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42例女性TNBC患者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表达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cad表达对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NBC患者E-cad低表达率为59.5%(144/242),其表达与肿瘤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242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0.7个月(7.2~95.9个月),50例(20.7%)患者死亡。3、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1.5%、78.1%,总生存率分别为86.5%、81.1%。E-cad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均低于高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E-cad是影响TNBC患者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144,95% CI 0.057~0.365,P<0.01;HR=0.196,95% CI 0.073~0.710,P<0.01)。结论E-cad低表达和TNBC的转移及预后差有关,其可作为TNBC患者一个重要的独立预后因子。

  • 标签: 钙黏着糖蛋白类 乳腺肿瘤 三阴性 预后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半,确诊左乳腺癌1年于2016年1月4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双乳不对称.双乳皮肤无皮下静脉曲张,无水肿及橘皮样改变。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6.0cm×5.0cm的实性肿物,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伴压痛,皮肤红肿破溃,伴乳头内陷,挤压乳头有血性溢液。同侧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较大者约2.5cm×1.0cm×1.0cm。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肌上皮癌
  • 简介:摘要乳腺腺肌上皮瘤是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同时增生形成的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较特殊的罕见的肿瘤,多为良性,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其病理特点与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中肌上皮细胞增生不同。在组织学上,Tavassoli将乳腺腺肌上皮瘤分为三型⑴梭形细胞型、⑵管状型、⑶小叶型。

  • 标签: 乳腺腺肌上皮瘤 多为良性 易被忽略 实例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乳腺癌病理样本为研究对象,另取120例健康样本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癌症组织与健康组织内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因素。结果病例组Vimentin蛋白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病例组E-cadherin蛋白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病例组患者组织内Vimentin蛋白阳性和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225,P<0.05;r=0.251,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和病例组患者肿瘤规格,淋巴结转移情况呈现负相关。Vimentin阳性表达情况越强,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也就越长。结论对于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者,上皮间质转化蛋白相关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疾病发展,全面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是一种罕见的乳腺上皮上皮双相分化肿瘤,形态学变化多样。本文报道2例M-AME,对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癌细胞的远处转移是肿瘤发展的最终形式,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5年生存率达到了目前的98%;但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40年前相比,只是从20%提高到目前的26%,

  • 标签: 上皮-间叶转化 乳腺肿瘤 转移
  • 简介:摘要:烧伤创面的治疗是整个烧伤过程中治疗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可以救治患者生命,保证患者的肢体外观形态完整。贻贝蛋白创面修复敷料就是这样一款治疗烧伤的有效产品,其不仅可以更加适用于浅表性创面的防护,还可以临床浅Ⅱ度烧伤创面的防护和治疗,进而更好的防止患者因为休克而死亡的关键环节。烧伤后患者由于皮肤受损,愈合后疤痕增生或者是卵缩一直是我们目前烧伤创面治疗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风险,烧伤的预后可以直接关系到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也是我们不断进行课题研究的关键,烧伤治疗与创面修复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和进展以及结合起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研究方向的调整,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贻贝粘蛋白 烧伤治疗 创面修复 伤口愈合 感染控制 清创术生物敷料 研究进展
  • 简介: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在临床上十分少见,而恶性AME更为罕见。本院于2011年11月28日收治1例乳腺AME恶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腺肌上皮瘤
  • 简介:到家来吧!常进堂屋之前,转身对追到大门口的孩子们说,要不,就在俺家吃饭?常家庄北头,常起了五间锁皮平房,靠旋粉皮发家以后。全水泥的,常家庄独一份。原宅基地三间瓦房,翻盖时拉长加宽,对面靠南墙再起两间小平房,当生产车间。院子只剩下一溜溜小胡同,晾粉子,晒粉皮,没了地处,只得转移到庄南头的老房子里。

  • 标签: 生产车间 宅基地 房子
  • 简介:膀胱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膀胱癌不易早期诊断,临床患者多为进展期或晚期,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环节过程,而细胞粘附分子功能异常在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相关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做一综述。

