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讨论超声诊断在乳腺肿块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被确诊为乳腺肿块病变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结果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导管内癌含微钙化的比例为(88.89%,8/9),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40.00%,4/10)(χ2==4.8656,P<0.05)。腋下异常淋巴结率恶性组显著高于恶性组(χ2=4.3290,P<0.05)。结论超声诊断在肿块乳腺病变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特异性。病变微钙化利于导管内癌的诊断,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可以参照腋下是否有异常淋巴结。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讨论分析,对乳腺肿块病变的患者使用超声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从2012年11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确诊是乳腺肿块病变的女性患者,一共有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该100例患者采取穿刺活检病理或者是手术病理确诊,然后再用超声诊断,对比病理的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100例肿块患者中,40例恶性病变,占比40%,60例恶性病变,占比60%。经超声诊断得出100例肿块患者中,60例恶性病变,占比60%,40例恶性病变,占比40%,超声诊断和患者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同的共有80例,准确度达到了80%。结论在使用超声对乳腺肿块病变的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敏感度很高,但是在临床诊断中,也要结合其他的一些辅助手段,进行鉴别,在有的患者检查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共同应用对患者的病情确诊。那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应用于乳腺肿块病变临床诊断中,建议推广。

  • 标签: 乳腺非肿块型 超声诊断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35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的135例患者中,95例为恶性病变,占70.37%,其余40例均为良性病变,占29.63%;在超声表现中,5例为散在簇状微钙化,占3.70%,30例为片状低回声的微小钙化,占22.22%,100例为片状低回声,占74.07%;同时,根据病理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65%(26/40)、94.74%(90/95)、74.07%(100/135)。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肿块病变患者超声检查时,应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肿块病变的超声诊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2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观察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有40例患者属于恶性病变,有22例患者属于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45例患者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有15例患者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有2例患者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微钙化病不伴有衰减,超声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为较低,准确度为较高,导管内癌微钙化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组腋下淋巴结5.8%明显低于恶性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病变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低,并对导管内的微钙化存在和腋下异常淋巴结对良恶性病变的辨别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标签: 乳腺 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乳腺肿块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患者20例(32.26%),恶性病变患者42例(67.74%)。44例(70.97%)患者超声表现为片状的低回声区,14例(22.58%)患者的超声表现为含散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4例(6.45%)患者超声表现为簇状分布或散布的微钙化,并且后方不伴或伴有声衰减。结论肿块乳腺病变患者的主要超声表现为不含或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腋下是否有淋巴异常情况对于鉴别诊断病变程度有一定意义,而病变内部是否微钙化则有利于导管内癌的准确诊断。

