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产科出血是产科常见急危重症,它常来势凶猛,进展迅速,可短时间内发展为失血休克,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婴儿安全。对4年来104例产科出血病人抢救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提示:(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对有出血倾向病人提高警惕,对出血早期病人及时发现;(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操作娴熟,有条不紊,抓住早期抢救时机。

  • 标签: 产科出血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氧疗对高原失血休克兔的治疗作用.方法15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模拟高原环境,低压舱减压至海拔4000m,将动物股动脉放血使其MAP降至5.33kPa(40mmHg),实验组动物给予80%O2吸入和抗休克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休克治疗,动态测定两组动物的心肌收缩性能、动脉血气,并观察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疗能显著提高实验组动物的PaO2、SaO2、HCO3-、PaCO2,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组动物的MAP、LVSP和±dp/dtmax(P<0.05,P<0.05,P<0.05,P<0.05),改善心肌收缩性能;明显提高动物的治疗后8h存活率(P<0.05).结论氧疗对高原失血休克的救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氧疗 高原失血性休克 家兔 救治作用 心肌收缩 血气分析
  • 简介:参附冻干粉针(3mg/kg、6mg/kg、12mg/kg)可使失血休克犬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血压(MAP)、心室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升高(P<0.05,P<0.01),同时能增加脑血流量、肾血流量(P<0.05),而对心率无明显影响(P>0.05).大剂量组(12mg/kg)可以提高失血休克犬血浆皮质醇含量,对失血休克犬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参附冻干粉针 抗失血性休克 实验
  • 简介:较大动脉裂伤的患者,可在几分钟内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第一因素是出血,所以采取科学可行的止血方法。是挽救病员生命的关键。本文通过15例病人,伤后来院时间不同,应急处理方法不同,搬运方法不同,引起不同的后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看普及急救常识的迫切性。

  • 标签: 应急 宣教
  • 简介:目的观察灵光注射液(复方樟柳碱)对失血休克再灌注大鼠心脏和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设为假休克组(8只)、模型组(16只)、灵光注射液低剂量组(16只)和高剂量组(16只),除假休克组外,大鼠均经历4kPa,70min的失血休克,在休克复苏后6h和12h各组分别处死半数动物,检测血清CK、CK-MB、LDH、ALT、AST,心脏和肝脏做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结论灵光注射液对大鼠失血休克再灌注引起的心脏和肝脏功能和形态损伤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生物膜作用有关.

  • 标签: 樟柳碱 大鼠 休克 出血性 心脏 肝脏 灵光注射液
  • 简介: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虽然没有纷纷而下的凄清之雨,但进入3月以来,仍然是迷雾朦胧,朔风阵阵,给了无雨的清明几分伤悲的气氛。下午,纷飞的阴雨使妇科门诊比平时要冷清许多,门诊上除三三两两看阴道炎的病人外,几乎不再有其他的病人。接近5时许,妇科门诊的电话声突然打破了就诊室的宁静,来自一楼急诊科的电话告知郝医生,急诊科来了一个妇科急诊,急需郝医生前去会诊。

  • 标签: 宫外孕 失血性休克 妇科门诊 急诊科 输卵管 妇科急诊
  • 简介:介绍急性失血失液性休克患者在外周循环衰竭、血管塌陷、外周静脉穿刺难度大情况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肠系膜静脉穿刺输液和经骨髓输液的方法。本组100例经及时抢救治疗,全部病例获得成功。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快速补液 失液性休克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时相应用高张盐对失血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Wiggers法复制犬失血休克模型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休克后10min(组1)、70min(组2)给予6ml/kg7.5%NaCl右旋糖酐溶液(HSD)静推,5min内输完.分别在基础期、休克期及复苏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应用高张盐复苏后,组1犬各参数较组2改善明显(P<0.01),且在上升速度和维持时间上显著优于组2,尤以每搏指数(SI)、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等值改善明显.结论早期应用高张盐,可通过加强左室心肌收缩力、扩张全身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达到改善休克的目的.用液越早,疗效越好.维持时间越长.

  • 标签: 高张盐 失血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参数
  • 简介:在进行激烈运动后如果突然停止活动,就会造成一时性脑贫血,医学上称之为“重力性休克”。发生这种“重力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中下肢肌肉血液供应需要量急剧增加,是平常安静时的20—50倍,同时需要将大量的血液自下肢沿静脉回流到心脏,运动下肢肌肉快速的交替收缩和解松,对静脉来说好象是有一种节奏的挤压、对静脉血液回流起到重要辅助作。如果激烈运动后突然骤停站立不动,就会使下肢的血

  • 标签: 性休 静脉回流 一时性 眼前发黑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85例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IS-ISS创伤评级标准评定伤情。结果本组患者ISS评分均大于16分,平均(33.3±15.5)分,成活60例,死亡25例,抢救成功率70.6%。结论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死亡率较高,死亡患者大部分发生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合理的抢救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骨盆骨折 出血性休克 死亡率
  • 简介: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hemorrhagicshock)是没有确切止血之前的出血性休克。有报道认为出血性休克是1-44岁年龄段的第一位死因。近二十多年来对创伤以及其后出现的心跳骤停的抢救没有太大的进步。据国际专家组的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院前的未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治疗及避免心跳骤停上。随着研究的深人,大家认识到未控制与控制出血后的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液体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 液体治疗 HEMORRHAGIC shock) 心跳骤停 控制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再灌注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TanⅡA高、中、低剂量组,PEG组和复苏24h组,每组6只。采用修改的Yu's法制备本实验模型,观察腹腔注射TanⅡA后的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特点,并与复苏组比较。结果:TanⅡA能减轻肾组织损伤,降低间质DC的免疫活性,二者呈正相关;面对与对照组,复苏24h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nⅡA具有改善肾组织损伤、调节间质DC分布的作用,以低剂量最佳;而且后者是TanⅡA的作用机理。

  • 标签: 丹参酮ⅡA 出血性休克 再灌注肾损伤 树突状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西沙必利对大鼠出血性休克复苏后胃损害的作用.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休克(SS)组、出血性休克复苏(HS)组和出血性休克复苏后西沙必利治疗(HSC)组,同位素标记生物微球法测量胃血流量,同时测定胃黏膜内pH(pHi)、胃排空、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和Na+K+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以及门静脉血乳酸水平.结果HSC组与HS相比,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降低,胃血流量下降幅度减少,2h胃pHi有显著回升,4h胃黏膜MDA含量降低、Na+K+ATPase活性增加,门静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出血性休克复苏后应用西沙必利有改善复苏后持续存在的胃缺血缺氧状态.

  • 标签: 西沙必利 大鼠 出血性休克 复苏后胃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