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家里没盐了,妈妈让我去买盐。盐买回来了,妈妈一看包装,不满地说:“谁让你买这种绵盐!不知道家里一直用粒盐呀。真是不当家不知道粒盐才呀。”

  • 标签: 初中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从前有两个相邻的小国,甜国和国。两国世代为敌,居民们老死不相往来。甜国的居民特别爱吃甜食,除了甜食什么都不吃;国的居民恰好相反,只吃的,在他们眼里世上只有咸味最美,至于酸甜苦辣是什么滋味,对不起,没尝过。甜国人由于长期吃甜食,都长得非常胖;国人呢,吃盐太多引起了水肿,看起来也很胖。一天,有个甜国的男孩在两国交界处的一座小山上玩耍,一不小心,顺着山坡骨碌碌滚了下去。

  • 标签: 居民 甜食 交界处 国人
  • 简介:红海是印度洋的一个边缘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天然分界线。红海形状狭长,从东南向西北延伸,全长1932千米,而最宽处只有306千米。红海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490米。红海北部分为两个海湾,东南的叫亚喀巴湾,西面的叫苏伊士湾。红海南部以狭长的曼德海峡同阿拉伯海的亚丁湾相

  • 标签: 曼德海峡 苏伊士湾 亚丁湾 亚喀巴 亚热带地区 上含
  • 简介:说起来有些大不敬,关于奶奶的回忆,大部分都与食物有关。在我小的时候,人们对食物仍抱有深深的敬畏,因为曾经短缺过,刚刚温饱中,将来会否短缺仍是未知。那种神经质的敬畏,使我的童年、少年记忆都紧紧跟食物做了链接。奶奶有5个女儿,两个儿子,最大的女儿比最小的女儿大十几岁。

  • 标签: 食物 神经质 女儿 奶奶 敬畏 儿子
  • 简介:炘的赋论包括源流、结构、旁衍等多个方面。由于注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因此其论赋能高屋建瓴,提出不少与前人所说不同的、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但重视汉魏六朝之作,而轻视唐后之赋,也反映了那一时代学人普遍的思想局限。

  • 标签: 刘咸炘 《推十书》 赋论
  • 简介:吴印先生的摄影作品《白求恩大夫》创作于1939年,它为我们留下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前抢救伤员的身影,被几代中国人所熟悉和喜爱,知名度极高,已成为中国摄影艺术史上的经典。它最早发表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晋察冀画报》1942年7月7日创刊号上,1960年被用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邮票中。1990年,中国与加拿大联合发行"诺尔曼·白求恩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时,其中一枚名为"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的邮票也是根据此幅摄影作品设计制作。

  • 标签: 诺尔曼 联合发行 摄影作品 华北抗日根据地 摄影艺术 敌后根据地
  • 简介:读李邺嗣的《鄮东竹枝词》:"翠绿新齑滴醋红,嗅来香气嚼来松。纵然金菜琅蔬好,不及吾乡雪里蕻。"眼前仿佛出现了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早晨,诗人端着一碗泡饭,桌上放一碟拌了醋的"新齑",正吃得津津有味。这"新齑"就是刚转味的"雪里蕻齑"。诗人对雪里蕻齑的爱,如同对故国家园的爱一样炽热。在他的眼里,家乡的雪里蕻就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 标签: 家乡 竹枝词 诗人 家园 乡情
  • 简介:《道以来朝野杂记》的作者崇彝(1884—1951)于晚清掌故极熟。他晚年与邓之诚多所往还,抗战期间,尤为密切。邓曾命研究生许大龄、王锺翰等向崇彝请教。邓还与他讨论过此书的体例、门类,甚至直接润色行文。抗战胜利后,崇彝生活日渐窘迫,几至售书度日,邓曾居中介绍。解放后,为纡崇彝生活之困,邓曾多方说项,以期使他能进入文史馆,但崇彝终于未能等到这一天。

