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根治性手术和放疗会有满意的效果,然而晚期(IIb-IVa)、复发及转移性宫颈癌对各种治疗手段都不敏感。重组人内皮(恩度)是一种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药物,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本文为重组人内皮治疗宫颈癌的研究总结。

  • 标签: 宫颈癌 重组人内皮抑素 抗血管生成
  • 简介:作者简介马强(1987.7-)男,汉,本科,检验师。主要从事风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讯作者唐中。摘要血管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皮(ES)和血管(AG)是内源性血管发生抑制剂,能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血管发生的作用。本文就它们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对RA血管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 内皮抑素 血管抑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内皮和VEGF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的46例HCC切除标本中内皮和VE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随机资料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SD—t检验或TamhanetS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皮主要见于H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11±0.02、0.14±0.01、0.09±0.01,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8±1.2)×10^4、(3.8±2.2)×10^4、(0.9±0.4)×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7.927,P〈0.05)。VEGF主要见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OD分别为0.13±0.02、0.12±0.02、0.11±0.02,IOD分别为(5.4±3.1)×10^4、(3.9±2.5)×10^4、(3.0±3.0)×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强,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1,8.723,P〈0.05)。内皮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669,P〈0.05)。VEGF不影响术后复发时间(t=0.892,P〉0.05)。结论内皮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与HCC预后有关,可作为HCC的预后判断指标。VEGF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但无法作为HCC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内皮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就内皮的作用机制及疗效进行相关的叙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内皮抑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表达及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和12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内皮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水平,14例健康者血清做对照。结果:内皮主要见于肿瘤组织细胞质。正常口腔粘膜中内皮表达率为7.15%,口腔鳞癌组织中内皮阳性率为76.44%,其中G1、G2、G3级阳性率分别为47.21%、79.17%、90.90%,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水平(49.62±1.72)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5.60±0.37)ng/mL(P〈0.05),TNM分期III、IV期肿瘤患者血清内皮水平显著高于I和II期(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肿瘤分期、分级相关,检测内皮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恶性程度。

