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5年来的南平市生态公益非木质利用试验成效对比,总结分析当地生态公益非木质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提出今后发展生态公益非木质利用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非木质利用 试验初报 有效途径
  • 简介: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4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不间伐、20%、40%、60%间伐强度),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及间伐后补植枫香两种改造措施对库区生态公益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40%及60%间伐强度林地的水土流失量大于不间伐处理,中高强度间伐后套种枫香的改造措施同样加大了库区生态公益地的水土流失,但小于间伐措施的流失量,且水土流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加大。而在适当的低强度间伐(20%间伐强度)条件下,实施两种改造措施之后的库区生态公益的水土流失量与不间伐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选择在低坡度(25°)进行适当的低强度(20%间伐强度)间伐并套种枫香等阔叶树种,可达到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的林木和景观资源的目的。

  • 标签: 库区生态公益林 间伐 套种 水土流失
  • 简介: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生态公益监测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利用公益县级监测体系,对浙江省东阳市的公益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等8大类别11项指标进行监测调查,从而对生态效益作出科学的评估,掌握生态公益状况、动态变化及生态功能发展趋势,客观反映建设成效,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森林经营者发布《东阳市重点生态公益建设与效益公报》。监测结果表明:东阳市现有重点生态公益43448hm^2,生物总量455.22×104t,2010年全市公益发挥生态效益价值33.87亿元,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生态效益 监测调查 价值评估
  • 简介:8月8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渣打公益”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启动,来自渣打银行的约300名志愿者参加了持续两天的植树活动。“渣打公益”位于和林格尔县盛乐镇,

  • 标签: 公益林 二氧化碳 和林格尔县 净化 渣打银行 呼和浩特市
  • 简介:简要阐述了福建省生态公益区划界定的历程,通过分析全省生态公益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调整生态公益布局的若干建议,旨在为各级领导决策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布局调整 政策研究
  • 简介:2011年8月10日,是一个很平凡的日子,可对于罗溪国有林场护林员严名胜来说,却是一生中最荣耀的日子,胸带大红花,脸上写满喜悦,在20年如一日的护林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出色,被洞口县林业局授予“公益管护先锋”光荣称号。

  • 标签: 护林员 公益林 洞口县 管护 色情 国有林场
  • 简介:当前,森林的天然更新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森林经营成果和管理效益科学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天然更新在生态公益中所获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现代人工更新无法替代的。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森林的天然更新潜力巨大,其不但促进了森林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良性变化,极大地节约林业生产成本,更是保证国家公益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天然更新 状况 研究
  • 简介:劳动权从狭义的工作权到广义劳动权,从个别劳动权到集体劳动权,其已发展为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的权利体系。劳动者的权利结构中,除劳动者个人权利外,还存在着劳动公益权,其享有和受益者是现代工业社会的整个劳动者阶层,而非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其往往由工会组织来具体行使,且在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社会权属性和强烈的公益属性。现有非诉机制对劳动公益权保护的乏力和传统诉讼机制对劳动公益权保护的局限性导致劳动公益权困境的存在,分析公益诉讼的优势所在,并提出劳动公益诉讼制度,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和举证责任方面尝试构建。

  • 标签: 劳动公益权 非诉机制 诉讼机制 困境 出路
  • 简介:2009年上海公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拉开帷幕,2012年公益招投标工作平台和创投工作平台合并为上海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平台,标志着上海公益招投标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上海公益招投标和公益创投取得了"扶持公益组织、培育公益项目、提高公益资金使用效率、激发基层参与公益事业积极性、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机制、搭建社会公益平台"等六大工作成效,并逐步呈现"公益平台开放化、预算管理规范化、项目类型多元化、资金来源社会化、评估机制科学化"等五大发展趋势。

  • 标签: 公益 招投标 创投 平台 实证分析
  • 简介:<正>一近年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等案件呈频发事态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从福建紫金矿业污染到渤海湾石油泄漏,从"瘦肉精"事件到"三聚氰胺"风波,当下中国正历经着另一场新的、沉重的生存考验。和彰显私益不同,公益的光环在这场考验中理应得到更为迫切的注目以及更为细致的关怀。对公益的价值进行认知并不遭遇过多障碍,真正的困扰是,如何确立对公益

  • 标签: 诉讼立法 公益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法 颜运秋 受案范围 检察机关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公益起诉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 诉讼初探
  • 作者: 范锐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学术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公益的形成,是由相应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伦理条件合力促成的。因此,公益的形成条件主要是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伦理条件。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参加公益课程与公益活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证明公益课程和公益活动对学生的育人效果在总体上存在差异,公益课程的育人效果总体上优于公益活动,公益课程在学生掌握公益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意识与品质、组织与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研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效果优于公益活动,说明大学生公益活动课程化具有必要性。

  • 标签: 公益课程 公益活动 育人效果
  • 简介:摘要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于公益的界定。从对“公益”本身的界定出发,确定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然后具体分析各种主体成为原告的利弊,提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宜采以检察院为主导,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为补充的原告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建构。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原告模式
  • 简介:在美国,志愿服务一直被认为是人们在自由时间参与协助或援助他人的一种社会责任。本文以对美国两家企业做公益的实际考察,分析其特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并提出在我国开展企业做公益的建议。

  • 标签: 公益 企业 志愿服务 美国
  • 简介:2011年1O月底,备受关注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自民诉法1982年“试行”、1991年“转正”以来,仅在2007年有过一次“小修”,而此次修订,则触及了民诉制度的诸多环节,堪称一次较大规模的“中修”。此次民诉法修改,不仅有旧机制的改善,更有新制度的构建,其中最顺应社会呼声的突破,莫过于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然而,艰难的公益诉讼现状与保守的法律制度设计之间的巨大鸿沟,又使公益诉讼成了此次民诉修法最大的争议话题之一。

  • 标签: 公益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律制度设计 2007年 民诉法
  • 简介: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是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先决问题之一。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原告主体资格进行了严格限制,影响了民事诉讼制度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作用。2011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首次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并对诉讼主体的规定有所突破,但此规定过于模糊,且将公民个人这一重要主体摒除在公益诉讼主体之外,不利于公益诉讼的运行。因此,采用诉的利益作为当事人适格的基础,厘清当事人适格的范围,确立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组成的多元化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将更加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

  • 标签: 公益诉讼 诉的利益 原告资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增"公益诉讼"条款。这一简单条款意义非常重大,必将为公益司法保护机制打开闸门,结束长期以来公益诉讼于法无据的尴尬局面。

  • 标签: 公益诉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门 纪要 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