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小儿磨牙大面积缺损后,利于预成冠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并对其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42例小儿乳牙龋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树脂充填后预成冠修复,对照组则采用树脂充填治疗。分别对两组磨牙治疗后的6个月,一年,2年的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估。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在6月修复体的脱落率为0,一年的脱落率为4.76%,2年的脱落率为9.52%,对照组21例患者在6月修复体的脱落率为4.76%,一年的脱落率为19%,2年的脱落率为33.3%,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磨牙大面积龋坏时,预成冠的修复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解剖外形和咬合关系,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磨牙 预成冠 树脂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磨牙龋病治疗中使用Hall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我院需行磨牙龋齿修复治疗的患儿83例,共133颗患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预成冠治疗组66颗,Hall技术治疗组67颗,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观察远期临床疗效。结果:6、12及18个月后Hall技术治疗组成功率为98.51%、98.51%和94.03%,传统预成冠治疗组成功率均为98.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Hall技术治疗组时间短于传统预成冠治疗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预成冠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

  • 标签: 乳磨牙,Hall技术,预成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磨牙患儿,采用碘仿糊剂根充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磨牙患儿100例,共110颗磨牙。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磨牙患儿分为A1组(治疗组55颗)与A2组(对照组55颗)。针对A2组患儿主要选择干髓治疗,针对A1组患儿主要选择碘仿糊剂根充进行治疗。此外采用螺纹钉对患者进行辅助固位,并且选择冠修复等系列方法实施保存治疗。结果对于A1组患儿的55颗患牙,治疗显效的患牙45颗,治疗有效的患牙9颗,治疗无效的患牙1颗;对于A2组患儿的55颗患牙,治疗显效的患牙15例,治疗有效的患牙5例,治疗无效的患牙35颗。对比A1组与A2组患牙临床治疗总有效率,A1组患儿高于A2组患儿极其明显(P<0.05)。结论针对磨牙患儿,采用碘仿糊剂根充进行治疗,临床获得的治疗效果极为确切,针对磨牙患牙髓以及根尖病的治疗表现了显著意义。此外磨牙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后,能够有效恢复正常功能。

  • 标签: 碘仿糊剂根充 乳磨牙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磨牙龋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磨牙龋患儿50例,患牙105颗,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50颗)接受常规银汞合金填充治疗,观察组(55颗)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修复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继发龋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6.0%,观察组继发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磨牙龋治疗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继发龋发生率,提高修复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 乳磨牙龋 临床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冠根折在乳牙列中相对少见,发病率为2% ,磨牙冠根折更是罕见,临床通常选择拔除折裂患牙。本文报道1例下颌第一磨牙复杂冠根折的病例,经过完善治疗保存了患牙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乳牙不萌出即乳牙固留(retention)是一种在萌出前阶段牙齿停止萌出、嵌入牙槽骨深处的萌出异常现象。它应与继发性不萌出相区别。后者是萌出到口腔后萌出停止,因牙槽骨支持组织生长破坏而低He。原发性磨牙不萌出对牙列的生长发育有很多影响,如错He,阻生,继承恒前磨牙的异位萌出;还可能出现前磨牙与其前身磨牙易位。第二磨牙原发性固留还可导致第一恒磨牙的异位萌出。本文对原发性乳牙不萌出的特点、病因和后果进行综述,并提供一个5岁健康女孩右下第二磨牙原发性不萌出的病例报告。这个女孩没有外伤、感染和家族史。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拔除不萌出的磨牙,制作间隙保持器和定期复查。

  • 标签: 原发性乳磨牙不萌出 病因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低位咬合是指牙齿在主动萌出后保持静止,而相邻牙齿持续萌出,随着骨骼的生长,牙齿面低于平面的现象。低位咬合最常见于儿童,以下颌第二磨牙多发。牙齿发生低位咬合的年龄越早,其导致的咬合问题越严重。本文从第二磨牙低位咬合的病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第二磨牙低位咬合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槽粘连 牙,乳 低位咬合 第二乳磨牙 生长和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材料修复磨牙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合适患儿120例,366个磨牙,随机分成银汞合金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和Dyract复合体材料组,采取3种不同材料对其进行充填修复。结果随访5个月~2年,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和Dyract复合体材料成功率分别为61.9%,65.08%,93.3%。结论3种不同材料修复磨牙龋各有其优缺点,但Dyract复合体材料修复磨牙龋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充填 修复 乳磨牙龋 疗效
  • 简介:牙科用小视野锥形束CT全称为牙科.头颈部用小视野锥形束X线CT装置。该装置是日本的新井教授于1997年根据医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开发研制出的一种专门适用于口腔科的锥形束CT机[1],它具有体积小、辐射剂量小(约为大医学CT的1/40)、扫描范围灵活、扫描时间短(约12~24s)、图像精度高、等比显示所摄物体等优点[2]。

