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青年进行曲》,

  • 标签: 冼星海 小提琴奏鸣曲 音乐学院 抗日救亡运动 《游子吟》 勤工俭学
  • 简介:在中国,冼星海的名字和他的歌曲家喻户晓。近几年在筹建冼星海纪念馆的过程中,不时有同志提出一些有关冼星海历史的“实证”问题,笔者拟根据目前的史料作一梳理,以飨读者。

  • 标签: 冼星海 纪念馆 史料
  • 简介:我认识冼星海同志是在一九三九年五月。那时我从部队调到延安,通过组织的介绍进入鲁艺。初时,因为乡音关系,我结识了广东同乡李鹰航、梁寒光、李凌、常虹等同志。李鹰航、梁寒光那时已毕业留校当研究生,他们住在鲁艺球场边的器乐组宿舍。我喜欢打球,经常在打球后到他们那里去休息,而星海同志正住在球场侧山坡上教员宿舍的窑洞里,他看见我们打球,也常来参加。我们组织了基本上由广东同学为主的九人球队,星海同志因对排球特别感兴趣而成为我们的队友。记得最后一次也是印象最深的一

  • 标签: 忆冼星海 李鹰航 梁寒光 《黄河大合唱》 李凌 八路军进行曲
  • 简介:本文就冼星海在海外的几段经历,如冼星海在澳门、新加坡、法国、苏联等地的诸多史实不详带来的疑问,提出思考与建议:尊重历史,首先就要端正研究观念;沿着冼星海生活的轨迹,拍摄一部专题纪录片;在拍摄完成专题纪录片的基础上,修订、完成冼星海年谱;整理、出版冼星海的全部作品,包括曲谱和音响,让冼星海的理想变为现实。

  • 标签: 冼星海研究 海外实地调查 专题纪录片
  • 简介:4《风》的诞生巴黎的初冬,格外寒冷。一个周末的晚上,已是夜深十点了。寒风呼啸着,扑向大街上稀稀疏疏的行人。冼星海茫然地走在寒冷的大街上。他刚从国际工会的俱乐部里看完电影出来。那里,刚放映了一些关于中国的纪录影片。他是多么渴望能从影片中得到有关祖国的好消息啊!可是,同经常一样,今天看到的又是祖国的灾难、咆哮着、吞没着祖国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大洪水;成群结队的无家可归,赤身露体的祖国灾民,高高地悬挂

  • 标签: 冼星海 赤身露体 《风》 悲剧气氛 大诗人杜甫 色彩性
  • 简介:1913年十八岁7月发表书法专论《中国书学略谭》,刊广州岭南大学附中《惺社》社刊。1927年二十二岁春季作纪念亭(惺亭)应选工程图一幅,该亭是1928班“惺社”赠建母校岭南大学的纪念物,后来纳、未刊印收集。1928年二十三岁3月30日发表封面设计,刊岭南大学校刊《南大思潮》创刊号。同日发表填词《如梦令·春思》,刊岭南大学校刊《南大思潮》创刊号。春季发表散文《纪念曲的断片》,刊岭南大学附中校刊《岭中》。196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洗星海专辑·二》。

  • 标签: 冼星海 中国音乐 唱曲 岭南大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二部合唱
  • 简介:同句作齐唱。二部合唱曲《我们的队伍往前走——为华北歌咏队而作》(廉殷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春季作抗战军歌《一六○师歌》(华振中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同季作抗战军歌《六十军之歌》(安娥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同季作劳动歌曲《打椿歌》。据湖北泥工号子改编。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4月1日作齐唱、二部合唱曲《胜利的开始》(田汉词)。后在武汉抗战献金音乐会上,由作曲者指

  • 标签: 冼星海 中国音乐 二部合唱 唱曲 钢琴伴奏 歌曲集
  • 简介:流传一世,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斗争,具有民族特征的《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于1935年11月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时,创作的一部划时代,经典性的伟大作品,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之一。

  • 标签: 中国人民 母亲 延安 冼星海 中华民族精神 黄河大合唱
  • 简介:由于生活的坎坷、在国内外的漂泊,冼星海32岁仍然未婚的事,成为了其寡母心中长久的牵挂。1937年冬天冼星海在武汉的歌咏活动里结识了小学音乐教师钱韵玲,数月后才得知她是已故著名学者钱亦石的女儿。经历了与他人数度的感情波折后,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日益亲近,1938年7月20日在武汉举行订婚礼.22日刊登了订婚启事。共赴延安的旅途中,这年10月他们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旅行结婚”。

