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单侧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单侧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纳入本研究。将受分为0~5岁组(A组)及6~17岁组(B组),其中A组受体重≤50 kg,B组受体重≤70 kg。分析、受临床资料、受/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肾受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体重选择合适的,儿童单侧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脑死亡肾逆行机械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接受器官捐献肾移植受24例,所有的移植物都保存在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中。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12例采用逆行灌注的受作为逆行灌注组,对应顺行灌注肾移植受作为顺行灌注组。比较两组受术后肾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所有受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逆行灌注组肾灌注阻力指数在灌注过程中保持稳定。两组均无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灌注组3例,顺行灌注组2例,P=0.62);两组在术后30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均相似。逆行灌注组中阻力指数小于0.4的亚组肾功能在数值上优于阻力指数大于0.4的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机械灌注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逆行灌注 顺行灌注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接受存在来源感染边缘、行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并出现移植肾急性细胞/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受的临床资料,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SPK的开展积累经验。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边缘供者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名毒蕈中毒脑死亡儿童肾移植,探讨毒蕈中毒脑死亡者能否成为潜在器官捐献及其捐献器官的评估办法。方法对毒蕈中毒潜在进行严格的临床病程观察、实验室及病理学评估。结果病变符合中毒性肝炎,器官获取时肾脏大体形态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评估大致正常,2只肾脏分配给2例成人受,肝脏弃用。经随访6个月,1例受术后顺利恢复,另1例受经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后逐渐康复。结论当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正常、病理学检查未见禁忌,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毒蕈中毒类型、观察各器官的损伤发展趋势以及等待毒素清除的情况下,毒蕈中毒脑死亡者有可能成为器官捐献

  • 标签: 毒蕈中毒 供者 肾移植 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中、受选择、获取和匹配的优化,能够让老年肝的使用达到最佳的效果。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81岁老年肝移植手术进行报道,为81岁女性,为脑死亡,受为21岁男性,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手术。结合文献讨论与年龄相关的边缘肝应用于临床肝移植时的初步经验。结果受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1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1131 U/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846 U/L,术后均进行性下降,2周后均降至正常,术后第1天总胆红素(TBIL)56.4 μmol/L,第3天下降至22.1 μmol/L,但术后第5天开始升高,最高66.0 μmol/L,术后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AST、ALT、TBIL等指标均正常,甲胎蛋白进行性下降。结论对高龄进行仔细的评估,选择一些低风险的受,老年肝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移植 边缘供者 老年供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和受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和受分为非脂肪变性肝组(n=733)和脂肪变性肝组(n=81),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肝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肝组中,男性307例,女性426例,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受中男性351例,女性382例,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肝组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受中男性34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受和移植物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肝组和非脂肪变性肝组受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两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年龄、血型分布、体重、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肝组与非脂肪变性肝组比较,术后1、2、5 d及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ALT、AST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手术时间更长[(294±75)min比(264±81)min,t=3.149,P=0.002],术后胆瘘[3.7%(3/81)比0.5%(4/733),P=0.025]和切口延期愈合[7.4%(6/81)比2.0%(15/733),P=0.013]比例增加。两组受性别分布、年龄、血型分布、身高、体重及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肝组与非脂肪变性肝组相比,受术后2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无差异(P值均>0.05),两组受累积生存率均为96.3%,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和95.5%(P值均>0.05),两组受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与中度脂肪变性肝组相比,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无差异(P值均>0.05),受累积生存率均为95.9%,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结论轻中度脂肪变性肝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时,手术时间延长,胆瘘、切口延期预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对术后总体恢复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脂肪变性供肝 活体供者
  • 简介:摘要在肾来源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扩大标准(ECD)肾移植数量不断上升,其效果不如标准肾移植且并发症较多,需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和"知情同意"的伦理准则。一是由于目前国际上对ECD评估暂无统一标准,需要伦理委员会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充分审查,避免ECD肾无原则滥用,以免受经济、身体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二是ECD肾移植前应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但患者知晓后很可能拒绝,从而导致ECD肾移植无法开展。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联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拟定包含ECD肾相关内容、有较强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知情同意书统一使用,在尿毒症患者到移植中心初诊时即实施肾移植手术的知情告知,征求患者自由和充分的知情同意。

