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简单的生理需求发展到生物—心里的医学模式,更要求护士能够采用先进的理念来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并起到良好的治疗性沟通作用。方法心理护理已变成必不可少的护理方案,尤其对于危重的患者,身体的创伤和疾病的折磨已经令他们苦不堪言,再加上环境等特殊原因也可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及病情的加重。结果因此,心理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照顾危重的患者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会因为突然病重而出现愤怒、否认、焦虑不安,还有的患者因为身在监护室的缘故而抑郁绝望,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心强,对此,我们应达成共同的目标,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既可以使患者获得慰藉,也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增加安全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危重症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60名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每天经鼻饲管向患者体内输注一定量的肠内营养液,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观察统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连续输注15d后,测定患者血清内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尿素氮含量,与进行肠内营养前作出对比,判断患者的营养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患者血清内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尿素氮含量有所降低,其中以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升高变化最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在应用期间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内科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产科危重患者,对其抢救措施以及麻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产科危重患者7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与麻醉措施。结果69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抢救与麻醉之后,临床全部治愈,其中1例产科危重患者临床表现出妊娠合并肾衰竭的情况,最终死亡。结论在对产科危重患者准备进行抢救时,针对全部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管理、医护之间密切配合、对抢救流程进行具体规范、娴熟的抢救技术以及早期采取预防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措施,可以为确保临床抢救成功以及患者生命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产科 危重症 抢救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老年内科危重病例的病情特点和死亡原因,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积累经验。方法收集入院后60岁以上老年人因各种原因救治无效的死亡病例42例,通过对入院诊断、检查、治疗和病情恶化后抢救过程、死亡原因等方面的分析,讨论和总结死亡病例的特点、救治经验以及有待改进的知识和技术。结果在两年中住我院内科总病例数为4312例,抢救病例517例,住院期间死亡的老年人42例,死亡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0.97%。其中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者14例,占死亡病例的33.3%,其余大部分在入院两周内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有猝死(12例,28.6%),脓毒症(9例,21.4%),心肌梗死(3例,7.1%),窒息(5例,11.9%),跌倒(3例,7.1%),肺栓塞(3例,7.1%),脑出血(3例,7.1%),代谢紊乱(5例,11.9%)。结论应加强老年人危重患者在急诊和入院时的快速诊断和处理能力,入院后的监护措施和系统分析、处理方法应规范化,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需从加强护理入手。

  • 标签: 老年人 危重症 死亡 分析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在1973年被报道至今,多年被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最近几年,血液净化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早已被广泛运用在各种危重病例的急救中,且在国外ICU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临床应用范围早已超过了肾脏替代治疗领域。本文将对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非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探讨血液净化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 危重症病人 非肾脏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危重高钠血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了来某医院接受治疗的39例患者。结果37例子患儿痊愈。结论在治疗高钠血症的同时还应该对其他的并发症进行监测并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

  • 标签: 儿童 高钠血症 病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老年危重患者在ICU的监护。方法选取全麻术后转入我科的老年危重患者22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术后各系统变化,采取严密监护措施。结果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95.45%。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针对全麻术后老年危重患者,给予严密监护和积极抢救措施,降低术后危重患者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疾病康复水平。

  • 标签: 全麻术后 危重症 老年人 ICU 护理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ICU危重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ICU室40例置管的患者,共收集48根导管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患者相关的导管感染。结果:有14根导管经细菌培养呈阳性,其阳性率是35%,并培养出阳性菌株共17例。结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与正确操作,并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的发生,确保置管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ICU危重症 导管相关感染 感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高浓度静脉补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至213年12月41例危重低血钾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浓度补钾组(对照组)20例和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补钾组10%氯化钾20毫升+生理盐水20毫升经静脉微量泵匀速补钾(治疗组)21例,比较两种补钾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补钾能更好纠正患者低血钾(P<0.01),无高血钾发生。结论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输钾对危重低钾患者有较好的补钾疗效,而且是安全的。