  • 标签: 乳腺 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块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这50例肿块乳腺病变中,15例为良性病变(30%),35例为恶性病变(70%),BI—RADS分级中,4级有35例(70%),5级有12例(24%),3级有3例(6%)。结论乳腺肿块病变主要通过微钙化以及含或者不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表现,超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为乳腺肿块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乳腺肿块病变采用超声诊断后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 年6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肿块病变患者40例,给予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超声诊断对乳腺肿块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 40例疑似乳腺肿块病变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诊断良性病变患者12例;恶性病变患者28例,其中主要涉及病变类型为:炎性病变、腺病、浸润性导管癌、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纤维腺瘤等。经超声诊断后良性病变患者10例,恶性病变患者30例,两组对比(P>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乳腺肿块病变采用超声诊断后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行超声检查并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乳腺肿块病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相关资料。结果64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患者42例,恶性病变患者22例;1级43例,可见片状低回声表现;2级16例,可见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表现;3级5例,可见簇状或散在分布微钙化表现。结论在对乳腺肿块病变患者的诊断方面,超声技术的性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临床医师应当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 非肿块型病变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早筛查、早诊断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改善其预后。超声检查是目前国内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乳腺恶性肿块病变(NML)因边缘模糊、无明显占位效应,而容易被乳腺超声检查漏诊或误诊。针对乳腺恶性NML的超声诊断,目前临床主要诊断技术包括以下几种。①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乳腺恶性NML低回声区、微钙化、增粗扩张导管及结构扭曲(AD)等;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见乳腺恶性NML内丰富血流信号;③超声造影(CEUS)不仅可通过造影剂反映乳腺恶性NML的微血管灌注情况,还能与乳腺影像和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结合,提高诊断乳腺恶性NML效能,降低诊断性组织病理学活检率;④超声弹性成像可定性、定量反映乳腺恶性NML与周围组织弹性差异;⑤乳腺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基于独特的冠状面特征图像,可更加敏感地反映乳腺恶性NML与正常乳腺组织的结构差异;⑥对上述5种超声技术进行联合的多模态超声技术,可有效提高对乳腺良、恶性NML患者的鉴别诊断效能,降低对乳腺恶性NML的漏诊与误诊率。笔者拟就乳腺二维超声、CDFI、CEUS、超声弹性成像、ABVS,以及上述5种超声技术联合的多模态超声技术,在乳腺恶性NML筛查中的应用研究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超声弹性成像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乳腺影像和报告数据系统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灵敏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超声诊断,对其超声检查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的灵敏性94.44%(17/18),特异性11.36%(5/44),准确性96.77%(60/62)与病理结果相比并无差异,P>0.05。且手术诊断和超声诊断出病灶的最大直径、微钙化比例及腋下异常淋巴结的发生率对比并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的灵敏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其对乳腺肿块病变患者实施超声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但在使用时应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促进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灵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病变的特性及准确性。方法:根据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这4年期间,将我院诊治的乳腺肿块病变患者,选取40例用作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病变特征。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灵敏度相比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但准确性与特异性较低,(P<0.05);此外,超声诊断病变出现形态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占18例、结构紊乱且回声不均匀占8例、导管异常回声且管腔粗细不均匀占6例、等回声区显示散在分布的点状强回声占8例。结论:对于乳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临床应用超声的准确性较高,适用于初诊,可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病变特征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采取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对乳腺肿块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103例乳腺肿块病变患者,对患者分别开展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与常规超声诊断,并将结果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2.23%,检查费用(327.16±10.44)元,诊断时间(22.16±1.58)分钟,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4.75%,检查费用(225.16±15.38)元,诊断时间(32.13±2.18)分钟,两组不同类型疾病的检出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块病变的发病隐匿,临床诊断难度大,对患者开展常规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开展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钼靶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肿块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肿块乳腺病变患者91例,均采用乳腺钼靶、多模态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钼靶、多模态MRI单项和联合诊断的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病理检查、乳腺钼靶、多模态MRI测量的病灶长径,比较不同性质乳腺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91例肿块乳腺病变患者中,病理结果证实恶性34例,良性57例;乳腺钼靶诊断出恶性24例,良性40例;多模态MRI诊断出恶性26例,良性42例;二者联合诊断出恶性32例,良性39例。乳腺钼靶与多模态MRI诊断肿块乳腺病变性质的特异度(70.59%比73.68%)、误诊率(29.82%比26.32%)和准确度(70.33%比74.7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腺钼靶、多模态MRI联合诊断灵敏度(94.12%)高于二者单项诊断(70.59%、76.47%),漏诊率(5.88%)低于二者单项诊断(29.41%、23.53%),P<0.05。术后病理结果、乳腺钼靶、模态MRI测量的病灶长径,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93,P<0.05),但多模态MRI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乳腺病变良性者与恶性者Fast AD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者Standard ADC、Slow ADC均低于良性者(P均<0.05)。结论乳腺钼靶联合多模态MRI在诊断肿块乳腺病变性质中效果显著,对肿块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高,且不同病变性质的多模态MRI ADC值存在显著差异,联合诊断可提供更多诊断信息,避免临床漏诊。

  • 标签: 乳腺癌 非肿块型 乳腺钼靶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钼靶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肿块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肿块乳腺病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行乳腺钼靶检查与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乳腺钼靶、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40例肿块乳腺病变患者乳腺钼靶联合MRI检出率(97.50%)以及良恶性诊断正确率(96.67%)均高于乳腺钼靶检查(P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MRI 联合检查 非肿块型乳腺病变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多模态超声对乳腺肿块病变(NM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07月到本院治疗NML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超声诊断、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US)诊断、多模态超声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70例,占比70.00%,恶性病变30例,占比30.00%,三种诊断结果都和病理诊断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kappa值分别为0.334、0.488、0.52,依次逐步升高,而多模态超声诊断下kappa值>0.5。加之,多模态超声诊断效能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运用多模态超声诊断NML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多模态超声 乳腺非肿块样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恶性肿块乳腺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经超声检出的210例女性患者[年龄(44.3±11.1)岁]共229个肿块乳腺病灶。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的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特征差异,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大小、生长方位、病灶内是否存在条索状低回声、回声模式、后方特征、钙化、伴随特征及血流信号。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71个病灶为恶性,158个病灶为良性。肿块乳腺病变良性组与恶性组在临床症状、病灶内条索状低回声、病灶回声模式、钙化、伴随特征、血流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组病灶回声模式以Ⅱa、Ⅴ类为主,恶性组更多地表现为Ⅰb、Ⅱb类,而在大小、生长方向、后方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良恶性肿块乳腺病变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差异,有助于肿块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 标签: 乳腺 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图像特征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