  • 标签: 肾移植 扩大标准供者 伦理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0月19日至2018年12月31日512例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左、右肾GFR,根据术前留存肾GFR结果,将分为GFR<45 ml/min组111例(其中12例留存肾GFR为35~40 ml/min),45 ml/min≤GFR<50 ml/min组91例和GFR≥50 ml/min组147例。评价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情况。结果根据随访情况,512例中163例因资料不完整排除,349例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0~20.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3年。所有随访均健康存活,术后无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三组术后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留存肾GFR<45 ml/min组相比,留存肾GFR≥50 ml/min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3d、1周、3个月、1年、3年、5年、10年均略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高,术后3d、1周、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年、5年、10年以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45 ml/min组与留存肾45 ml/min≤GFR<50 ml/mi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0年以上的GFR(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术后长期安全性良好。对于术前总GFR≥80 ml/min的,留存肾GFR影响早期肾功能水平,留存肾GFR高的术后早期(3个月内)血肌酐水平较低、eGFR水平较高,但留存肾GFR水平不影响术后远期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肾移植 肾小球滤过率 供者
  • 简介:摘要本综述介绍了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报道有关影响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预后相关因素的文献,分别从肾获取类型及保存方法、相关因素、受相关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死亡肾移植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期为肾移植相关临床管理人员在移植前全面评估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肾获取及保存方式,综合评估相关状况,建立全面、系统的预后评估体系等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 简介:目的分析本地农村有偿献血后感染丙肝的临床表现,进行生化检测、病毒基因分型、HCV—RNA定量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3例有偿献血后感染HCV,进行临床常规生化指标、基因分型、HCV—RNA定量、自身免疫肝炎及肝脏超声检测。结果43例丙肝感染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9例,占20.9%;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13例,占30.2%;基因I型15例,占34.9%,基因Ⅱ型25例,占58.1%,未分型3例,占7%;HCV—RNA定量〈1.0E+03copies/mL为7例,占16.3%,4例〈1.0E±04copies/mL,占9.3%,余均为〉1.0E±05copies/mL,占74.4%: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3例,占7%;40例有不同程度肝损害,部分已有肝硬化的表现;自身免疫肝炎指标检测均阴性。结论感染丙肝后大部分发展成慢性肝炎,逐渐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不同程度肝损害,需积极早期抗病毒治疗,才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有偿供血 丙肝 生化指标 基因分型 HCV-RN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子宫移植潜在与受的调查研究,探讨筛选子宫移植潜在受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对象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2例完全性子宫性不孕症(absolute 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AUFI)患者。按照临床需求和既往研究制定8个方面的调查内容,对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之间通过门诊或电话咨询子宫移植临床试验的人群发放登记表。收集信息后,录入系统并处理数据。结果数据有效的人群数量为84例,其中有子宫的受的人群数量为37例。潜在受的平均年龄为26.0岁(18~47岁)。在潜在受中,有76例(90.5%)患有先天性AUFI,8例(9.5%)为获得性AUFI。对可提供子宫的潜在进行调查,潜在的平均年龄为47.5岁(32~64岁),处于绝经或围绝经期状态的比例为56.8%。结论目前在国内具备开展子宫移植临床试验的需求和基础,但器官捐献人群储备和术前筛查预备存在固有缺陷,如年龄偏大、参与主客观因素制约等。子宫移植临床试验术前筛查需要针对性扩大筛查范围、延长筛查时间、普及筛查知识,以提高试验成功率。

  • 标签: 子宫移植 供者 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重≤15 kg与体重>15 kg的儿童儿童受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实施的156例儿童单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儿童体重大小分为两组,体重≤15 kg的儿童对应单儿童受为小肾组,体重>15 kg的儿童对应的单儿童受为大肾组。小肾组89例,大肾组67例,肾分别源于46例体重≤15 kg和48例体重>15 kg的儿童。小肾组与大肾组的年龄[1.00(0.02~4.00)岁与10.00(3.00~18.00)岁]、体重[10.0(3.4~15.0)kg与35.0(16.2~56)kg]、身高[76(50~113)cm与144(67~172)cm]、肾小球滤过率[(31.50±7.46)ml/min与(36.79±7.00)ml/min]、肾长径[(5.91±0.48)cm与(8.71±1.8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性别、冷/热缺血时间、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与大肾组受年龄[(11.28±3.89)岁与(13.86±3.56)岁]、身高[(130.02±28.56)cm与(143.97±16.59)cm]、体重[(31.83±10.45)kg与(35.13±9.1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前血清肌酐水平[(822.65±135.04)μmol/L与(777.31±165.40)μmol/L]、HLA错配位点[(3.4±1.4)个与(3.2±1.3)个]、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受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患儿及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小肾组与大肾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肾功能延迟恢复[5.6%(5/89)与7.5%(5/67),P=0.89]、移植肾血管栓塞[3.4%(3/89)与0,P=0.35]和急性排斥反应[2.2%(2/89)与4.3%(3/67),P=0.7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0(3~74)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6.6%(86/89)、91.0%(81/89)、91.0%(81/89),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1%(82/89)、86.5%(77/89)、84.2%(75/89);大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2(4~89)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5.5%(64/67)、94.0%(63/67)、91.0%(61/67),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5%(62/67)、83.6%(56/67) 、83.6%(56/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和大肾组术后移植肾均快速生长,1年后移植肾长径[(9.63±0.31)cm与(9.75±0.7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15 kg儿童儿童受肾移植效果与体重>15 kg儿童单肾移植效果相当,可在临床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体重 儿童供者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A型血友病是由F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使用A型血友病肝进行肝移植,既往罕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轻型A型血友病肝移植病例,未接受预防性凝血因子治疗,受术中保留脾脏,在新肝植入后发生Ⅷ因子水平降低,术后早期(24 h)即恢复正常,未发生A型血友病,为后续此类器官捐献提供经验。

