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住院患者HBV传播感染,有必要探讨HBV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2270名住院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住院患者HBV感染率62.47%,其中HBsAg阳性率12.73%。正常对照组HBV、HBsAg阳性率为50.10%、3.87%.对2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分型,E抗原阳性率35.99﹪,E抗原阴性率64.01﹪。正常对照组E抗原阳性率10.13﹪,E抗原阴性率89.87﹪。对各感染率进行标化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标化后住院患者HBsAg感染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0倍(P<0.01),E抗原阳性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5倍(P<0.01),HBV为健康体检组的1.23倍。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住院

  • 标签: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住院患者HBV感染模式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住院患者预防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0~65岁2270名住院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12.73%。对2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分型,E抗原阳性率35.99﹪,E抗原阴性率64.01﹪。标化后住院患者HBsAg感染率在男女性别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率在男女性别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住院患者在各年龄段均应重视,特别是20~29岁年龄段进行重点预防,重要措施是对这一年龄段HBsAg阴性的住院患者注射乙肝疫苗。

  • 标签: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都受到HBV及其产生蛋白的持续抑制,不利于清除病毒。本文就急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近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临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急性乙型肝炎究竟会不会变成慢性肝炎甲为什么有些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表面抗原、e抗原会转阴,而有些却不会?无症状HBV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到底有什么关系等等,不搞清楚HBV感染的来龙去脉,就无法正确回答这些复杂的临床状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携带者 感染者 无症状 转阴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HBV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易感宿主范围狭窄,仅限于人、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HBV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很难在普通实验动物中建立疾病模型.本文就HBV感染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作一综述.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细胞模型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000年5月-2014年5月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新生儿2100名(观察组)进行调查,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为标志物,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指标,并与1985-1999年以前未接受乙肝免疫接种的1900例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以及HBV流行率。结果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2.33%),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11.89%)(P<0.05);观察组抗-HBs总阳性率为(52.95%),而对照组抗-HBs总阳性率为(24.36%)(P<0.05);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5.2%),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可明显降低HBV感染率和流行率,增加抗-HBs水平,从而有效控制HBV的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流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2月-2018年0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和ALT、AST水平。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组ALT(256.81±172.63vs76.26±52.66)、AST(216.29±180.59vs68.36±42.71)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检出率,又可以很好的反应病毒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和健康孕妇各56例分别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程序行产前检查及保健,观察组则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防治,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产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1例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结论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多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乙型肝炎 临床治疗
  • 简介: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及创伤等途径传播。血液透析室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为其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且尿毒症病人缺乏免疫力,常不能消除病毒,因而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相对较高,并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患者、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甚至他们的家人。国外报道,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国的血液透析中心传播率很高。经统计199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患者21例,占总透析人数的22.8%〔1〕。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心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传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情况介绍一下我们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经验。1 血液透析室易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1.1 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1.1.1 直接传播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制品 携带率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的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市3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并对上述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该次研究300名患者中,42.7%的人不了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62.7%不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需要加强免疫注射,94.3%的认为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知识;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4.4%、血站血库的化验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2.5%及经常输血患者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52.0%显著低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常识,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促进人们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重要性,增强自觉复种的意愿。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高危人群 疫苗复种 认知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与淋巴瘤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以 2015年 1月 ~2017年 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7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收集临床资料,为观察组整理并计算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同期来院体检的 57例非肿瘤者(对照组)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亚型及分期的淋巴瘤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弥散大 B细胞淋巴瘤患者感染率最高,远高于其他 B细胞淋巴瘤及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患者的肿瘤分期越晚,感染率越高,不同分期间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淋巴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不同亚型和分期的患者中,差异性明显,应该加以重视。

  • 标签: 淋巴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关性 亚型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研究排除纳入要求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抗病毒感染治疗。结果:对两组临床治疗后的症状情况分析,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平均分,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感染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显著变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抗病毒感染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hepatitsBvirusinfection,OBI)是指血清HBsAg阴性,在患者肝脏中或血清中存在HBVDNA,表现为病毒载量持续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OBI形成的分子基础是在肝细胞核酸内持续存在的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cccDNA).本文就OBI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机制流行病学检测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2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未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有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准确地评价肝炎所处免疫状态及肝内炎症进展程度,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关键。寻找可靠、有效的血清学指标对CHB诊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作用。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是一种无创的新型血清学指标,其不仅能反映肝内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的水平,还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CHB患者所处的免疫状态、评估肝组织病理状态、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复发等,在指导CHB患者的治疗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诊断 核心相关抗原 抗病毒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类型分布特征,为提升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提供指导条件。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将我院确诊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175例选做研究对象,在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条件下,针对患者实施系统化临床治疗处置干预,归纳分析患者实际获取的治疗结果。结果从炎症病理分级的角度展开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G0级患者25例,G1级患者81例,G2级患者47例,G3级患者22例。从纤维化病理分级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S0级患者14例,S1级患者77例,S2级患者55例,S3级患者15例,S4级患者14例。从患者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角度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轻度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96例,中度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53例,重度乙型病毒肝炎患者27例。借由实施系统化且规范化的临床药物治疗干预,本组175例入选患者中,有164例患者的临床病情和症状实现有效控制和缓解,其治疗有效率为93.71%(164/175)。结论乙型病毒肝炎的临床病理表现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具备复杂性且多样性的表现特征,切实针对患者开展系统化但是药物治疗干预,能支持患者获取的良好优质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表现 病理分型 调查分析
  • 简介:<正>用ELISA法作HBV血清学五项指标(两对半)检测,将1860位内科疾病患者按科室主要分为消化、肾病、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神经6大疾病组,对其电脑存档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9种两对半模式,特殊模式较多出现;共检出HBsAg阳性345例,总阳性率为18.55%,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0.20%,具有显著性意义(x~2=19.59,P<

  • 标签: 检验资料 血清学调查 统计分析 总体平均 常规检查
  • 简介:目的掌握南京地区入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对2002年和2003年境外来宁的4105例入境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61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31例,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港澳台地区人员的感染率(11.56%)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韩国感染率接近东南亚地区感染率;从感染类型分,感染者以"小三阳"居多;从人群分布分,商务者感染率较高.结论应将港澳台地区、韩国入境人员,特别是商务人员作为重点监控人群.对"小三阳"者应进一步监测HBV-DNA,以明确病毒的活动状态.

  • 标签: 境外人员 肝炎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