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某地区公司110 kt/a 硝铵磷装置是在原 110 kt/a 农用硝酸铵装置基础上改造而成,在原硝酸铵中加入磷元素生产 N-P 2 O 5 (30-10-0)二元复合肥。原农用硝酸铵工艺流程为二次熔融法,后在原工艺流程上新增熔融控制工序,在塔下和塔上分 2 次加入磷酸一铵后加热熔融,制得合格的硝铵磷料浆后通过高

  • 标签: 硝酸铵 硝硫基氮磷钾复合肥 装置 技术改造 清洁生产
  • 简介:摘要: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随着建筑高度的提高必然导致混凝土结构中的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升高,从而导致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砼强度等级相差两个及以上标号。因此拦茬材料及拦茬工艺尤为重要。

  • 标签: 溶于水 强度大 质量轻 易加工 效果好
  • 简介:摘要:水溶性铬(Ⅵ)作为水泥产品中的主要毒性来源,其检测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水泥产品中的水溶性铬(Ⅵ)的检测方法与检测过程,并分析了影响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 标签: 水泥 铬(Ⅵ)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ERα-LBD)表达载体,优化表达条件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方法在Addgene网站检索关键词ES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选择符合条件的质粒载体pcDNA-HA-ER WT(Addgene plasmid # 49498; http://n2t.net/addgene:49498; RRID:Addgene_49498),设计引物并扩增得到目的片段ERα-LBD,分别构建蛋白表达载体pET-28a-LBD和pGEX-4T1-LBD,改变诱导温度、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对表达条件优化。待细菌裂解并提取蛋白后进行凝胶电泳,可在细菌上清的泳道中观察到明显的紫色蛋白表达条带,即为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果pET-28a-LBD重组质粒未能表达重组蛋白ERα-LBD,重组质粒pGEX-4T1-LBD在Rosetta和BL21(DE3)感受态中以1 mmol/L IPTG诱导仅能得到包涵体;以0.2 mmol/L IPTG 16 ℃过夜诱导培养,则可得到可溶性ERα-LBD蛋白。结论成功构建ERα-LBD表达载体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获得可溶性ERα-LBD蛋白。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 重组表达载体 条件优化 可溶性表达
  • 简介:摘要: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去发现、探究、找寻身边的各种美术工具材料,使小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美术,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利用水溶性画笔作画,会产生像水彩画一样富于变化的色彩效果,让小学生体验到绘画的快乐。

  • 标签: 小学美术 水溶性画笔 应用 教学策略
  • 简介:摘 要:原油含盐量高对原油加工过程有较大影响,选择合适的破乳剂控制脱后含盐量是确保原油质量的关键,常减压选择油溶性破乳剂在电脱盐上的工业应用,破乳剂浓度控制在5~6μg/g时,能满足工艺指标要求,并且电脱盐排水油含量低于150mg/l。

  • 标签: 油溶性破乳剂 原油电脱盐 工业应用
  • 简介:摘要硅曾经被认为是生物惰性元素,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价值。可溶性硅酸是硅的人体可利用形式,本文综述了饮食中的可溶性硅酸在人体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特点,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现有资料显示饮食中可溶性硅酸在预防骨质疏松、维持血管健康、改善老年痴呆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方面具有较多支持证据。其独特的对生物大分子的交联能力以及对有毒元素铝的拮抗作用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人类生命早期对硅具有强烈需求,老年人体内硅水平普遍降低,提示孕妇和老年人群需注意可溶性硅酸的摄取。建议加强饮食可溶性硅酸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逐步完善相关营养卫生标准。

  • 标签: 硅酸 饮水 膳食 健康
  • 简介:【摘 要】近些年来,医药领域不断发展进步,开始将目光放在难溶性药物上,这类药物无法在水中快速溶解,增加药物开发难度,但是纳米技术的研发给难溶性药物开发带来了可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本文围绕着难溶性药物制剂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介绍几种利用纳米技术研发的难容性药物,包括纳米晶体、纳米载体等类型的药物,希望为今后的难溶性药物制剂开发提供参考借鉴,同时推动纳米技术的应用发展。