  • 标签: 崇彝 邓之诚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 简介:第一次了解到培彬是在1989年,我踏进瑞金医院工作不久,就参加了培彬事迹报告会。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培彬的弟子张圣道站在台上,一改往日严肃的学者姿态,声情并茂地述说着导师的故事,说到动情处,这位老教授竟然热泪滚滚。那些故事尽管显得有些平凡,有些琐碎,听起来就像一位老医生的工作琐事,然而,却都是些让患者幸之又幸的事情。

  • 标签: 傅培彬 终身教授 江西萍乡 求学路 幸之 张圣
  • 简介:训淳1953年生,浙江杭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开明画院副院长、浙江当代油画院副院长、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艺术顾问、浙江省政协诗书画社副理事长。主要致力于油画创作,油画作品曾获中国第三次国际画展铜奖、日本东方美术交流展二等奖。2013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 标签: 油画创作 协会会员 美术交流 浙江省 副理事长 油画作品
  • 简介: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著名口腔正畸学专家,我国口腔正畸学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的创立人,原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口腔正畸科主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0月14日晚21时45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8岁。民魁教授1937年7月23日出生于上海,12岁进入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徐汇中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后留校工作。1961-1964年师从我国口腔正畸学创始人毛燮均教授,

  • 标签: 傅民 口腔正畸学 口腔医学专家 口腔医学教育 口腔正畸专业 口腔正畸科
  • 简介:"山先生写字,手熟为能。"这句话在忻州家喻户晓,辈辈流传。这句话饱含着忻州乡亲对山先生书法成就的推崇,也饱含着对山先生人品的敬重与爱戴。山家世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闰六月十九日。山的忻州始祖叫天锡,是一个通晓经书的知识分子,原籍大同。明朝中期,太原朱氏贵族临泉王府聘他做了教授,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家庭教师,他就把家属从大同迁移到忻州的顿村,置了房产田

  • 标签: 明万历 家庭教师 辈流 傅眉 傅莲苏 临泉
  • 简介:1949年1月,长居北平的"洋教授"汉思第一次来到江南之地苏州九如巷张家。这处院落曾见证了作家沈从文上门求婚,也见证了周有光先生与张允和的朦胧情愫。现在,三十六岁的张充和偕"洋女婿"汉思第一次回娘家。洋女婿的到来,引起了张家上下的好奇和担心。前前后后,张充和身后不缺追求者,最终却选中了一位洋人,并很快在北平成婚。

  • 标签: 情缘 中国 1949年 沈从文 周有光 北平
  • 简介:①小时候去书店,在“教育典范”的大招牌底下,我捧着一本《雷家书》翻来翻去。当时年龄小,看不懂里面讲的肖邦和贝多芬,只看出一个问题——这本书是大翻译家父亲雷写给大钢琴家儿子聪的家书。那序言里的这个敏.是干吗的?

  • 标签: 《傅雷家书》 贝多芬 钢琴家 翻译家 教育
  • 简介:山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他涉猎极广,著述甚丰,批注了诸多经书、子书。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山批注本《尔雅注疏》,此书未被收入《山全书》及其《补编》中,因此极具文献和学术价值。本文从版本选择、批注类型、治学精神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傅山 尔雅注疏 批注 治学精神
  • 简介:衡水历史上有许多清官名臣,明代的兵部尚书希挚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多地为官,历经抗倭、治理漕河等重大事件,却保持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廉作风,堪称一代清官廉吏的典范。希挚给后人留下了清廉为官、以俭养德,实心任事、勇于担当,以民为本、便民利民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 标签: 傅希挚 清廉 任事 衡水
  • 简介:山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学术界颇重其位,视其书法理论为帖学转向碑学的先声,其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在书法史上均具有转折意义,而其标志性的书论就是其著名的“四宁四勿”。学术界目前对于“四宁四勿”为中心的书论研究多集中于政治伦理、书学流弊、新学术风气之兴起等角度,而山作为一个深具道家、道教情怀的道士书法名家,其“四宁四勿”为核心的书法美学思想之中所蕴涵的道家、道教美学思想却未为人所重视,故笔者在此意图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审视其书法理论,以揭示其书法美学思想中所融合的道家、道教崇尚朴拙、自然、真淳等美学观念。

  • 标签: 傅山 道教 书法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