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对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97膝予以透明质酸钠20mg关节注射,7-10日1次,共4次为1疗程。结果经过随访6~12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0.7%,优良率达到80.4%。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有较明显疗效,而重度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差。结论关节注射透明质酸钠是轻、中度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疗法。

  • 标签: 透明质酸钠 关节腔注射 膝关节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在人体中,关节软骨则是覆盖在关节表面上,其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并减少摩擦,有效地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和运动1。对于成熟的关节软骨来说,其抵御疾病和损伤的能力较差,并且在发生关节软骨损伤之后则难以进行有效的修复,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紊乱情况发生,使得患者受损的面积不断增加。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患者发展为骨关节炎(OA)2。OA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并且还会给社会和家庭等带来一定的负担。对于膝关节OA症状来说,患者早期受损的组织为关节软骨,然而当患者发生软骨损伤时则会加速患者OA的发展。因此,在临床上对OA患者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关节软骨保护和修复。临床上,对软骨损伤患者采用干细胞关节注射修复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详细如下综述。

  • 标签: 干细胞关节腔内注射 软骨损伤 修复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注射配合氯诺昔康痛点注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取玻璃酸钠关节注射配合氯诺西康、复方倍他米松痛点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美诺西康缓释片配合止痛膏药痛点贴用。结果5周一疗程,每周一次,治疗组30例,治愈15,显效12,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30例,治愈9,显效6,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结论玻璃酸钠关节注射联合局部痛点阻滞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玻璃酸钠 氯诺昔康 复方倍他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膝关节注射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疗的13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臭氧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臭氧组患者采取膝关节注射臭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臭氧组患者的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膝关节注射臭氧治疗,能够缓解局部疼痛,提高治疗有效果。

  • 标签: 臭氧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35例,痊愈25例,显效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电针组总有效率71.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14.28%,对照组复发率20.6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效果确切,病人容易接受。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玻璃酸钠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在本院就诊的膝关节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2只膝关节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共5次,采用Lequesne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达96.53%,随访半年后,10例患者复发,再行上述治疗,仍然有效。结论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是治疗膝关节OA的较理想的方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费用低,易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关节腔内注射 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激光联合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模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10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治疗效果,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超激光照射膝骨关节炎疼痛部位处每天1次共20min,采用B、C型探头交替照射各10min,每周5~6次,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每周1次,共5-6次为1疗程,加强健康教育、运动训练康复指导;对照组48例行玻璃酸钠注射配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后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激光配合玻璃酸钠注射并加强护理指导,可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超激光 玻璃酸钠 骨性关节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关节注射臭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关节臭氧注射和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5周后观察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改善关节症状均有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关节注射臭氧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对于早期预防关节残疾重要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腔注射 臭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膜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1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且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均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并在B超引导定位下行胸膜穿刺置管引流胸水,治疗组在放胸水后每次注入尿激酶10万U;观察两组患者胸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胸膜厚度为(1.25±0.34)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0.53)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显著高于对照85.3%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常规强化抗结核、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胸膜穿刺置管放液并注入尿激酶,是一种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安全、方便、有效、经济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积液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闭式引流 尿激酶 胸膜腔注入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
  •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mg与复方倍他米松7mg,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与8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周与8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2.0)、(5.8±2.2)、(4.2±2.3)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乃至8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关节腔注射 类风湿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复方倍他米松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的镇痛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妇产科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78例,根据随机法将她们分成EM组、PCI-FA组及MF组,给予EM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吗啡2mg,给予PCI-FA组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给予MF组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1mg,联合使用PCI-FA,观察三组患者术后6、24、48h的VAS和术后48h镇痛总体满意度情况。结果和PCI-FA比较和EM组比较,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MF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妇产科术后,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效果良好,见效快、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腔 吗啡 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以Ⅱ型胶原水凝胶为支架、兔骨髓恭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iJI注射割组织l:程软骨,探讨其在膝关肖成软骨的情况。方法以免BMSCs为种子细胞.4oCF按105/mL.的浓度接种列Ⅱ型胶原水凝胶,倒嚣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接种的细胞形态,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选取2个月龄新两鼍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n=6):A组在兔左膝关节植入装载Ⅱ掣胶原水凝胶-BMSCs复合物的扩散盒,B纰在兔左膝关节植入装载单纯Ⅱ型胶原水凝胶的扩散盒。术后4周行左膝关节MRI检查;术后8周处死动物,通过组织学观察扩散盒中复合物作膝关节的转归情况。结果Ⅱ型胶原水凝胶一兔BMSCs复合物体外培养1h后细胞呈规则圆形,分布均匀,胞浆染成株黑色;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术后4周A绀与B绀MRI检查均可见游离的扩散盒影像位-3:外侧间室后方,形状完整无破损。术后8周A组HE染色见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大部分让圆形或椭圆形,胞核深染,基质呈均一的粉红色;蕃红O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大量圆形、椭圆形细胞分布.周围基质呈中到强阳性、术后8周B组HE染色呈弱阳性粉红色云雾状,其中无清晰可辨的细胞结构;蕃红O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阴性。结论Ⅱ型胶原水凝胶-BMSCs复合物能够在体生成透明软骨样组织,为其下一步往体修复大动物关节软骨缺损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胶原Ⅱ型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颅感染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对15例颅感染患者采用丁胺卡那霉素80.0mg,每次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经腰椎穿刺鞘注射,1次/天,至患者体温及脑脊液中白细胞恢复正常。结果治愈10例,好转4例,死亡1例,病死率6.0%,预后良好率达94%,结论丁胺卡那霉素鞘注射治疗颅感染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丁胺卡那霉素 颅内感染 鞘内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75例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检查和关节镜辅助固定手术,辅助中药治疗及早期功能恢复锻炼,随访时间为6~14个月,平均10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正常,自主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6%。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折切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内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骨折的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28例跟骨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单一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螺钉克氏针联合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皮肤切口愈合,无坏死,感染,或腓肠神经损伤。平均8周﹙7-10周﹚后,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平均4.3个月的时间﹙3-7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小的单一的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对跟骨关节移位性的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和最小损伤性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微创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应用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或采用保守治疗而确诊的26例子宫切口妊娠(CSP)患者,本组患者均进行经腹及阴道超声检测,比较分析两种超声方式的检测图像、表现及分型,评价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腹及超声CSP的诊断率为65.38%(17/26)和96.15%(25/26),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P<0.05)。结论超声检测在CSP的早期诊断中可清晰展现患者切口妊娠的范围、具体位置以及子宫肌层的供血情况,并可动态观测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腔内超声 子宫切口妊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止血芳酸注射治疗蛛网膜下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蛛网膜下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止血芳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对蛛网膜下出血患者采用止血芳酸注射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止血芳酸 脑血管痉挛
  • 简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和适应证广等优点[1,2]。但EVAR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据EUROSTAR的大宗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6%~27%,约有10%~30%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需要再次施行某种治疗。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大约有25%患者发生漏[3]。White等[4]于1997年最早

  • 标签: 内漏 ENDOVASCULAR 传统开放手术 腹主动脉瘤 术后并发症 ANEURY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