  • 标签: 危重低血钾 高浓度静脉补钾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危重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接诊的急危重孕产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特有疾病是急危重患者的主要病症,其中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4.17%;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为27.50%;产科出血的主要诱因按照发生比例排序,分别为异位妊娠(75.61%)、宫缩乏力(14.63%)、胎盘因素(9.76%);急危重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31.67%)明显低于正常孕产妇(76.22%),而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危重孕产妇的临床抢救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积累,尤其应重视产科出血,提高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及早期重症筛查率,是降低急危重发病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临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耳温计在危重患者使用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测量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危重患者,采用红外线耳温计进行测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体位、局部创伤、冷敷、输液等对体温测量值的影响。结果红外线耳温计与肛温测量结果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及颜面部手术、颈部冷敷、加温湿化器的使用、脑损伤、性别对耳温测量结果的具有影响(P<0.05),不同卧位间耳温测量结果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耳温计可安全用于危重患者体温的监测,但其受一定因素的影响,临床使用中应掌握正确使用方法,以获得准确、安全、有效的体温。

  • 标签: 红外线耳温计 体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缝隙护理在危重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监护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高,服务态度满意58例(96.6%),技术水平满意59例(98.3%),健康教育满意60例(100%),关爱产妇满意55例(91.6%),心理支持满意52例(86.6%);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低,服务态度满意41例(68.3%),技术水平满意37例(61.6%),健康教育满意40例(66.6%),关爱产妇满意26例(38.3%),心理支持满意51例(51.6%)。结论在危重监护病房中应用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另一方面,对部分特殊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危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脑部疾病治疗的27例病患,对本次参加实验的所有病患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对其颅内压进行有创监测,即将微型的传感器植入病患颅内进行监测,分别使病患进行平卧,后将床头抬高,分别为10°、20°、30°、40°等进行监测。结果在床头处于0到40°之间时病患的颅内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病患的平均动脉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当床头高度在0到30°时,病患的脑灌注压有上升趋势,但床头高度超过40°时,成下降趋势。结论体位是影响危重病患颅内压、脑灌注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将病患的床头抬高30°左右对于病患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体位,不仅可以有效的使颅内压降低,同时还可以使得血压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常数值,避免脑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降低病患在手术后由此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 标签: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48例重症脑梗死为例,将其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不同时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蛋白、TSF、MAMC以及胃肠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有效改善,同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脑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ICU危重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比两组转科时的抑郁、焦虑程度。结果研究组转科时抑郁得分(45.62±11.58)分,对照组得分(62.38±10.99)分,P<0.05;研究组转科时焦虑得分(46.41±9.75)分,对照组得分(63.17±9.82)分,P<0.05。结论心理评估可有效的对ICU危重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判断,以此为依据提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 标签: 心理评估 心理护理干预 ICU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0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84例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特殊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通气后的存活率达到97.6%,比对照组患者(83.3%)高,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特殊护理后的PaO2比通气前显著提高,而PaCO2则显著降低,同时比对照组患者提高和降低的幅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特殊的护理,能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大幅度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支气管哮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重症患者27例,危重患者18例,均有发热、咳嗽的临床症状,肌肉痛、咽痛、呼吸困难、肺炎等是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出现意识改变、严重消化道症状和肾功能损害。18例危重患者中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10例,热程为7—18d,平均热程10.2±6.1d。其中41例重症病人均治愈出院,且肺部阴影吸收良好,无显著后遗症,1死亡4例,3例与基础疾病相关。结论甲型H1N1重症危重患者需要精细化的临床治疗和对症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

  • 标签: 甲型H1N1 临床特点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探究式教学在急危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重症监护模块教学中,对实验组108名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对对照组103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并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大多数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结论]探究式教学应用于急危重护理教学受到学生欢迎,可提高成绩。

  • 标签: 探究 急危重症护理学 重症监护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