  • 标签: 冼星海 钱亦石 钱韵玲 婚恋录
  • 简介:<正>第二节、聂耳及其音乐创作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出生于云南玉溪的一个中医家庭。四岁丧父,过着清贫的生活。一九一七年入学,并开始显露出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学会了吹笛子,演奏二胡、三弦及月琴等民族乐器。一九二五年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当时一方面正值连年的封建军阀混战,一方面又是“五卅”运动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高涨的年代。这种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环境,给年轻的聂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留下了不

  • 标签: 冼星海 音乐家 聂耳 “五卅”运动 反帝反封建 音乐创作
  • 简介:抗战初期,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武汉三镇。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始终站在这场抗战歌咏运动的前列,为推动武汉和全国的抗战歌咏运动作出卓越的贡献。他的许多活动都与武昌有关。

  • 标签: 冼星海 战歌 武昌 人民音乐家 抗战初期 抗日救亡
  • 简介:建立冼星海个人资料库,将有关冼星海的各类文献载体进行收集、整理及开发利用,对弘扬冼星海精神,配合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对学院教学。科研的发展,对冼星海研究的深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冼星海 资料库 教学科研
  • 简介:在谈到歌曲问题时,人们常说,优美的音乐使歌词长上了翅膀。这话当然不错。但是仅此而巳,似乎还嫌不足。作为歌曲形象,应该是歌词——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的辩证结合。歌词——文学形象为音乐形象提供了基础、大体的界定和制约;音乐形象又对歌词——文学形象进行宣染、烘托和升华,为其灌注生气。一首成功的歌曲,其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既相对独

  • 标签: 聂耳 冼星海 文学形象 词作者 码头工人歌 学堂乐歌
  • 简介: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为什么经久不衰?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为什么冼星海的抗战歌曲还活在人民的心里和唱在群众的口头?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冼星海的音乐艺术具有大众品格。当今的歌曲,什么金曲、榜曲、走红曲,为什么好多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甚至于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原因是它们缺少大众品格。一些所谓“流行歌曲”,只是在某个小圈子里流行;一些所谓“歌曲排行榜”,也只是少数人在那里编排。重温冼星海关于音乐艺术大众品格的论述,恢复新音乐的优良传统,对于改变我们今天音乐界的尴尬局面,是很迫切、很必要的

  • 标签: 民歌研究 大众化 救亡歌咏 新音乐运动 音乐艺术 冼星海
  • 简介:纪念空间具有唤起和重构集体记忆的功能。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冼星海纪念政治空间、日常空间和教育空间的多维生产,成功塑造了大众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集体记忆。但全国缺乏统一规制的纪念空间设置,尚未能完全释放冼星海纪念空间应有的深刻文化内涵。

  • 标签: 冼星海 纪念空间 集体记忆
  • 简介:本文认为,冼星海所创作的每部声乐作品都有其独特、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这一些形象是和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联系在一起的.他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音调,力图把革命的内容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以及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作品具有深刻的表现力、感人的旋律,富于声乐效果.

  • 标签: 艺术特色 音乐形象 民族气派 战斗传统
  • 简介:冼星海全集》编辑工作刍议(上)戴鹏海10卷本巨著《冼星海全集》的出版,不仅是我国音乐界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一件“功在当代,福荫后世”的大事。我有机会通读《全集》,在受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全集》编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又以1、2、7这三卷的问题...

  • 标签: 冼星海 编辑工作 阿拉木图 塔什干 国立音乐院 音乐传习所
  • 简介:<正>由于资料不足,我们对星海同志在苏联时期的情况,在某些细节上还了解得不够清楚。我在苏联的时候有机会读到他给作曲家格里艾尔的一封信的底稿,这是他用英文起草而请人译成俄文的。写信的日期是1945年10月2日,即在他去世前的28天。那时他已在重病之中,但读了信后仍然使我们感受到他的生命之火在旺盛地燃烧着,感受到他对于祖国和人民

  • 标签: 作品 劳动人民 巴黎 冼星海 法国 民族解放
  • 简介:几十年前,我曾一度参与歌曲的征集和编选工作,并习写歌词,与多位作曲家有过合作。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在中国新音乐史上,词曲作者有两对堪称典范的黄金搭档,那就是田汉与聂耳、光未然与冼星海。直到1998年,我才有幸与这四位前辈中当时尚健在的张光年有了当面请教的机会。

  • 标签: 冼星海 光未然 抗战 1998年 编选工作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