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园,刘夏(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4)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09-05-15
  • 出处:《中外企业家》 2009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刑法规范的解释适用,究竟应当从形式角度还是实质角度进行,将从刑法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学说之争入手,通过分析比较提出应当提倡刑法实质解释论的观点。实质解释论更好地解决了罪刑法定原则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之间的冲突,有效地贯彻了罪刑法定原则;有利于实现实质正义和刑法的安定性。在刑法实质解释论运行方面,主张发挥法益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解释目标的机能,并以保险诈骗罪为例进行阐述分析。
  • 简介:刑法实质解释刑法形式解释之间不是完全独立方法论,而是呈现对立统一关系。刑法实质解释有利于解读犯罪构成内涵,也有突破罪刑法风险,对刑法实质解释适用界域应合理定位。从刑法实质解释与犯罪构成关系看,刑法实质解释一般出现在法律疑难案件中。刑法实质解释结论不但要符合刑法规范与立法精神,还要与公众认同相一致。

  • 标签: 刑法实质解释 刑法形式解释 罪刑法定 公众认同
  • 简介:摘要:关于形式解释实质解释分歧,在理论上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在德日刑法理论当中,传统维度形式解释实质解释之争,主要聚焦在构成要件层面。而我国形式解释实质解释之争,更多刑法理念差别,二者在理论上分歧不在于要不要实质判断,而在于在哪个阶段进行实质判断,以及如何看待、填补、由谁填补刑法漏洞,何种解释更容易实现“排除不当罚行为”目标等问题。笔者在通过梳理形式解释论者和实质解释论者在具体问题上不同观点基础上,并从我国国情出发,认为,只有在形式这一层面上做好,那么追求实质东西才有意义。因此,面对形式解释实质解释不同路径选择,形式解释更适合当下中国。

  • 标签: 形式解释 ,实质解释
  • 简介:<正>晚近以来,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正在成为刑法解释学中一个热点问题,而陈兴良教授与张明楷教授分别发表《形式解释再宣示》与《实质解释再提倡》更是使两种解释论之间对峙进一步加剧。然而,本文却试图说明,这一对峙是虚构,这两种解释论,无论是从解释结论看,还是从定罪思路看,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差别。人们在一些具体案件上争议来源于他们在信念体系与价值观念上实质性分歧,而与解释立场并无关系。从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不过是一种学术姿态上分歧,或者说,是一种口号之争。此外,本文还将揭示,这种口号

  • 标签: 刑法解释学 解释论 陈兴良教授 违法性 张明楷教授 刑法条文
  • 简介:<正>在我国刑法学界,张明楷教授最早提出了开展"学派之争"重要性:"为了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昌盛,我国刑法学界应当开展学派之争,从而克服当前盛行、没有理论根基、没有基本立场低水平争论。"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问题,正是当前我国刑法学界关注一个重大争议问题。

  • 标签: 刑法解释 解释论 张明楷教授 社会危害性 法益 罪刑法定原则
  • 简介: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主要分歧在于,对语义范围不同厘定,形式解释结论多接近词语核心意思,而实质解释结论多在语义最大范围边界徘徊。罪刑法定以保障人权为宗旨,保证人们预测可能性是其根本所在。分析预测性可能性工具是常识、常情、常理,由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获知。形式解释论立足于常识,人们凭借生活经验较易直观感知,而实质解释权威性源自抽象逻辑推理,建基于个人价值判断之上,较难达成一致共识,不利于保证一般人预测可能性。

  • 标签: 罪刑法定 形式解释 实质解释 预测可能性
  • 简介:刑法学中关于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争议变得越来越热,其中形成了以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为代表形式解释论派别和以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为代表实质解释论派别。2010年两位教授先后发表文章《形式解释再宣示》、《实质解释再提倡》更是将两者之争推到了高峰,实质解释论者将形式解释论视为法条主义,形式解释论者则将实质解释论视为是脱离法条。在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应当坚持形式解释论。此外,笔者还从形式解释实质解释视角对当下热门案件(赵春华案)做一个解读。

  • 标签:
  • 简介:<正>一、形式解释实质解释概念在法理学中缺位在刑法学领域,虽然也有关于解释目标上主观说、客观说争论,然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却被更频繁使用,形成了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两种对立解释立场或者思路。刑法多数基本问题争议都是围绕形式解释实质解释展开。在大陆法系国家,在犯罪论上存在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根本对立,与

  • 标签: 解释论 刑法解释 犯罪论体系 通天塔 刑法学理论 主观说
  • 简介:在诠释学语境之下,刑法解释是一个诠释性概念,是指正义理念、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相互对应。刑法解释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统一体,两者不可缺一。刑法解释必要性,实际上是刑事法治和司法实践要求,而刑法解释可能性,则是司法运作和实现法治基础。

