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3,HER3)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235例可手术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手术标本中HER3的表达情况,分析HER3在不同分子亚型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其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HER3在LuminalB(HER2+)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1%(100/135),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85.0%(85/100),2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B(HER2+)型乳腺癌中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不同HER3表达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不同HER3表达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亚型的HER2阳性乳腺癌中HER3阴性表达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HER3阳性表达组。在LuminalB(HER2+)型乳腺癌并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177;0.5)个月vs(21.3±177;0.7)个月,P=0.080],但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4±177;0.4)个月vs(23.4±177;0.8)个月,P=0.036]。结论HER3与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的预后不良相关,针对HER3的靶向治疗有望改善HER2和HER3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在HER2过表达型且HER3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曲妥珠单抗治疗更能获益。

  • 标签: 乳腺肿瘤 HER3 HER2 曲妥珠单抗 HER3 HER2
  • 简介:表皮生长斟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oceptor,EGFR)是C-erbB-1的基固产物。它是一种具有蛋白激酶功能的跨膜蛋白,其分子量为170kd。它被疏水的跨膜域分成大小近乎相等的两部分:即胞外配体结合域和胞浆酩氪酸激酶域。胞外域有两个富含半胱氨酸区.胞内含有与其他酩氨酸激酶相似的结构域和近C-末端的酪氨酸磷酸化受点。

  • 标签: 膀胱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 跨膜蛋白
  • 简介:摘要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大大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以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为主的抗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是HER2阳性乳腺癌早期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抗体偶联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进一步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但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会复发耐药,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中度免疫原性,肿瘤组织中浸润多量免疫细胞,免疫治疗具有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以HER2为抗原信号的癌症疫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非常具有发展前景,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 标签: HER2阳性乳腺癌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癌症疫苗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目前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方兴未艾。分子影像可在体揭示EGFR表达状态与突变情况,可利用核素标记靶向EGFR的分子探针进行显像,其中以11C标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为主。利用PET对EGFR表达与突变情况在体可视化,可无创筛选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及评价疗效。该文对上述探针的临床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综述,总结其临床价值,为未来进一步转化和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同位素标记 抗体,单克隆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作为膜受体在许多肿瘤组织细胞中高表达,在细胞膜表面与其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促进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等。然而近年在许多肿瘤组织细胞核内发现EGFR,进一步研究表明核内EGFR表达阳性的肿瘤恶性度高、侵袭力强,抵抗化疗和放疗,且核内EGFR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预后相关。本文就核内EGFR的转运、功能、作用机制以及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核移位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尽管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能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抗HER-2抗体-偶联(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筛选出抗HER-2-ADC类药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成为诊疗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状态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尿路上皮癌中HER-2表达、基因扩增和突变检测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最终达成中国尿路上皮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尿路上皮癌HER-2检测标准和提高判读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检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尽管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能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抗HER-2抗体-偶联(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筛选出抗HER-2-ADC类药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成为诊疗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状态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尿路上皮癌中HER-2表达、基因扩增和突变检测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最终达成中国尿路上皮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尿路上皮癌HER-2检测标准和提高判读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检测 专家共识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靶向疗法的出现已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目前针对HER2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曲妥珠-依沙替康衍生物(以下称为DS-8201a)是由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型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对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均体现出显著活性,并对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耐药的肿瘤细胞也具有抑制活性。Ⅰ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显示,DS-8201a对既往接受HER2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的患者具有治疗效果,其2017年8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疗法、快速通道和快速审批资格,有望为HER2耐药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DS-8201a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 标签: DS-8201a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如EGFR、IGF1-R)转导作用增强,以及曲妥珠单抗与Her-2的亲和力下降,一些患者会对曲妥珠单抗的抗Her-2治疗产生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研究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即使在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并与化疗药物联合或更换靶向药物或采用双靶向治疗,仍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 标签: HER-2 晚期乳腺癌 耐药
  • 简介:摘要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治疗的临床应用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模式,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靶向药物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和解救治疗阶段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提高了我国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水平。面临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临床医生需要更加合理地进行治疗,因此我们结合2020 CSCO BC指南的更新讨论结果,分别针对不同的治疗阶段提出观点,将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要点进行了总结、分享。

  • 标签: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占比20%左右。近年来,针对HER2的生物靶向药物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突破。近年来,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和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等新的抗HER2药物不断研发成功上市,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改变了临床实践。但规范治疗是保证相关疗效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规范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合理诊疗,做到“合适人群、合理时机、合适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根据2016年发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更新,以供国内外同道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专家共识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又称尿抑胃素,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多肽生长因子。它是在1975年由Cohen等和Gregory各自独立地从尿液中分离得到的,并被分别命名为“表皮生长因子(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hEGF)”和“尿抑胃素(Urogastrone,UG)”。后来的研究证明两者实为同一物质,遂将其名称统一为“表皮生长因子”。