  • 标签: 纳米技术 难溶性药物 溶解度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扩增出乙型脑炎病毒 ( JEV) E蛋白基因 , 并进一步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MBP-C, 经测序验证无误后转化大肠杆菌 BL21 Gold表达乙型脑炎病毒 E 蛋白。经异丙基巯基半乳糖 ( IPTG)诱导表达后 ,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表达量约占菌体上清液总蛋白的 40 %,分析证实确为乙型脑炎病毒 E蛋白且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实验室制备乙型脑炎病毒 E蛋白诊断抗原和为今后研制乙脑分子诊断试剂盒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脑炎病毒 E 蛋白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静脉输液制剂中采用不同配药方式对不溶性颗粒产生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300个静脉输液制剂均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入组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手工加工药物方式(对照组,n=150)及超净加药机药物配置方式(实验组,n=150)开展药物配置,分析药剂中的不溶性颗粒。结果 在非洁净治疗室环境下,实验组的15微米以上、5-15微米及5微米以下的不溶性颗粒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开展静脉输液制剂干预过程中,应用超净加药机进行药物配置,可降低药液中不溶性颗粒的数量。

  • 标签: 不同配药方式 静脉输液制剂 不溶性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ous endocarditis,IE)术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相关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凝血功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IE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38例I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Th17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sICAM-1及凝血功能指标[可溶性P-选择素(P selectin,sP-SLT)]浓度,并对两组间相关指标的浓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IL-1β、IL-6、IL-17及IL-21浓度[(29.88±6.49)、(14.89±3.31)、(21.89±3.01)、(563.26±67.36)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6.56±4.11)、(7.52±2.34)、(12.91±1.01)、(423.38±56.4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0、10.74、17.20、49.48,P均<0.05)。观察组术前血清sICAM-1、sP-SLT浓度[(1 247.57(581.39,1794.66) μg/L、(60.29±6.61)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837.28(405.68,954.47) μg/L、(27.37±5.5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37、t=22.30,P均<0.05)。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IL-1β、IL-6、IL-17及IL-21浓度[(16.19±4.07)、(7.73±2.40)、(13.83±0.94)、(425.33±52.12) ng/L]较术前[(29.88±6.49)、(14.89±2.31)、(21.89±3.01)、(563.26±67.36) ng/L]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2、13.25、15.76、9.98,P均<0.05)。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sICAM-1、sP-SLT1浓度[(901.46(472.15,1 276.58) μg/L、(30.70±5.31) mg/L]较术前[(1 057.26±463.06) μg/L、(60.29±6.61) m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6、t=21.51,P均<0.05)。结论在IE患者中Th17相关因子、sICAM-1及sP-SLT呈高浓度表达,同时术后上述因子浓度降低,提示以上因子可能作为辅助诊断、评估IE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因子。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Th17相关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皮肤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皮肤癌患者82例作为皮肤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皮肤癌组血清sFas、sFas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06 ± 3.23)μg/L比(5.64 ± 1.18)μg/L、(14.52 ± 3.42)μg/L比(3.27 ± 0.9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06、28.679,P<0.05)。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病理分级Ⅲ~Ⅳ级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23.57 ± 3.16)μg/L比(16.35 ± 3.62)μg/L、(17.16 ± 3.29)μg/L比(12.15 ± 3.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1、6.173,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4.09 ± 3.46)μg/L比(14.37 ± 3.19)μg/L、(18.17 ± 3.64)μg/L比(11.02 ± 3.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4、9.306,P<0.05);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与年龄、性别、部位、类型无关(P>0.05)。皮肤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Fas、sFasL水平低于治疗前[(7.94 ± 1.21)μg/L比(21.06 ± 3.23)μg/L、(5.38 ± 1.02)μg/L比(14.52 ± 3.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5、23.191,P<0.05)。结论老年皮肤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升高,血清sFas、sFasL水平与老年皮肤癌患者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评估临床疗效。