  • 标签: 诠释学 刑法解释 客观性 主观性 必要性
  • 简介:实质解释论为了摆脱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嫌疑,从日本刑法学界引入了“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侧面”这一概念,应该说是不奏效。因为根据日本刑法学理论,罪刑法定原则形式侧面旨在限制司法权,实质侧面旨在限制立法权,二者各司其职,共同构成对权力全面制约。法官不需要也不应当为了实现实质正义而进行实质解释,因为这原本就是立法者职责。况且,一旦允许法官将处罚必要性作为刑法解释根据,那么谁都无法确保法官不会为所欲为,这又必将离实质正义越来越远。

  • 标签: 实质解释论 形式解释论 实质的罪刑法定 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侧面
  • 简介:刑法条文过度解读或是创设性解释刑法解释泛化现象,是对刑法解释底线一种破坏。刑法解释泛化现象是实质导向目的解释扩张适用所引发刑法解释危机,违背了刑法谦抑性原则,不符合严格解释和合法性原则基本要求。刑法解释应该自我节制,遵循形式解释优先刑法解释理念、在文义解释所划定解释活动最大空间内进行,这是刑法解释结论合理合法基础所在。

  • 标签: 刑法解释 目的解释 文义解释 形式解释论
  • 简介:刑法解释目标是刑法条文真实含义(客观解释),而不是立法者制定刑法本意(主观解释);对于刑法文字表述缺陷,应当通过解释予以补正,批判刑法不如解释刑法刑法真实含义是从生活事实中发现出来解释者应当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区别具有相对性。

  • 标签: 刑法 客观解释 主观解释
  • 简介:刑法适用过程中,依据构成要件解释目标是针对立法原意还是法律规范客观含义,可将刑法解释分为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刑法解释应当二者兼具,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理论界依据刑法解释是否只能严格遵循刑法条文字面含义进行,形成了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但二者在刑法解释本质上没有真正意义上差别。根据犯罪本质是对规范违反还是对法益侵害,可将违法性认识分为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我国刑法应当坚持以结果无价值为基础,逐步适当发展行为无价值在立法和司法领域中运用。

  • 标签: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形式解释 实质解释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 简介:以类型化法益概念相关探讨为逻辑起点,并同时以论述与梳理犯罪论体系中不法类型与罪责类型相区隔为逻辑框架。一方面以类型化法益概念建构刑法解释外延范围,另一方面以不法与罪责构建解释规则内涵边界,以探寻规范化意义下刑法解释边界之所在。

  • 标签: 类型化法益 不法 罪责 刑法解释
  • 简介:刑法目的是保护法益,刑法目的对刑法解释结论具有最终决定作用。通过刑法目的解释刑法能够与刑法机能相协调,能够同现代罪刑法定主义相一致,能够最终实现刑法目的。要根据刑法具体规定探寻刑法目的,从刑法基本价值立场出发探寻刑法目的。要区分刑法目的与目的解释方法,区分刑法目的与刑法立法目的,区分刑法主观保护目的与客观保护目的。解释刑法时,应当将刑法文本与案件事实同时作为,对解释目标进行利益衡量、价值判断,运用法益对构成要件指导机能解释刑法

  • 标签: 刑法解释 刑法目的 法益保护 罪刑法定
  • 简介:刑法定原则不是禁止刑法解释,只是为刑法解释界定了合理空间.刑法解释不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这是坚定不移定律.即刑法解释又要在已定刑法规范中得出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结论.

  • 标签: 罪刑法定 刑法解释 类推
  • 简介:<正>一、罪刑法定原则精神及其内容(一)'法支配'与'人支配'中国战国时代思想家韩非子曾说过'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且三国时诸葛孔明挥泪斩马谡,也是因马谡犯了军事谋略上错误,这些体现了即使是权力者身边红人,但只要犯了罪就应当受到处罚精神。该观点是以与犯罪相应刑罚是由客观规则即法来规定为前提,因此,这同近代刑法定原则(或罪刑法定主义)是相通。即,不是奉行将罪与罚交由当时执政者、权力者进行判断'人支配'('人治'),而是奉行,将罪与罚交由客观规则即法来判断'法支配'(法治)观点。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自由主义 国家公务员法 刑罚 犯罪行为 日本刑法
  • 简介:刑法解释无疑是构建现代法治重要题域。但现行刑法解释体制架构与实际运作因欠缺科学性而亟待重构。刑法解释目标作为探寻适用于刑法解释最小公分母而对刑法解释配置具有"元意义"。以科学客观解释论为基底,同时兼顾现有体制,主张由最高人民法院独享原本司法解释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保有消极立法解释权,即只能裁决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异议,另外赋予办案法官一定刑法解释权。

  • 标签: 刑法解释 刑法解释体制 解释目标 解释权
  • 简介:刑法解释解释效力角度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2〕(P136) 刑法立法解释现状如何呢,一、 刑法解释体制现状评析(一) 刑法立法解释现状所谓刑法立法解释

  • 标签: 体制研究 刑法解释 解释体制
  • 简介:有些刑法解释被认为是扩张解释,如果刑法没有规定即刑法解释前提不存在,当然解释的当然依据解决是对刑法规范解释问题

  • 标签: 刑法解释 浅析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