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护理来讲,良好的护理措施与护理团队,是提高护理服务的基础,也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创造优质的护理环境,怎么样的护理环境才是护理人员想要的呢。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共同参与护理管理,被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中,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全面推动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效果的发展,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加可靠、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主要针对共同参与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共同参与式 护理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不足,皮肤过于娇嫩,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新生儿护理意义重大,此次就针对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方面进行探究。方法:本次主要从科室选入部分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共有102例,根据电脑软件随机分组,一部分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其他新生儿为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干预,第一类对照组新生儿实行,第二类为观察组新生儿运用,针对新生儿护理后满意程度、护理新生儿能力、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护理行为、新生儿自身等各方面因素都可导致其出现不适症状,此次针对新生儿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居多;良好的护理能够促进新生儿各方面的成长,此次就护理新生儿能力方面调查,观察组各项表现更优;医院科室运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满意程度调查,对照组有部分产妇对此次护理方案表示不满意,有对比性(P

  • 标签: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不足,皮肤过于娇嫩,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新生儿护理意义重大,此次就针对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方面进行探究。方法:本次主要从科室选入部分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共有102例,根据电脑软件随机分组,一部分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其他新生儿为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干预,第一类对照组新生儿实行,第二类为观察组新生儿运用,针对新生儿护理后满意程度、护理新生儿能力、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护理行为、新生儿自身等各方面因素都可导致其出现不适症状,此次针对新生儿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居多;良好的护理能够促进新生儿各方面的成长,此次就护理新生儿能力方面调查,观察组各项表现更优;医院科室运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满意程度调查,对照组有部分产妇对此次护理方案表示不满意,有对比性(P

  • 标签: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产妇 13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应用共同参与护理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实施共同参与方式进行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还能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能力,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共同参与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88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紧张程度、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紧张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在新生儿的护理中,采取母婴同室多的共同参与方式,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掌握水平,减轻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促进母婴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 产妇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同参与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新生儿 86 例进行护理研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共同参与母婴同室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母亲角色适应 率 和产妇满意率。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率高,对护理满意率高,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意义, P<0.05 。 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共同参与 母婴同室护理方法可显著提升新生儿预后,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取得了更好的护理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共同参与式 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产妇400例进行研究,根据新生儿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以传统护理模式处理,研究组则采取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观察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与母亲角色适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促使她们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并提高护理新生儿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是否具有积极影响。方法:从我院近三年接治的产妇中随机抽取94例,再按照接收的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即基础组47例产妇,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47例,实施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结果:基础组的产妇护理能力和满意度与实验组相比相对较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在得到有效应用后,产妇的护理能力和满意度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应大力推行。

  • 标签: 共同参与 护理能力 母婴同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对产妇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比,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有产妇人数为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经不同方式护理后,对实验组、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数据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妇 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 新生儿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应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88例产妇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指标值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护理应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除了可以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之外也可以提高产妇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可以推广。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新生儿无故夭折率几乎为零的现在,活着已经不是妇产医学中所面临的最大最严重的问题,而是更好更健康的护理和保护,吃什么,怎么喂,做什么,什么现象正常什么不正常,这些都是需要细心解决的产科母婴护理的实践问题。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便是独立完整的个体了,即使他的功能并不完善,他的器官并不成熟,他们非常脆弱,婴幼儿期间,很容易就会患上影响终生的大病,如果新生护理做的不好不完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夭折的情况出现。所以各大产科医院竞相比拼的,除了基础的母亲的生育过程和母亲的产后护理,还有新生儿的保护成长。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共同参与护理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有什么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到2020年之间的200名在岗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名在岗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有100人,然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共同参与护理管理模式。然后将两组的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护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对于自我能力的评价来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得护理文书书写情况比对照组得好,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好,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于自我能力的评价比对照组的好。结论:共同参与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可以被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共同参与 护理管理 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共同参与护理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方法 选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我院的内科护理人员68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与我院的内科护理人员68例为研究组,应用共同参与护理管理。结果 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比研究组低(P<0.05);对照组对护理管理方式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均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 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共同参与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且护理人员接受度、满意度高。

  • 标签: 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 提高内科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在产科中母婴护理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产科分娩的 120 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母婴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产妇对新生儿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模式h后,在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及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母婴同室是指在婴儿产出后,与母体安置在同一个房间内,并由母亲亲自照顾婴儿的保暖、喂养、换尿布等,同时在住院期间母子一直生活在一起,对于该医疗与其他的操作两者分离不超过一小时,该措施对婴儿而言,可有效增强母体与婴儿之间的交流,保证两者的身体健康。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顾名思义,是在母婴同室的基础下,护工又将二人共同护理的同时,护工和母亲共同参与婴儿护理的新型产后护理方式。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母婴同室的婴儿,体重回升的更快,母亲则母乳更加纯正,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羁绊也将更早开始。总知,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好,好在哪,有什么正向作用反向作用,是笔者此篇文章深入探究的核心内容。

  • 标签: 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 正向作用 反向作用 新生儿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母婴共同参与护理的效果。方法:择取出90例本院产妇进行实验观察,分娩时段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抽签法均分为常规组、观察组,45例一组,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共同参与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品质评分均比常规组更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已降低至4.44%,比常规组更低(P<0.05)。结论:母婴共同参与护理更适合作用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其护理成效良好,是较受产妇欢迎的护理方法。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母婴共同参与式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 110例于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在本院完成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顺序将对象分为常规组(前 55例,行常规母婴同室护理)与研究组(后 55例,行共同参与护理),对比两组对象新生儿 Apgar评分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对象完成护理后新生儿 Apgar评分及产妇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常规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健康评分,使产妇对护理更为满意。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 共同参与式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