  • 标签: 皮肤肿瘤 血清 老年人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为胃癌免疫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15例晚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91名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sOX40L水平,Kaplan-Meier曲线分析sOX40L水平与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再行危险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sOX40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水平组(sOX40L≥20.58 ng/L)58例,低水平组(sOX40L<20.58 ng/L)57例,sOX40L水平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P<0.05)。高水平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6.65个月(95% CI:5.89~7.42),短于低表达组的9.47个月(95% CI:8.59~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年龄≥60岁、sOX40L高表达、TNM Ⅳ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均是晚期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OX40L在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其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OX40配体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 )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 收治的 100 例 AMI 患者并且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将 1 个月治疗的 疗效、心功能变化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 。 结果 : 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 P < 0.05 ); 两组患者经 1 个月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明显比治疗前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明显比治疗前降低,而研究组指标降低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 P < 0.05 ); 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比对照组显著低( P < 0.05 )。 结论: 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AMI 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心功能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肝脏及淋巴结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糖基识别结构域(LSECtin-CRD)双半胱氨酸(Cys)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获得LSECtin-CRD突变体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基于LSECtin-CRD的三维结构模型选择突变位点;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对LSECtin-CRD基因引入Cys点突变,构建pET28b-Tat-LSECtin-CRD突变体载体;IPTG诱导可溶性表达LSECtin-CRD突变体蛋白,SDS-PAGE鉴定蛋白质表达水平;亲和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通过检测突变体蛋白的甘露糖和GlcNAc结合能力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菌液PCR和测序结果表明LSECtin-CRD双Cys突变体G205C-A227C和G205C-D279C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两个突变体蛋白均实现高效可溶性表达,单糖结合试验结果显示两个突变体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LSECtin-CRD双Cys突变体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SECtin-CRD结构和功能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LSECtin-CRD 原核表达 突变体 糖基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 :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的应用,随后对其进行相关效果的评定。 方法: 选取 80 例参与本次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 结果 : 观察组 心脏超声指标比对情况优于一般组,其中住院时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一般组。 结论: 采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情况,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心律失常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期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及血脂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 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4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孕期血清脂溶性维生素与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 A、维生素 D3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 TG、 TC、 LDL-C与 HDL-C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指标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孕期血清脂溶性维生素 A与 D3水平明显升高,血脂 TG、 TC、 LDL-C与 HDL-C大幅提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血清脂溶性维生素 血脂
  • 简介:摘要可溶性ST2(sST2)是针对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诱骗受体,与IL-33结合而不发挥下游调控作用。IL-33/ST2轴参与多种系统生理功能调控,产生保护作用或加重疾病。循环sST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预后评估、疗效监测及危险分层。本文总结了近年来sST2在疾病中的临床研究及进展,并进一步提出未来sST2检测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引起检验及临床医师的重视,为sST2的广泛应用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生物标记 心力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UPLC-MSMS)同时测定血清中5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方法,以满足临床检测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8月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血清样本并通过萃取法提取脂溶性维生素,采用ID-UPLC-MSMS进行检测,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相关文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验证。结果提出并成功验证了ID-UPLC-MSMS快速检测血清中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维生素A(VA):25~2 500 μg/L,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 2~200 μg/L, 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2~200 μg/L,维生素E(VE):0.25~50 mg/L,维生素K1(VK1):0.1~20 μg/L。5种分析物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标准偏差均在±15%以内,25(OH)D2和25(OH)D3标准品测试结果的正确度为96.44%~102.37%。结论采用ID-UPLC-MSMS法同时测定5种脂溶性维生素,方法学性能满意,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临床样本分析。

  • 标签: 维生素类 色谱法,高压液相 串联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