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民事司法实践中的诉讼迟延现象催生了准备程序制度。作为程序准备方式与制裁间的重要联结概念,诉讼促进义务正当化了准备程序制度。准备程序涵括攻击防御方法、逾时提出、迟延诉讼、因果关系以及归责事由等五要素。我国准备程序制度具有被限制的正当性,应通过分级排列诉讼资料预告法院的方式实现诉讼促进义务的具体化,将准备程序的性质界定为一般诉讼促进义务之违反,合理构筑准备程序权要件的该当性。我国准备程序制度的程序设计应适用强制制度,强化法官对具体事项的释明义务,对权要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宜采取保守姿态。

  • 标签: 准备程序失权 诉讼促进义务 集中审理原则 失权要件
  • 简介:准备程序□王福华陈秀英一、准备程序概述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赋予当事人以充分的辩论,是排除法院恣意裁决,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12条虽然明确了辩论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辩论流于形式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对于当事人在开庭审...

  • 标签: 准备程序 双方当事人 民事诉讼法 大陆法系国家 英美法系 民事诉讼程序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中随时提出主义的证据提出方式已经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弊病,其原因在于民事诉讼中没有建立证据制度.建立证据制度是由诉讼程序的不可逆性决定的,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建立证据制度关键在于合理划定证据的临界点;超过期限的,若无正当理由将失去效力,法院不予采纳;同时,还要强化当事人收集、获取、保全证据的能力.

  • 标签: 证据失权 举证责任 举证能力 立法构想
  • 简介:审前准备程序对提高诉讼质量、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应对审前准备程序进行改革,审前准备程序应依照案件的内容,适用不同的规则和举证时限;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审前准备程序.

  • 标签: 审前准备程序 意义 改革与探索 再思考
  • 简介:动产恶意制度对物行为无因性规则的辅助,  三、恶意规则对物行为无因性理论的矫正,恶意制度则可以矫正物行为无因性条件下的动态交易安全原则的缺陷

  • 标签: 价值分析 失权 恶意失
  • 简介:一、苏共引发的民主与周期率问题思考黄炎培先生1945年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提出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为表现形式的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同时,还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当时毛泽东就肯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

  • 标签: 失权 表现形式 历史周期率 苏共 民主化改革 戈尔巴乔夫
  • 简介:比较研究外国的相关法律制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改进本国的法律.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民事诉讼都将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民事诉讼活动也由偏重开庭审理转向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我国民事诉讼法尚未确立审前准备程序,导致司法实践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研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无疑有助于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确立和完善.

  • 标签: 民事诉讼 审前准备程序 比较研究 外国 法律制度
  • 简介:2016年6月的一天,老周夫妇的独生女儿突然死亡。而就在事发前半个月,女儿刚与结婚不到两年的丈夫离婚,外孙小军出生还不满百天。

  • 标签: 隔代探望权 老人 女儿 离婚 丈夫 结婚
  • 简介:年过六旬的许老夫妇痛失独子,令人欣慰的是,怀孕的儿媳感念亲情,为不让老人伤心,最终在老人的祈盼下同意产下遗腹子。谁知,孙子降生后,老人在看望孙子过程中。与儿媳屡屡发生冲突,致使其探孙受阻。为了能继续探望孙子,许老夫妇只得向法律求助。

  • 标签: 老人 探望权 孙子 儿媳 法律
  • 简介:[关键词] 审前准备程序 当事人主义 职权主义 理念转变,二 其他国家审前程序理念的相似点的归纳英美法系的国家审前程序模式大都采取当事人进行主义,具体法律程序模式便是相应进入到诉讼第一程序----审前准备阶段

  • 标签: 准备程序 审前准备 我国审前
  • 简介:仲裁程序选择是当事人的重要权利。对此项权利,现行法律规定得很不完善。我国应通过修改相关法律,从裁决机构选择、裁决程序选择、裁决参与人选择等方面完善我国的仲裁程序选择制度。

  • 标签: 仲裁程序选择权 仲裁协议 程序转换
  • 简介:<正>——问题得到解决,不是通过提供新的信息,而是通过安排我们早已知道的东西。——维特根斯坦引言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既可以由法院自行提起,也可以由检察机关提起。也就是说,对于某一业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无论是作为中立裁判者的人民法院,还是作为追诉者的检察机关,如果发现该判决或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就可以依法启动再审程序。显然,与西方各国的再审程序相比,我国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刑事再审程序 检察机关 启动权 被告人 人民法院
  • 简介:作为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类型之一,证据的运用直接决定该制度应有功能的发挥及预期目的的实现。此文以发展的眼光对证据制度的内涵和功能进行再认识.对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证据的应有范围及规则的具体运用提出相关建议,进而完善相关规定,使该制度达到推进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目的。

  • 标签: 民事诉讼 证据失权 举证时限 审前准备程序
  • 简介:在语义上,''一词,有多种用法。法律语境的'',系部门法用语,我国法理学上并无提取公因式的概念。是被作为'类概念'使用的,是对权利被限制或剥夺这一类现象进行概括的构词。不同类型现象的法理可能是各异的,对失信被执行人现象的研究,应基于制度规范与司法实践,探讨该类现象的法理。失信被执行人是具有履行已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能力而拒不履行该义务的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的类型涉及平等、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以及社会经济权利。虽然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权利进行限制具有正当性,但是,罚当其过,失信被执行人的必有其限度。违反比例,即是过当的。在人权视野下,人性尊严绝对不可限制。惩戒仅是手段,救济与终结,都通往失信被执行人的终点。经由救济或终结,得以解除,失信被执行人最终走向解放。

  • 标签: 失信被执行人 失权 正当性 限度 解除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行的"一步到庭"产生了很多问题,由于开庭审理前没有进行争点整理和证据固定,很容易造成案件多次开庭审理,严重影响了司法效率。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我国民事诉讼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现阶段采取以偏向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辅之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为基本思路,增加答辩和证据制度,在一定情况下发挥法官的释明,构建中国特色的审前准备程序

  • 标签: 民事审前程序 一步到庭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借鉴 程序正义
  • 简介:(3)对于庭审前准备程序中进行证据保全的法官是否可以参与法庭审判,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庭审准备程序中却并未规定证据保全的具体程序,而且其庭审前程序也相应设置了将证人出庭落到实处和其他有关进行证据准备程序

  • 标签: 准备程序 刑事案件庭审 前准备
  • 简介:本文运用比较方法,以美、法、德三国为代表对国外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进行了若干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外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况。第二部分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第三部分运用美国法理学家萨默斯的程序价值理论对国外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展开论述。对国外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研究是我国诉讼法学领域新近颇受关注的课题,笔者谨以此文作抛砖引玉之举。

  • 标签: 审前 准备 证据 争点
  • 简介:从立法和司法现状看,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法官庭前预断没有被排除,控、辩双方地位严重失衡,简易审判程序设计不够合理、案件繁简分流不畅,审前准备起不到明确争点、整理证据从而为庭审集中、高效地进行提供保障作用。现行职权主义模式的审前准备程序与控、辩式庭审方式之间存在着机制冲突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应当以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提高公正和效率为审前准备程序改革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模式的审前准备程序

  • 标签: 刑事诉讼 审前准备 缺陷 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