25)和4.0%(1/25),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75%(不含发作消失)的有效率分别为24.0%(6/25)和12.0%(3/25),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情况在50%<发作减少<75%的有效率分别为12.0%(3/25)和32.0%(8/25),术后1年、3年的癫痫发作减少≤50%的有效率分别为40.0%(10/25)和56.0%(14/25)。CC组与VNS组在术后1年癫痫发作减少≤50%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②在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的手术有效率方面,术后3年,CC组患儿的癫痫发作控制有效,发作减少≥50%的例数分别为:7例强直阵挛中有5例、9例点头发作中有7例、18例全身强直中有13例、7例全身强直阵挛中有6例、16例失神发作中有15例、所有5例肌阵挛、10例失张力中有9例。术后3年,VNS组癫痫发作控制有效,发作减少≥50%的例数分别为:8例强直阵挛中有6例、9例点头发作中有3例、20例全身强直中有9例、所有3例全身强直阵挛、9例失神发作中有6例、5例失张力中有4例。③在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方面(<6岁的患儿),CC组有18例,VNS组有12例。该18例CC组患儿在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发育量表评分分别为(30.10±16.03)分、(33.20±21.54)分、(34.16±25.75)分;术后1年与术前的发育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 163),术后3年的发育量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01)。该12例VNS组患儿在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发育量表评分分别为(26.00±18.85)分、(32.25±23.97)分、(42.17±30.56)分;术后1年与术前的发育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42),术后3年的发育量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01)。接受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的两组患儿在术前、术后1年、3年发育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 303)。④术前、术后行WISC-IV量表评分的患儿(≥6岁),在CC组有12例,在VNS组有13例,两组患儿术后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VNS组的总智商及各分项的改善程度更好。结论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DRE患儿,两种手术方式都能长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CC起效快。但控制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降低,VNS起效慢但时间越长控制效果越好。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 标签: 儿童 耐药性癫痫 胼胝体切开术 迷走神经刺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护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的有效措施。方法:以本院NSICU接收的80例实施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8年3-2021年3月),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予以精细化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入住NSICU时间。结果:经统计,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低于A组,同时该组患者入住NSICU时间较A组有显著缩短(P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气管切开术 护理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在重症医学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4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指标。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在重症医学危重患者中[1],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推荐运用。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危重患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仅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明显缩短,而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上述差异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 应用效果 观察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