  • 标签: 乳磨牙根管 X线CT装置 锥形束CT 距离 上颌 扫描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将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应用于磨牙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纳入两侧同时出现同名磨牙龋的45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备洞并采用银汞合金胶囊进行填充,治疗组患儿应用ART技术,填充剂为FX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两组患儿的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修复半年后17例患儿修复成功,1年后16例患儿修复成功,2年后14例患儿修复成功,治疗组修复半年后24例患儿修复成功,1年后22例患儿修复成功,2年后21例患儿修复成功,两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期修复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应用于磨牙龋患儿的修复当中能够使修复成功率获得有效提高。

  • 标签: 乳磨牙龋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属预成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诊的磨牙残冠患儿60例(82颗),其中男32例(45颗),女28例(37颗),对其进行金属预成冠修复治疗,观察5年间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82颗磨牙残冠进行金属预成冠修复,显效67颗,有效10颗,无效5颗,总有效率93.90%,5年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预成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显著,进一步研究后可以为磨牙残冠修复作出更大贡献。

  • 标签: 金属预成冠 修复 乳磨牙残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牙树脂嵌体修复儿童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磨牙大面积缺损儿童100例,根据修复方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树脂嵌体修复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树脂直接充填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估修复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咀嚼效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咀嚼效率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且嵌体组患儿的咀嚼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填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嵌体修复儿童乳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好,提高了患儿的咀嚼效率及生活质量,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树脂嵌体 嵌体修复 乳磨牙大面积缺损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隐形义齿代替活动义齿维持第二磨牙早失缺隙的效果。方法对第二磨牙已脱落的遗留间隙直接取印模,制作缺隙处隐形义齿,用隐形义齿维持乳牙早失的缺隙,直到第二磨牙萌出。结果38例患者用隐形义齿缺隙保持器维持第二磨牙早失缺隙l~4年后,第二双尖牙均顺利萌出,无缺隙变小,无对合牙伸长及牙列拥挤等现象出现。结论隐形义齿能有效地保持第二磨牙早失缺隙并恢复一定的后牙咀嚼功能,而且制作方便、体积小,患者愿意佩戴。

  • 标签: 第二乳磨牙 早失 隐形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窝沟封闭剂、玻璃离子及流动树脂用于磨牙窝沟封闭的效果,探索适合磨牙的窝沟封闭材料。方法选取3所幼儿园儿童,每所30名,随机分为三组,即光固化窝沟封闭组、玻璃离子组和流动树脂组,分别用三种窝沟封闭材料对纳入者的第一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处理,观察6个月、1年封闭剂保留情况和龋坏情况。结果玻璃离子组和流动树脂组窝沟封闭剂完整保留率均高于光固化窝沟封闭组(P<0.05),而玻璃离子组和流动树脂组无差异(P>0.05);玻璃离子组和流动树脂组患龋率均低于光固化窝沟封闭组(P<0.05),而玻璃离子组和流动树脂组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离子和流动树脂窝沟封闭效果一致,具有很好的防龋效果,但玻璃离子更适合在幼儿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窝沟封闭 乳磨牙 完整保留率 患龋率
  • 简介:摘要:磨牙在儿童咀嚼活动中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常常因为家长对乳牙的不重视,儿童缺乏口腔健康的认知,以及一些不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等,导致磨牙患龋,加上乳牙牙体解剖和组织学特点,龋病发展较快,临床常见到儿童磨牙牙体严重龋损,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传统的直接充填技术适合于小的龋洞,当乳牙缺损面积较大时,直接充填技术很难提供良好的固位型和抗力形,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研究出金属预成冠技术,本文就金属预成冠技术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金属预成冠 乳磨牙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隙保持器在磨牙早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报告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3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8例磨牙早失患者,根据奇偶数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研究组,44/组,研究组以可摘式间隙保持器为主,观察组以固定式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间隙保持器佩戴成功率为(95.45%),研究组间隙保持器佩戴成功率为(90.91%),二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牙龈状况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几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保持器在磨牙早失患儿的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可以预防错合畸形或者减轻错合畸形的程度,有利于将来恒牙列的正畸综合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磨牙缺失 间隙保持器 并发症 佩戴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酸蚀窝沟封闭技术在磨牙中应用的封闭效果: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齿减少率。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3-4岁幼儿70人(男36人,女34人)共280颗牙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牙均由同一位医师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第二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封闭后3、6、12个月复查,复查内容包括第二磨牙合面封闭剂保留情况和脱落后患龋状况,对所得的数据进行SPSS 15.0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6、12个月复查观察组封闭剂保留率分别为94.29% 、90.71% 、82.14%,对照组为97.14% 、93.58%、85.71%,两组3、6、12个月复查时对照组封闭剂保留率稍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见龋齿发生;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一例和两例龋齿发生,龋齿减少率为50%;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两例和五例龋齿,龋齿减少率为60%。结论 免酸蚀窝沟封闭剂封闭效果优秀,且节省了椅旁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酸蚀窝沟封闭 乳磨牙 封闭剂保留率 龋齿减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