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应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天津市急救中心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急救患者共8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就现场处置情况将其分组,将给予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救治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急救模式救治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确诊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的抢救中,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方案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 外科 严重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创伤急救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5)。参照组实施常规创伤护理,实验组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相对较短,抢救成功率相对较高,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数值比较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14%,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高级创伤护理 创伤急救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院创伤急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急救体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通过急诊方式诊治的不同类型的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抽取患者为215例,对所有的患者诊治过程进行了记录和探究,对患者创伤类型、使用的急救方法和预后方面进行了统计。结果此次选取的215例患者当中,有8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创伤,占总数的40.93%,有70例患者施工意外创伤,占总数的32.56%,57例患者为其他因素所致创伤,占总数的26.51%;以患者受伤位置划分,有66例患者四肢骨盆伤,占总数的30.69%,46例患为胸部伤,占总数的22.73%,22例患者为颅脑外伤,占总数的10.23%,16例患者为腹部伤,占总数的7.44%,11例患者为胸腹联合伤,占总数的5.12%,5例患者为多发伤,占总数的2.33%,49例患者为其他类型伤,占总数的22.79%;预后方面而言,10例患者死亡,占总数的8.73%,102例患者通过抢救转入急诊,占总数的47%,80例患者在我院痊愈占总数的37.21%,7例患者通过治疗后均已出院,占总数的3.26%。结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比较落后,所以,对患者进行急救时,使用的急救治疗方法单一,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创伤急救预后效果;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所接诊的外科创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特殊情况时需要面对大量的伤员,需要加强急救组织实施工作;乡镇卫生院急救体制不健全,院前现场急救不到位,甚至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家属送至卫生院,不利于患者的急救时间的把握。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创伤 急救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创伤急救内容,针对创伤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创伤外科的院前急救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院前急救有效性。

  • 标签: 创伤外科 院前急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文针对临床上创伤性窒息的相应急救以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探讨,以有效给予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创伤性窒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探讨,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50例患者采取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单纯急救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对创伤性窒息患者实施急救与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患者后续治疗的愈后至关重要。

  • 标签: 创伤性窒息 临床急救 护理对策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于严重创伤患者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由接诊的医生、护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记录成为电子档案;此外,创伤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当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然后根据伤者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实施现场急救处理。结果64例严重创伤患者经及时救治后,存活5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7.81%。死亡的5例患者中,有2例均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另外3例患者死于多发伤。结论院前急救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在伤后1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期。我院通过加强院前院内信息的预警和联动,缩短各个环节的急救时间,避免伤者出现生理潜能的进行性耗竭,为严重创伤患者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急救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本文采用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抢救处理;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采用急诊急救措施进行护理,对于本文两组不同的护理取得的抢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本文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为(1.2±0.3)h,对照组的抢救时间为(2.4±0.8)h,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本文两组患者在抢救状况,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抢救成功48例,抢救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死亡11例,抢救成功39例,抢救成功率为78.0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48/50),对照组满意度为74.00%(37/5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配合急诊急救护理进行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急诊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大大的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有效率,也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诊急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救护理干预在多发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急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采用急救常规护理和急救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观察组20例中,对于急救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无效1例,有效19例,临床护理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中,无效5例,有效15例,临床护理有效率7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救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患者 急救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早期、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心理护理以及生命体征护理等,总抢救成功率为81.2%。结论给予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实施相应抢救模式后获得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共收集急诊严重创伤患者58例,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29例及观察组29例。对照组行传统急救措施,观察组实施严重创伤急救措施,对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确诊用时、救治用时、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用时、救治用时、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救模式可有效提升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同时规避并发症风险,保证患者预后良好,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救 救治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多发性创伤急救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抢救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救治急诊多发伤的患者,做到科学判断病人病情,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止血科学到位、保持病人的有效循环,有针对性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结论外科护士对多发性创伤的认识和熟悉程度对多发性创伤的及时有效护理十分重要,加强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伤员的"真实"发生、呈现以及伤情的转归、评估是战场伤员急救训练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采用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人机交互等技术,构建具有生理特性的战创伤虚拟人,模拟真实的战伤伤员;进一步分析急救虚拟交互模型与技术,构建基于战创伤虚拟人的急救交互系统,实现伤情动态变化下的急救技能虚拟交互训练,为战场伤员急救提供实战化的训练工具与技术方法。

  • 标签: 战创伤虚拟人 虚拟仿真 急救技能 交互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护理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80.3%,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6.1%,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患者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多因创伤后失血过多而导致循环血容量的不足,最终引发休克;该病是急救科最为常见的一种低血容量性休克,对其的抢救和控制不及时,极易危及患者生命;而科学有效、及时地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提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 标签: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A、B两组,各组均39例。A组实行急诊急救护理,B组实行常规护理。综合分析两组的抢救情况,比较抢救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44%,明显比B组的84.62%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抢救时间和死亡率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严重创伤患者施以急诊急救护理,可显著提升其抢救效果,缩短抢救治疗时间。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严重创伤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创伤性气胸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96例创伤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总结,探究最为有效的临床救治与护理措施。结果96例创伤性气胸患者中,成功救治92例,临床有效急救率为95.8%。治愈的有47例,病情好转的45例,无患者死亡,患者出现肺挫裂并发症的4例。结论有效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救治的有效率,应当加以重视。

  • 标签: 创伤性气胸 急救分析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2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检查手段和流程。结果头部CT检查阳性率为87.1%,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为90.0%,四肢X线平片阳性检出率为90.3%。结论根据患者创伤部位选择放射影像技术,可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放射影像技术 头部创伤 胸部创伤 四肢创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患者共有3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死亡的因素与相关的急救方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得知抢救成功的共有152例(50.67%),死亡的共有148例(49.33%),包括120例(40.00%)为院前死亡,其中以31-60岁之间的患者具有最高的死亡率,P<0.05;分析造成死亡的因素包括高空坠物、交通事故、重物创击、刀具砍伤、其他等,其中以交通事故伤造成的死亡率最高,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现场急救状况差、ISS评分大于等于16分,GCS评分低,机械通气、年龄较大。结论实际抢救急诊创伤患者时,应严格分析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不断将抢救水平提高,利于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

  • 标签: 急诊外科创伤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