  • 标签: 早期诊断 膀胱癌 粘蛋白 细胞粘附分子 手术切除率 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在小肠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为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小肠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采用次氯酸氧化修饰大鼠血清白蛋白(RSA)的方法体外制备AOPPs。将IEC-6细胞分为AOPPs组、RSA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50、100、200、400 μg/ml的AOPPs干预IEC-6细胞作为AOPPs组,50、100、200、400 μg/ml的RSA干预IEC-6细胞作为RSA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统计分析凋亡率最高时AOPPs的浓度。采用该浓度的AOPPs干预IEC-6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48、72 h的细胞凋亡并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凋亡率的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AOPPs组、RSA组和空白对照组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及参与调节细胞EMT过程的转录因子Snail、Slug的mRNA表达以及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的mRNA表达。结果AOPPs可以诱导IEC-6细胞的凋亡,并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效应(P<0.05);400 μg/ml的AOPPs干预72 h细胞的凋亡率最高,达到(17.30 ± 1.03)%。AOPPs明显下调IEC-6细胞E-cadherin的mRNA表达,而明显上调Fibronectin及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同时转录因子Snail和Slug 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AOPPs通过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上调细胞的转录因子Snail和Slug的基因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转录,同时上调Fibronectin和CollagenⅠ基因表达,促进肠上皮细胞EMT,在IBD小肠纤维化中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上皮间质转化 小肠上皮细胞 小肠纤维化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影像诊断,以提高诊断确诊率。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采用X线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乙组采用MRI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两组检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甲、乙两种方法对于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进行诊断,疾病检出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X线和MRI检查方法对于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进行影像诊断时一种有效诊断方法,但其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率,所以还要根据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后才能对病情进行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乳腺导管内瘤变 影像诊断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癌(1ymphoepithelioma-ikecarcinoma,LELC),由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组织间质组成。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乳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K(CENPK)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69例TNBC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ENPK及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分析CENPK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ENPK在TNBC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6%(50/69)、14.49%(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01)。CENPK在TNBC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均P<0.05)。CENPK在TNBC中的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47,P<0.01),与Vimentin、N-cadherin表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3、0.415,均P<0.01)。CENPK高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4个月(95% CI 10~39个月),低表达组为42个月(95% CI 19~50个月),两组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16)。结论CENPK可能通过EMT参与TNBC的发生、发展,且CENPK表达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着丝粒蛋白K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分离大鼠颌下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ZO-1、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n-3表达于涎腺腺泡上皮及导管上皮,与Occludin及ZO-1共表达提示位于紧密连接处。Claudin-4只表达于导管,腺泡中不表达。结论:Claudin在鼠颌下腺中表达具组织特异性。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 颌下腺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40例癌旁正常组织、4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IB1、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粘附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AIB1与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AIB1、E-cadherin和N-cadherin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36.3%、51.3%。AIB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有关(P〈0.05);E-cadher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及TNM分期有关(P〈0.05);N-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AIB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49),与HER-2、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243,r=0.277);E-cadherin与ER表达呈正相关(r=0.232)。结论在浸润性乳腺癌中,AIB1及EMT相关蛋白可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AIB1可能通过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 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 神经性钙粘附蛋白(N-cadherin) 免疫组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乳腺腺肌上皮瘤(AM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1例AM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为41岁女性患者,体检时发现左乳结节,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以弱回声为主的实性结节,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X线表现边界清楚的等密度结节,周围见点状钙化影;磁共振成像(MRI)平扫表现等长T1长T2信号结节,DWI表现较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曲线为流出型,后方见明显的供血血管,最终行左乳肿块切除术通过病理证实为AME。结论乳腺AME良性多见,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良恶性鉴别困难,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的关键,术后易复发,需定期随访。

  • 标签: 乳腺腺肌上皮瘤 磁共振成像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