  • 标签: 肝移植 血友病 边缘供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血培养及肝灌注液培养的微生物特点,为预防来源性感染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86例肝血培养及478例肝灌注液细菌培养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通过肝获取过程中采用不破膈肌及术中切除胆囊并通过胆囊管顺行冲洗胆汁等改进措施,分为肝处理改进措施前(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11月26日,59例,44瓶血培养标本,118瓶灌注液培养标本)及改进措施后(2018年11月27日至2020年12月31日,427例,986瓶血培养标本、838瓶灌注液标本)两个阶段。分别统计分析两个阶段肝移植血标本、肝灌注液标本培养结果,总结并分析肝维护期间及获取肝时的感染预防措施。结果分析486例潜在血培养及478例肝灌注液培养结果显示:改进措施前、后血培养感染发生率为4.5%及4.3%(χ2=0.008;P=0.927),而灌注液感染发生率为56.8%及46.2%(χ2=4.569;P=0.031);改进措施前灌注液培养的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改进措施后灌注液培养的主要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器官捐献前,对潜在进行感染筛查、预防以及在肝获取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减少来源感染,可有效降低受感染死亡率。

  • 标签: 肝移植 供者 感染
  • 简介:人类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仅次于ABO系统,其中红细胞D抗原的重要性仅次于A和B抗原[1].最近,许多研究表明,黄种人与白种人的RhD(一)个体不完全相同,部分个体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为D阴性,但用吸收放散的方法可以证明他们的红细胞上有弱D抗原,称为D洗脱阳性(Del).笔者用血清学方法对30名RhD(一)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 标签: RHD阴性 D抗原 供血者 血清学方法 红细胞 RH血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DCD器官捐赠的47例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或其家属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全身状况严格充分评估,使用辅助控制通气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维持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采用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联合灌注及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取肝和肾。器官采用静态冷冻保存法保存。观察器官维护和利用情况。结果23例伴高钠血症采用持续血液透析,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2例因术前Scr水平较高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42例使用过至少一种血管活性药物。47例DCD均成功实施器官捐献,共获取47个肝脏和94个肾脏,并成功用于肝移植44例(弃用3例),肾移植92例(弃用1例共2个肾脏)。移植后的肝脏及肾脏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结论充分评估DCD全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器官功能维护,使多器官生理状况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献率和器官质量。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者 器官功能维护 肝移植 肾移植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1例肾移植术前血管CT成像显示其左侧生殖静脉较粗(直径14.19 mm),多次CTA成像考虑为双下腔静脉畸形。此例在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后腹腔镜下左侧肾切取术",术中发现左侧生殖静脉内径约15 mm,与右侧下腔静脉直径接近,最终确定其为双下腔静脉。本例提醒术在术前不仅要关注肾动脉变异情况,还要关注相关静脉的变异,避免术中误伤血管。

  • 标签: 活体肾移植 供肾切取术 下腔静脉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国内外器官捐献肾移植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不同模型纳入的关键特征变量,指出模型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精准医学模式下器官捐献肾移植评估体系的选择、建设和临床应用提供线索和帮助。

  • 标签: 肾移植 器官捐献 评估
  • 简介:摘要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作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治疗方案和药物的出现不断改善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慎重选择合适的可优化临床结局,而选择最佳时需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如受体中的供体特异性抗体、供体年龄、亲缘关系、性别、ABO血型兼容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匹配的程度、自然杀伤(NK)细胞同种异体反应和巨细胞病毒(CMV)血清状态等。文章就HID-HSCT选择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阐述。

  • 标签: 血液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