  • 标签: 口腔鳞癌 内皮抑素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的血清内皮(ES)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南京梅山医院COPD患者120例和健康志愿者50例,检测血清ES的含量;并进一步分析血清中ES与COPD分级、肺功能、血气分析及炎症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同时,比较抗炎治疗前后COPD患者血清ES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OPD组血清ES均明显增高(P<0.01),急性加重期COPD组血清ES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P<0.01),GOLD Ⅲ-Ⅳ级患者血清ES水平明显高于GOLD Ⅰ-Ⅱ级(P<0.01)。无论在稳定期还是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中,血清ES水平与炎症相关指标CRP和VEGF均呈正相关(P<0.05),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和FEV1/FVC(%)呈负相关(P<0.05)。而且,抗炎治疗后COPD患者血清E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COPD患者血清中ES水平明显增高,通过检测血清ES的水平可以预测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内皮抑素 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内皮(Endostatin)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12眼,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兔CNV模型,其中两组分别以浓度为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点眼,4次/d,连续19d,并以生理盐水点眼作对照.CNV生长面积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实验组自第7d开始CNV平均生长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CNV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新生血管明显稀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炎性细胞成分及浸润程度相似.结论浓度10μg/ml、50μg/mlml重组内皮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而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重组内皮抑素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肝癌患者治疗中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计抽取 90例肝癌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将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实施放疗治疗,研究组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放疗治疗,分组对比 9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以及治疗后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对比来看,研究组 HIF-1α高于对照组, 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肝癌患者治疗中在放疗治疗的同时配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放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血管内皮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5例,随机分组实验A组和对照B组。A组患者接受全脑调强放疗联合血管内皮治疗,其中A组内根据不同给药时间分为a、b、c三组(每组10人),B组患者仅接受全脑调强治疗。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VEGF-2的浓度变化,按照RESIC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76.2%,临床获益率89.4%;B组临床总有效率65.3%,临床获益率75.8%。A组、B组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为(79.8±6.7)%、(67.2±7.6)%(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7.2%(P<0.05);而中位肿瘤无进展时间分别为11.3个月、10.9个月(P>0.05)。血清中VEGF-2浓度变化分别为(0.23±0.04)、(0.09±0.12),(P<0.05).但VEGF-2浓度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406,P>0.05,A组中不同给药时间的三组中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血管内皮治疗肺癌脑转移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无明显副反应。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血管内皮抑素 全脑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肝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4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而试验组患者采取TACE联合人血管内皮抑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肝外转移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为11.90%;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47.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转移情况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能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降低复发和转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 血管内皮抑素 临床疗效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度在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评价其局部灌注给药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恩度单药间断给药组(A组60mg/次,第1,4,7天),恩度单药连续给药组(B组30mg/次第1-6天),对照组(C组单纯胸腹腔置管引流),评价近期疗效、患者生活质量(QOL)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R4例(1/5,20%),PR5例(1/425%),SD6例(3/10,30%),PD5例,(1/4,25%);B组CR6例(3/10,30%),PR10例(1/2,50%),SD3例(3/20,15%),PD1例(1/20,5%)。客观缓解率A组45%,B组80%,B组较A组客观缓解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A组47天,B组63天,B组较A组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A组50%(1/2),B组为85%(17/20),B组较A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结论恩度胸腹腔灌注给药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胸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腹腔积液 腔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恩度)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腹腔积液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后,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60毫克,顺铂40毫克D1,4,7,三次为1周期;对照组单用顺铂40毫克腹腔注射D1,4,7,其余同试验组。按照WHO胸腹水疗效评价标准和NCI-CTCAE4.0标准分别评估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65.7%和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是94.2%和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有改善的趋势。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心脏毒性,恶心呕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恩度)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顺铂 恶性腹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抑制(ES)和血管(AS)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义乌市中医医院眼科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60例(60眼)和对侧健康人球结膜组织60例(60眼)。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翼状胬肉组织和健康球结膜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测量翼状胬肉组和对照组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结果HE染色:健康球结膜组织基质层为结缔组织,上皮层为柱状上皮。翼状胬肉基质层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血管周围见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35±0.12)、(0.62±0.17)]均高于对照组[(0.13±0.08)、(0.16±0.09)](t=11.816、18.524,P=0.000、0.000)。复发组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63±0.15)、(0.87±0.21)]均高于初发组[(0.22±0.11)、(0.45±0.16)](t=17.073、12.323,P=0.000、0.000)。翼状胬肉组织中ES与AS呈正相关(r=0.571,P=0.000)。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水平升高,ES和AS可能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复发过程。

  • 标签: 翼状胬肉 抑制素类 血管抑素类 内皮细胞 复发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重点及难题。恩度做为全球范围内首例被研发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是一种多靶点的血管内皮抑制剂。恩度能够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加速其凋亡,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血供,达到延缓、阻止肿瘤生长的目的1。恩度联合化疗的疗效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验证,2006年被《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收录。近年来,恩度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的治疗中。本文就近年恩度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仅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5、30d血清VEGF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P〈0.05);观察组术后VEG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而对照组术后VEGF表达水平逐渐上升(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可影响原发性肝癌血清VEGF表达水平,推测其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2.2生活质量评价42例患者中治疗后有20例(47.6%)QOL改善,42例患者中治疗后有20例(47.6%)QOL改善,恩度联合一线化疗8例

  • 标签: 临床观察 例临床 内皮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顺铂治疗90例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通过交替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45例:单独实施顺铂治疗;观察组45例:予以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顺铂治疗。比对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与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性68.89%高于比对组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与比对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予以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顺铂效果确切,治疗安全性高,可行性强,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顺铂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恶性 胸腔积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在护理观察方面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肿瘤缩小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8.3%;观察组患者肿瘤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化疗 晚期恶性肿瘤 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