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诊常见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份到2017年2月份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儿。对照组60例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儿,其住院时间和感染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必须给予儿童急诊常见感染足够的重视,在儿童急诊常见感染的临床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儿住院时间和感染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急诊 常见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急诊输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1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急诊输液护理,并对输液情况、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60例静脉穿刺患儿除有6例过度肥胖的患儿两次穿刺成功外,其余154例患儿均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6.3%。同时,有7例患儿出现红肿,有5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结论通过对呼吸道感染需要进行急诊输液的患儿采取一系列的输液护理措施,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 急诊输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治疗研究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所有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症状、诊治措施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头痛、发热等,反复性较强,病程时间可长达三、四个月;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儿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比例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患儿肺炎支原体杭体1gM(MPAb-1gM)检测显示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发现无明显异常;使用第三代头袍类药物和阿奇霉素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发作反复,病程时间长,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治疗需要以第三代头袍类药物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为主,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阿奇霉素 第三代头袍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T、CRP、WBC在儿童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发生感染儿童,所有儿童入院后均有进行细菌培养,有明确的病原学标本。同时选择我院健康儿童,定义为对照组。对比(1)研究组患者入院24小时与对照组的PCT、CRP、WBC水平。(2)研究组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CRP、WBC水平。结果(1)研究组患者入院24小时与对照组的PCT、CRP、WBC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CRP、WBC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CRP、WB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CT、CRP、WBC对于早期发现儿童炎症性疾病有较好价值,PCT对于区别革兰阳性菌感染与革兰阴性感染有较好特异性。

  • 标签: PCT CRP WBC 儿童细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该中心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320例儿童,观察其接种一个月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结果在320例儿童中,共有189例(59.1%)高免疫应答、91例(28.4%)低免疫应答、40例(12.5%)无免疫应答、共有280例出现免疫应答,总免疫应答总有效率为87.5%,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的免疫应答总人数125人和总有效率(96.2%)和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相比明显更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免疫应答总有效率和免疫应答强度呈现出下降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有利于控制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但疫苗介导的应答量和儿童的年龄相关,随着儿童年龄的升高,免疫应答逐渐降低,保护效果也逐渐降低,所以儿童应该尽早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 标签: 乙肝疫苗 疫苗接种 乙肝
  • 简介:2016年4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了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2版)(www.nhfpc.gov.cn)。后相继在我国北京市、广东省和浙江省等有多例输入性病例报告。在我国的防控方案中,对产妇和新生儿寨卡病毒感染以及诊疗措施并未做出具体规定。2016年3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寨卡病毒可能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危机的警告。

  • 标签: 儿童 寨卡病毒 感染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措施,同时给予研究组舒适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和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96.67%和(5.87±1.65)天,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85.00%和(9.62±2.14)天,研究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 舒适护理
  • 简介:1病例资料患儿,女,6岁,以“反复腹痛1月余,黏液便10d”为主诉,于2016年11月10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消化科。患儿3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为40℃,热型无规律,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标签: 假膜性肠炎 艰难梭菌感染 消化科 黏液便 血常规检查 热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4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结果,将其中分73例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余下69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以PCT≥0.05g/L为阳性标准,结果显示在PCT<0.05g/L和PCT≥0.05g/L两种标准下,观察组患儿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PCT视为确诊是否感染的敏感标志物,并借助该项指标含量来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进行区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餐前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0.25mg/kg?次,2次/天,餐后服用阿莫西林分散片12.5mg/kg?次及克拉霉素分散片6mg/kg?次,2次/天,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用三仁汤加减,每日早晚餐后服用一次,服用两周。观察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转35例(77.78%)优于对照组的26例(57.78%),(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高HP根除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根除治疗疗效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发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取医院固定时间段内儿科低龄儿童就医报告,根据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热点对档案进行分类归置,并根据不同季节进行结果归纳整理以得出患得该病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据档案整理显示,症状按照出现频率依次为普通感冒 --气管炎 --肺炎。结论 对儿童而言,气候及温度变化起外部环境影响作用,同时儿童密集交往区的互动传染可能性也同样是幼儿患病的主要根源。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 发病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64例感染后咳嗽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右美沙芬片10mg/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孟鲁司特钠5mg/1次/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75%,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孟鲁司特钠可以显著改善感染后咳嗽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孟鲁司特钠,儿童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医院不同专科的医院感染特点,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2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儿童医院不同专科就诊的1000例患儿,回顾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观察其感染状况,总结其感染特点。结果全医院的医院感染率为5.90%(59/1000),其中血液科的医院感染率最高,达到33.90%(20/59);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率紧随其后,为25.42%(15/59)。给予其病原微生物检验,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微生物有革兰阴性菌40.69%(24/59)、病毒38.98%(23/59)、革兰阳性菌13.56%(8/59)、真菌6.78%(4/59)。给予护理后,患儿医院感染率下降至1.20%(12/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科的血流感染、重症监护室与普通病房的呼吸道感染都是儿童医院的常见感染类型,革兰阴性菌、病毒、革兰阳性菌、真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给予患儿以环境管理、导管管理与卫生护理,针对目标给予重点监测,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童医院 不同专科 感染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幽门杆菌治疗方法,了解诊治现状。方法查阅与儿童幽门杆菌相关文献及资料,研究总结各种疗效,找出发病原因。结果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与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有关,而且可能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如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营养缺乏及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 标签: 儿童幽门螺杆菌 感染 流行病学 诊治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控制儿童尿道下裂术后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尿道下裂患儿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26例/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85%(1/26),对照组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3.08%(6/2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控制术后有感染发生率,对避免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儿童 尿道下裂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结构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急诊儿科收治的190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分析病原构成及其耐药性。结果1900例标本中共检出268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4.1%,常见的病原菌共261株。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平均>70%),第3代头孢菌素及加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平均<25%,美洛培南无耐药菌株,各类抗菌药物对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贵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为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和变形杆菌,第3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等药物是治疗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药物。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