  • 标签: 人表皮生长因子 尿抑胃素 多肽生长因子 烧伤疤痕 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
  • 简介: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作用于入胃腺癌细胞(SGC-7901),48小时后收集细胞爬片。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单抗和免疫组化SABC法及图像分析,发现TGFβ1作用的胃癌细胞EGFR表达量(107.943±0.202)低于对照细胞(114.298±0.47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EGFR表达数量有关。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胃癌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酸碱电荷异质体对其生物活性和亲和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过氧化氢、肽-N-糖苷酶F、羧肽酶B对抗Her2单抗进行氧化、脱糖、酶切处理。用阳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抗Her2单抗的电荷异质体,使用微量差示扫描荧光法分析抗Her2单抗的热稳定性,用细胞增殖抑制法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分析抗Her2单抗的亲和力。结果脱糖处理抗Her2单抗的酸性电荷异质体增加了5.58%,与免疫球蛋白G Fc受体1(high affinity immunoglobulin gamma Fc receptor Ⅰ,FcGR1A)的亲和力明显减弱,亲和力常数为9.032×10-8 mol/L。氧化和酶切处理抗Her2单抗的热稳定性降低,去折叠温度分别为63.6和59.5 ℃,均低于未处理抗Her2单抗(66.7 ℃)。结论3种处理均会使抗Her2单抗产生电荷异质性,脱糖处理抗Her2单抗与FcGR1A的亲和力减弱,氧化和酶切处理抗Her2单抗的热稳定性降低。

  • 标签: 抗体,单克隆 抗体亲和力 动力学 电荷异质体
  • 简介:摘要目前传统的治疗手段在进一步改善胃癌患者生存率方面无明显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模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的免疫治疗,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治疗前景。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实体瘤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胃癌的高度异质性和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导致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胃癌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HER-2靶向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其未来成为胃癌安全性高且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胃肿瘤 受体,抗原,T细胞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免疫疗法,过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男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开展基因检测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4年5月至2019年7月初次收治的103例EGFR突变并通过口服EGFR-TKI治疗的男性NSCLC患者。结果截止随访结束时,97例患者中,62例存活,35例死亡,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8例(49.5%),稳定27例(27.8%),疾病进展22例(22.7%),客观缓解率为49.5%,疾病控制率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3.0个月。93例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22.7个月,4例腺鳞癌患者的中位PFS为7.0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95% CI=18.167-21.833个月和0.000-17.094个月);EGFR-TKI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皮疹不良反应的患者共21例,中位PFS为16.0个月,未出药物性皮疹的患者76例,中位PFS为23.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95% CI=7.233~24.767和15.400~31.200);60岁以下患者的中位OS为47.9个月,60岁及以上患者的中位OS为28.6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95% CI为32.559~43.858和29.323~52.63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48)及是否合并药物性皮疹不良反应(P=0.014)为影响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EGFR-TKI对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男性NSCLC具有显著效果;病理类型、是否合并药物性皮疹是无进展生存的重要预测因素;年龄是总生存期的重要预测因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生存分析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肺段切除、楔形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肺腺癌患者19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肺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标志物、肺腺癌病理分型、切除病灶的分化程度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找预测EGFR突变的因素。结果194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120例(61.86%),194例中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χ2=10.746,P=0.001),年龄≥60岁者的基因突变率高于<60岁者(χ2=4.111,P=0.043),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吸烟者(χ2=10.275,P=0.001),肿瘤标志物水平异常者与正常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病理分型中,腺泡为主型者占比较高(63.9%,124/194),其余依次为实性为主型、乳头为主型、贴壁为主型、黏液腺癌;肺腺癌病理分型、切除病灶的分化程度与EGFR基因突变有相关性(χ2=10.275、17.131,P=0.001、0.001)。EGFR突变型中以19、21外显子较多,且病理分型与19、21外显子突变有相关性(χ2=18.613,P=0.001)。结论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吸烟史、主要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无关,19、21外显子突变与主要病理类型相关。

  • 标签: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病理学
  • 简介:创面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了机体许多病理变化,如出血凝血、修复重建等。许多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加快组织的修复[1]。笔者曾研究过大鼠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有明显的表达,其变化与创面修复有关[2,3]。本实验通过研究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变化,探讨其与组织修复的关系。

  • 标签: 创面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