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强 龙章彪 钱敏 冯俊 郭潇潇 杨爱明 游燕 费贵军 专家登录方式(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00730,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合肥23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男,57岁,因腹泻10个月,头晕4个月入院。患者每天1~2 L水样便,不含脓血,禁食试验阳性,胃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大致正常;同时伴有双下肢感觉异常以及显著的直立低血压症状。既往有多年的血糖异常及长期大量饮酒史。入院后经多科讨论,通过腓肠神经活检找到了淀粉样变的证据,并结合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游离轻链及心肌核磁检查,确诊为轻链型淀粉样变。予马法兰联合地塞米松化疗后病情缓解。

  • 标签: 腹泻 低血压, 直立性 腓肠神经 淀粉样变性
  • 简介:摘要神经源直立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OH)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时,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拟交感神经药物,如米多君(midodrine)、屈昔多巴(droxidopa)和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等增加周围血管阻力;以及使用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等增加中心血容量。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以及周围的交感神经神经失神经支配的程度。治疗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神经源直立低血压(NOH)的患者在确诊后就可以给予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教育、补水治疗、补钠治疗、快速饮水、紧身衣物、阻力运动、饮食调整、温度调整、体育锻炼、睡眠姿势调整以及调整药物等,还要指导患者监测和记录平时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相对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酌情选择,并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治疗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动直立训练方法对早期中风患者体位低血压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对收治记录的80例伴有体位低血压的早期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电动直立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从平卧到直立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是否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对比分析康复训练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40名采用电动直立训练的早期中风患者的体位低血压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对照组康复训练有效率为7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电动直立训练对早期中风患者体位低血压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在预防腰椎手术患者首次下床直立低血压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腰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流程。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平卧位、站立位3 min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另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腰椎术后首次下床直立低血压发生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站立位与下床前平卧体位间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发生直立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年龄31~50岁的中年患者为主要易发人群。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流程能够有效预防腰椎手术患者首次下床直立低血压的发生,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规范化流程 腰椎手术 首次下床 直立性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卧位康复训练在预防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直立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康复团队实施卧位康复训练方案,制订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后患者不同康复阶段针对康复训练内容及频率,形成完整康复训练管理流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直立低血压发生情况、血压、心率、头晕评分。结果最终共有效干预61例,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29例。干预组患者端坐位时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5、-2.152;P值分别为0.013、0.035)。干预组患者立位3 min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头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5、2.414、-2.048、-2.339;P值分别为0.008、0.019、0.045、0.023)。干预组的直立低血压发生率为3.13%(1/32),低于对照组的20.69%(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32)。结论卧位康复训练能降低腹腔镜全脾脏切除术后患者直立低血压发生率,改善头晕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卧位康复训练 直立性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流程应用于腰椎手术患者中的意义,评价对首次下床直立低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纳入腰椎手术患者56例。抽签法分组。参照组29例:常规干预形式。试验组27例:规范化流程模式。评定2组护理结果,记录各组满意度、不同阶段的血压水平。结果:(1)两组术中出血量的对比,未发现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参照组,试验组满意度评分更高,且术后住院天数更短,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严谨对比研究,发现试验组首次下床活动时的各项血压指标相较于卧床期间各血压数值无较大波动,P>0.05。参照组首次下床血压相较于卧床血压有较大波动,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流程的应用,对降低腰椎手术病人首次下床发生直立低血压的风险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此种干预形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作用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手术 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 规范化流程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本文论述了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此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作一参考。

  • 标签: 透析性低血压 临床表现 相关因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补中益气汤联合小剂量盐酸米多君片治疗帕金森病直立低血压的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采用红蓝球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3年收治的84例帕金森病直立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米多君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完成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的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帕金森直立低血压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小剂量盐酸米多君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帕金森症状,改善患者的低血压情况。

