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乳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从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30例标本中有阳性标本有23例,阴性标本有7例,阳性率为76.67%,阴性率为23.33%;常规检查结果显示,3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2例,阴性标本有18例,阳性率为40.00%,阴性率为60.00%。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诊断中阳性率较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乳腺诊断检查。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理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组织化学组织检测乳腺诊断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乳腺疾病患者300例,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者为150例。针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而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束之后,对二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分析乳腺肿瘤的准确性上要比常规的检测方法更好,其可以很好的区分肿瘤的性质。对间质浸润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够对乳腺癌治疗和预后的蛋白表达形式进行分析,为确定内分泌治疗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这种方法也有非常大的临床推广价值,在以后的临床当中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乳腺病例诊断 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93-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截取时间为2019年2月-2021年2月,以我院收治的56例乳腺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28例为每组人数,分别予以常规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监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后的阳性率为(78.57%),与常规组的常规检验阳性率(53.57%)对比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诊断中的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病 免疫组织学化学检测 阳性率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根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阳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6例乳腺癌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将其分为两组,即阴性组(ER-PR-)与阳性组(ER+PR+),每组各38例,均对其展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阴性组患者经检验后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要高于阳性组,且C-erbB-2阳性率、阴性率与阳性组有差异,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给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能为临床诊治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依据,可广泛应用在临床检测中。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简介:摘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仅是乳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法,也是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标志物筛选的主要手段。本共识对免疫组织化学乳腺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乳腺癌预后判断、疗效预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旨在促进乳腺免疫组织化学使用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PR、ER阳性患者和PR、ER阴性患者各52例,分别记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比较两组C-erbB-2水平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阳性组C-erbB-2阳性率为26.92%,阴性率为73.08%,与阴性组的80.77%、19.23%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34.62%、未转移率为65.38%,与阴性组的69.23%、30.77%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R、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优于阴性患者。阳性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辅助乳腺病理诊断,能提供更加充分的临床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乳腺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分析。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6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将其分为两组,即阴性组(ER-PR-)与阳性组(ER+PR+),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3月期间的60名乳腺癌病人分为两组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对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免疫组化仪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乳腺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根据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检测结果,这些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0例。在免疫组化实验中,我们对两组患者的C-erbB-2阳性表达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C-erbB-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型C-erbB-2阳性率与 B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C-erbB-2的检测,可以为病人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 标签: 免疫组化仪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乳腺癌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乳腺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方法:时间2018.07~2021.04,8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纳取对象,以患者ER、PR水平阴阳性进行分组,对照组/40(检查结果阳性),实验组/40(检查结果阴性),比较检查方法,分析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率、C-erbB-2水平。结果: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率更高,(P<0.05);同时对照组C-erbB-2水平阳性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查阳性结果患者,预后水平明显优于阴性患者,此外发生腋窝淋巴转移问题也更低。由此表明,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疾病进行检出,同时根据检出数据可为患者后期治疗计划,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 标签: []乳腺癌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查为阳性的40例CA患者作为观察组,将ER、PR检查为阴性的40例CA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C-erbB-2阳性率(15%)、淋巴结转移率(32.50%)均低。结论:在CA病理诊断中,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能够为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判断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组织学化学检测 病理诊断 腋窝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以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检查结果作为分组原则,分为A组(38例,PR+、ER+)、B组(42例,PR-、ER-)。对两组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结果:A组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为31.58%(12/38),B组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为66.67%(28/42),相较于A组患者,B组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A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28.95%(11/38),B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71.43%(30/42),相较于A组患者,B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结论:乳腺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期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41例乳腺癌患者,入组后均行手术治疗,并按照手术切除后乳腺肿瘤标本雌激素受体阳性(ER+)、孕激素受体阳性(PR+)纳入阳性组,将雌激素受体阴性(ER-)、孕激素受体阴性(PR-)纳入阴性组,其中阳性组121例、阴性组120例,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为女性,阳性组年龄(56.87±4.35)岁,阴性组年龄(57.13±4.46)岁。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然后对比检验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阳性组乳腺肿瘤标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于阴性组[23.96%(29/121)比85.00%(102/120)],HER-2(-)高于阴性组[76.03%(92/121)比15.00%(18/120)],阳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阴性组[31.40%(38/121)比65.83%(79/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乳腺病理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同时明确HER-2阳性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为展开临床进一步干预指明准确方向,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乳腺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临床效果。方法 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象乳腺癌患者共102例,分组:以术后乳腺肿瘤标本雌激素受体检测结果为基础,分为阳性组(雌激素受体以及孕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组(雌激素受体以及孕激素受体阴性),对比两组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果 阳性组乳腺肿瘤标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组,乳腺肿瘤标本HER-2(-)>阴性组,阳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阴性组,P<0.05。结论 落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乳腺癌病例诊断提供参考,同时可明确乳腺肿瘤标本HER-2阳性率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乳腺癌 病例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计110例乳腺癌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为阳性,HER-2基因(C-erbB-2)同为阳性占29.09%,C-erbB-2阴性占70.91%。ER、PR均为阴性,C-erbB-2同为阳性占81.82%,C-erbB-2阴性占18.18%。ER和PR状态跟C-erbB-2呈负相关性(P<0.05)。ER、PR阳性患者中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32.73%,显著低于ER、PR阴性者的63.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临床医生诊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病理诊断乳腺癌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乳腺癌患者62例,在2021年1月到2022年5月的被选取,以PR和ER的结果进行分组,阳性组(31人)PR+ER+,阴性组(31人),PR-ER+,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两组C-erbB-2阳性率,转移率。结果:对比阴性组,阴性组C-erbB-2阳性率,转移率均较低(P<0.05)。结论:在病理诊断乳腺癌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明显,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病理诊断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erbB-2阳性率 转移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100例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进行检测,观察其表达结果。结果 ER 、 PR 阳性的 50 例患者中, C-erbB-2 同时为阳性的发生率为 24.00% , C-erbB-2 为阴性的发生率为 76.00% ; ER 、 PR 阴性的 50 例患者中, C-erbB-2 同时为阴性的发生率为 16.00% , C-erbB-2 为阳性的发生率为 84.00% 。由此可知, ER 及 PR 状态与 C-erbB-2 表达呈现负相关( P<0.05 )。 ER 、 PR 阳性患者中伴有 28.00%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 ER 、 PR 阴性患者的腋窝转移率 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肿瘤直径大小不同,G-erB-2、ER及PR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