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集传感、驱动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材料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主要研究的智能材料有压电材料、电致伸缩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致伸缩效应、压电效应、磁致伸缩效应的产生机理和当前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简单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 标签: 电致伸缩 压电效应 磁致伸缩 驱动器
  • 简介:有一次跟同学玩耍的时候,我一不小心被教室后面的挂物架伤到了头,当时我很是生气,想改造这个弄伤了我的东西。我跟同学杨鸿捷反复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我们跟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了所遇到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问题一个个地解决了,最终旋转式伸缩挂物架就这样诞生了。

  • 标签: 旋转 同学 老师 玩耍 教室
  • 简介:在汽车悬架结构件优化的设计阶段.为规避现产品结构的不足.常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点,在CAD软件中对产品3D数据进行局部结构调整.并将其导入CAE分析软件中进行仿真模拟.验证:本文以某汽车拖曳为例.通过CAD三维数据设计.CAE仿真模拟。重点分析了拖曳本体的优化设计过程。

  • 标签: CAD CAE技术 优化设计 汽车悬架 拖曳 CAD软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40例择期或急诊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用22G静脉留置针及普通注器针头行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并发症出现机率少。结论用22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麻醉效果好。

  • 标签: 连续 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6例急性丛神经炎患者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丛神经炎患者,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针电极刺激法,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急性丛神经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臂丛神经炎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丛神经损伤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组实施不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丛功能分值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神经电位恢复率分别为70%、50%;两组神经功能分值和神经电位恢复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丛神经损伤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临床致残率,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规范化康复治疗 功能恢复
  • 简介:首先分析了工程机械各执行机构的可回收能量分布以及可回收工况的特性。针对传统工程机械不具备能量储存单元的特点,分析了流量再生回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瓶颈。分析了两种剧烈工况和平缓工况时的电气式能量回收方案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和汽车领域能量回收技术的异同点。最后讨论了基于液压蓄能器的不同能量回收再利用的能量回收方案的典型结构和难点。

  • 标签: 工程机械 能量回收 混合动力 节能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丛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异感定位 臂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啰哌卡因用于丛阻滞麻醉的最佳浓度。方法120例ASAⅠ-Ⅱ级,35岁—50岁患者,随机分B1,B2,B3组,啰哌卡因100mg分别配置成0.33%30ml,0.5%20ml,0.75%13.3ml。在B超下行丛肌间沟注射麻醉后行上肢前臂手术,术中进行疼痛VAS分级,切皮时感觉阻滞程度评估,并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阻滞程度B2B3组明细优于B1组,疼痛VAS分级及不良反应,B3组明显优于B1组,结论前臂手术中采用啰哌卡因0.33%、0.5%、0.75%,丛肌间沟阻滞麻醉,均可以达到麻醉效果。但以0.5%啰哌卡因最为合适。

  • 标签: 啰哌卡因 臂丛阻滞麻醉 最佳浓度
  • 简介:一、双捆手【招法】例一:1.敌用右手正抓我方右腕,左手反扣我右肘下压(图1)。2.我方向前冲右臂,随即向回顿拉屈肘(图2)。3.上左步,用左手由敌左腕下向上挑缠其腕。然后,我方之双手同时向上缠抓其左右腕,将其交叉拉向两侧,用敌之左臂捆住其右臂(图3)。4.右手猛击其肋,致其重伤(图4)。

  • 标签: 左步 下压 屈肘 前冲 前推 交叉时
  • 简介:1病例报道初产妇,22岁。因孕足月腹胀痛伴见红1d于2009年11月5日10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2月1日,预产期2009年11月8日,早孕反应轻,整个孕期无头晕、心悸等不适,不定期孕检均未显示异常。孕足月腹痛伴见红1d,无阴道排液。既往体健,无手术及药敏史。查体:T36.7℃,P80次/min,R19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骨盆各径线测量均无异常,耻骨弓偏低,宫高32cm,腹围102cm,头先露,固定,宫口开0.5cm。化验结果:血、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及血糖均无异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BP8.6cm,HC31cm,FL6.9cm,AC35.2cm。入院诊断:G1P0,孕39+4周,单胎、活胎,左枕前位,先兆临产。入院后经8h试产,宫口开全1h后拨露,当胎头娩出后发生肩难产,助产者推压宫底,接产者暴力向外牵拉胎头,胎儿娩出,新生儿1min阿普加评分6分,5min评分10分,但右上肢肌张力差,未见活动,体重3600g。产后第3d产妇出院时新生儿右上肢垂,考虑为丛神经损伤。出院后新生儿先后到北京、上海经2次手术才基本康复。

  • 标签: 肩难产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如果你跟足够多的职业健美运动员交流过,就会发现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一部分人拥有优秀的私人教练和私人营养师,而另一部分则全靠自己独立设计训练和营养计划。麦克·尼比拉托属于第二阵营,他是自己的教练和营养师,以及赛前造型设计师。虽然在外人看来,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但尼比拉托则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 标签: 独善其身 麦克 私人营养师 私人教练 运动员交流 设计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桥梁伸缩装置的使用经验基础上,论述了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的基本性能要求、伸缩装置的主要类型、走行性能要求、设计计算规定、地震设计和性能检测等方面的内容,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标签: 桥梁 伸缩装置 性能要求 设计 检测
  • 简介: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女性的健康。在美国,每100位女性中约有12人会患乳腺癌[1]。在中国,乳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比例也高达7%~10%[2]。在这种大环境下,研究自然聚焦在乳腺癌的治疗和疗效上。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公认的标准乳腺癌治疗模式,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仍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1]。随着人们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手术不断进行改良,以期给患者带来高质量的术后生活。但不管选用何种术式,不少患者仍抱怨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术中损伤或切断肋间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与这一现象的发生有关,笔者复习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肋间臂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