  • 标签: 补中益气汤 盐酸米多君片 帕金森直立性低血压 治疗有效率 血压变化情况
  • 简介:摘要体位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跌倒、晕厥、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体位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老年体位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OH风险的护理要点。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就诊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4例。参照组用常规,观察组加用预防措施,比较预防后出现直立低血压概率。结果 预防后,观察组出现的直立低血压概率比参照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 预防措施能减少OH发生概率,提高护理干预力。

  • 标签: OH 预防措施 糖尿病
  • 简介:体位陛低血压(OH)的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min内,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国内统计7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低血压者可高达30%~50%。而在住院的老年人中,甚至有高达67%的发生率。OH合并卧位高血压(SP)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OH与SP共存造成了治疗上的矛盾,对其中一种状况的治疗都有可能导致另一状况的恶化。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OH合并SP的高龄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 高血压 护理 卧位 老年人 改变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低血压(OH)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入选65岁及以上因高血压住院的老年患者224例,对其进行卧位和站立位0 min、1 min、2 min和3 min的血压测量。OH定义为直立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比较OH组(34例,15.2%)和非OH组(190例)患者基线资料、伴随疾病及治疗用药的差异,并分析OH的影响因素。结果OH组患者饮酒的比例高于非OH组患者,29.4%(10/34)比7.4%(1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49,P<0.01)。OH组患者与非OH组患者卧位收缩压(139.0±22.1)mmHg比(124.5±16.3)mmHg(t=-3.661,P<0.01),卧位舒张压(77.6±6.3)mmHg比(69.2±9.0)mmHg(t=-6.696,P<0.01),OH组均高于非OH组患者。OH组患者与非OH组患者糖尿病47.1%(16/34)比25.3%(48/190)(χ2=6.731,P<0.05)和脑卒中41.2%(14/34)比24.2%(46/190)(χ2=4.233,P<0.05),OH组高于非OH组患者。OH组患者应用α受体阻滞剂的比例高于非OH组患者[23.5%(8/34)比4.2%(8/190),χ2=16.228,P<0.01]。校正了饮酒史、糖尿病、脑卒中等因素后,饮酒(OR=5.274,95%CI:1.990~13.982,P<0.01)、合并糖尿病(OR=2.744,95%CI:1.213~6.208,P<0.05)、α受体阻滞剂治疗(OR=8.812,95%CI:2.835~27.383,P<0.01)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OH的风险较高。结论OH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有饮酒史,伴发糖尿病和应用α受体阻滞剂均可增加OH发生的风险。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影响因素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控制低血压在阈值的安全目前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观察短时控制阈值低血压对大鼠脑损伤情况,明确短时控制阈值低血压的安全和对脑损伤的情况。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A组(手术未降压组)、B组(持续降压0.5h)、C组(持续降压1h)、控制降压水平为MAP50mmHg,记录降压期间大鼠生命体征、行血气分析,24小时后观察大鼠降压后神经行为功能学,生存率,取一半脑进行脑的干-湿重检测脑组织的含水量(BWC),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AQP4、VEGF表达。结果降压组与未降压组24小时生存率都为100%。降压组与未降压组的大鼠一般神经功能行为比较,脑水组织含水量,脑海马区AQP4和VEGF染色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MAP50mmHg1小时,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24小时生存率100%;AQP4表达阴性,VEGF表达弱阳性。

  • 标签: 控制性 低血压 脑水肿 AQP4 VEGF
  • 简介:目的采用24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与OHT组年龄及性别匹配,选择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OHT组和对照组均行ABPM监测,观察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参数,并探讨血压类型。结果OHT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1.5±1.9)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0.6±2.4)岁。1收缩压昼夜差值对照组高于OHT组,(9.8±3.3)vs(8.4±4.7)mmHg,P〈0.05。OHT组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稍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昼夜差值对照组稍高于OHT组(P〉0.05)。2OHT组以非勺型血压为主(72.5%),对照组以勺型血压为主(55.0%),两组血压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OHT患儿收缩压昼夜差值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血压类型以非勺型血压多见,多数患儿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 标签: 直立性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直立低血压(OH)发生风险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100例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并以随机数表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均展开心脑血管内科护理,B组添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