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居士及其居士佛教曾在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胜任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本文先就“居士”、“居士佛教”概念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定义,并指出它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涵。认为居士佛教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佛教时期,但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潮流,则出现于大乘佛教时期。居士佛教曾在印度佛教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但它的全面繁荣则在中国。大乘居士佛教可归结为菩萨、菩萨精神、菩萨修行三个方面,体现更高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有可能将佛陀的理想化为民众的自觉实践。中国古代的社会特点和人文背景提供了大乘居士佛教繁荣的基本条件,而各类居士的护法活动、物质供施、参禅求道、学术参与等构成了中国居士佛教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居士佛教 中国佛教 大乘佛教 婆罗门 部派佛教 竹林精舍
  • 简介:在人群熙来攘往的都市大街上,走着一位僧人,他那灰色的长衫、褐色的僧鞋,本是一身极为平常清淡的装束,可在那穿梭如云的都市人如花似锦的穿着中,倒显得那么醒目,那么清雅爽心,那么纯朴自然,给繁杂的都市点缀了一份素馨,恰如给人们送来一阵惬意的清风。

  • 标签: 《僧人》 刘先和 文学作品 散文 中国 当代作品
  • 简介:正是中午,除了偶尔从寺院里传来诵经的声音,山凹里很安静。曲措坐在寺院外面一棵粗壮的老核桃树下,金黄色的阳光穿过细密的叶子,零星地洒在他身上。一阵风吹过,掀起他的紫红色僧袍,袍子带着阳光飞舞起来,

  • 标签: 拉姆 僧人 寺院 声音 菩萨 清王朝
  • 简介: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 标签: 苏东坡 居士 本来面目 历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1
  • 简介:居士佛教与逃禅遁空词,词中深蕴禅理,清人田同之在《西圃词说》中以词话的形式评论佛教与艳词

  • 标签: 佛教居士 居士佛教 居士词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05
  • 简介:【关键词】居士佛教居士词艳词逃禅遁空词,本文拟从居士佛教对于居士词影响的角度,以居士佛教名相义理冠以词集

  • 标签: 佛教居士 居士佛教 居士词
  • 简介:辛奔疾42岁的时候,遭到奸臣陷害,被赶到江西上饶农村,过了20年的村居生活。乡村的生活很温馨。每当民俗节日春社和秋社的时候,辛弃疾和农民们一起祭社神、分祭肉、饮新酒,很开心。后来,他写了大量的田园词、山水词。歌咏乡村自然风光,记述农村里的纯朴风俗。渐渐地,辛弃疾的心情就不像刚被赶出来的时候那么失落了。

  • 标签: 居士 稼轩 民俗节日 自然风光 辛弃疾 田园词
  • 简介:老挝是个佛教国家,大约85%的居民都信奉佛教,庙宇遍布各地.基本都建在繁华街道。人们对僧侣也极其尊重。湄公河畔的琅勃拉邦位于老挝北部.曾是澜沧王朝的国都。时至今日,这座人口不过5万的小城.生活着数干僧侣,每天清晨都上演着僧人列队化缘的古老仪式。

  • 标签: 僧人 琅勃拉邦 湄公河 佛教 老挝 僧侣
  • 简介:这原本幽静的千年古寺只因一场百年不遇的地震灭害安然喧闹了起来繁忙了起来“面对灾难已经没有了藏汉之分憎俗之分”丁巴仁青海佛的话语道出了众僧共同的愿望

  • 标签: 古寺 僧人 原本 愿望
  • 简介:美国当地时间2月15日上午10点,著名国学家叶曼居士在洛杉矶家中安详辞世.季年103岁。叶曼,女,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祖籍湖南省幼承庭训,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

  • 标签: 辞世 居士 《左传》 洛杉矶 湖南省 胡适之
  • 简介: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皈依佛门后,法名妙通,自署“双清居士”。湘西凤凰人。戊戌变法时,他参与过议革政治;入民国时,为财政总长,既罢去,起为热河都统,擢任国务总理,解组后充煤油督办、赈务督办。绝意仕途后,则以佛教济世之精神,致力于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他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名人,夙有声誉。

  • 标签: 熊希龄 居士 民国时期 戊戌变法 教育事业 慈善事业
  • 简介:明朝时,有几位僧人打算在山上建一座寺庙,当他们选好地址,准备动工时,发现山高路险,搬运砖瓦十分困难,如果增加工人来做这件事,必将耗费过多的银子。正当大家犯愁时,有一位僧人忽然笑着说:"别发愁了,只管先去把需要的砖瓦买来,至于如何搬运,我自有妙计。"大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把砖瓦都堆积在山脚下。接下来,那位僧人下山来到附

  • 标签: 山高路险 在山 朝时 千人
  • 简介:杨枝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齿木”。它是古代南亚次大陆的人们日常习用的刷牙与刮舌木片。使用时,常由使用者自己取树枝啮成所需的形状。《四分律》卷五十三中载:

  • 标签: 僧人 南亚次大陆 《四分律》 使用者 梵文
  • 简介:中国有“僧不言姓,道不言寿”的说法,前者是指汉传佛教的僧人都“以释为姓”,就不用问每个人的姓氏了。但是,同样在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僧人却不是“以释为姓”的,汉传佛教这种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

  • 标签: 僧人 姓氏 中国 南传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