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骨科手术是常见的一类外科手术,其手术的目的是对受到损伤的骨骼进行修复或重建,以恢复原来的功能。而感染是骨科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患者若发生感染,将会阻碍切口愈合与痊愈,进一步影响手术成功率,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临床医学上,加强对骨科切口感的特征分析,进一步分析感染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对于降低感染几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科手术 创口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伤口不愈合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规律,以利防范。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0月间,骨折后不愈合伤口分泌物标本,细菌学培养不动杆菌阳性的62例住院患者的多种临床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不同因素与骨折后伤口不愈合不动杆菌感染有关,诸如伤口开放、手术实施、联合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而与年龄、慢性疾病的有否、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与否无关。结论骨折患者不愈合伤口预防不动杆菌感染的关键在于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伤口开放时间及手术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骨科创口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0例骨科创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随机划分,分为实验与对照2组。对照组只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的相应护理干预手段。对2组患者的感染因素分析,也对感染率进行统计。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出现创口的几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对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可将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将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生存质量增强,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 创口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肿瘤术后创口的防治与护理。方法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分析其术后创口的原因与护理方法。结果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其感染发生率为5.71%(4/70);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4.29%。结论对于头颈肿瘤术后患者,应加强术后创口的防治,并对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可降低创口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其尽快康复。

  • 标签: 头颈肿瘤 创口感染 防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骨科创口 并发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1月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 60 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伴发感染,对照组患者 未伴发感染, 两组各 30 例。将两组患者的 IL-6、 IL-8、 hs-CRP及 PCT血清含量与阳性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 IL-6、 IL-8、 hs-CRP及 PCT血清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明显高于未伴有感染的骨折患者, 对于骨折及感染的存在均有较高的检测意义。

  • 标签: 骨科创口 感染 血清 炎性指标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配合碘伏冲洗治疗56例开放性骨折创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113例开放性骨折创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清创配合碘伏冲洗,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细菌种类和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对比,P<0.01;感染情况对比,P<0.01。结论清创配合碘伏冲洗的治疗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开放性骨折创口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清创术 碘伏冲洗 开放性骨折 创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Emergency surgical trauma surgery;ESTS)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对创口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ES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这7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38,常规清创处理)和抗感染组(n=38,实施抗感染治疗),对两组干预后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情况实施观察,并对比。结果:抗感染组I级愈合率63.16%(24/38)高于常规组的47.37%(18/38),Ⅲ级愈合率2.63%(1/38)低于常规组的23.68%(9/38),两组切口与和时间对比(P<0.05);抗感染组切口感发生率为2.63%(1/38)低于常规组的21.05%(8/38)(P<0.05)。结论:对ESTS患者予以抗感染治疗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改善切口感,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外科 创伤手术 抗感染治疗 创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创口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我院治疗的13例开放性骨折创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该病的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在所有患者的感染创口中有较多的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药敏试验显示不同病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不同;经过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均先后出院,出院后,对13例患者随访12例,随访时间为半年至2年,所有患者均被治愈,其中1例患者延迟愈合。结论及时清洗处理患者的骨折创口对控制感染程度,缩短治疗时间以及提高治愈率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根据不同患者的创口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创口感染 治疗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外科创口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结合急诊外科手术情况,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患者手术期进行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急诊外科创口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落实分类治疗措施。结果 急诊外科创口的发生与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创口的具体类型、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术后监护等因素有关。结论 为减少急诊外科创口的发生,需要对术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完善,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重对手术医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对急诊外科创口进行预防和治疗,减少创口的发生。

  • 标签: 急诊外科 创口感染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创口患者采用五味消毒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骨科创伤术后创口的患者70例,为进一步观察五味消毒饮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西药的方式治疗,乙组患者在甲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五味消毒饮,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五味消毒饮治疗的乙组患者,其切口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C反应蛋白、外周白细胞总数及红细胞沉淀率均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创伤术后创口的患者使用五味消毒饮的方式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有积极临床作用。

  • 标签: 五味消毒饮 骨科创伤 创口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手术创口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我院急诊外科接收的82名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41例,实施常规应急措施,观察组41例,采取规范化应急处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治疗情况,涵盖患者感染发生率、感染因素、治疗有效率三方面。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因素分析,灭菌消毒意识、诊室空气、器械消毒、创口消毒所占比例较大,且参照组感染因素占比率大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科手术创口病因进行分析后可见,主要感染因素包括灭菌消毒意识、器械消毒、诊室空气、创口消毒四方面,经规范化应急处理后,患者感染率可明显降低,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 外科手术 创口感染 病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手术创口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5月我院急诊外科接收的82名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41例,实施常规应急措施,观察组41例,采取规范化应急处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治疗情况,涵盖患者感染发生率、感染因素、治疗有效率三方面。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因素分析,灭菌消毒意识、诊室空气、器械消毒、创口消毒所占比例较大,且参照组感染因素占比率大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科手术创口病因进行分析后可见,主要感染因素包括灭菌消毒意识、器械消毒、诊室空气、创口消毒四方面,经规范化应急处理后,患者感染率可明显降低,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 外科手术 创口感染 病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创口患者采用五味消毒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骨科创伤术后创口的患者70例,为进一步观察五味消毒饮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西药的方式治疗,乙组患者在甲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五味消毒饮,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五味消毒饮治疗的乙组患者,其切口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C反应蛋白、外周白细胞总数及红细胞沉淀率均低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更高。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创伤术后创口的患者使用五味消毒饮的方式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有积极临床作用。

  • 标签: 五味消毒饮 骨科创伤 创口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封闭式引流技术治疗胸壁开放性创口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择100例胸壁开放性创口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应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采取封闭式引流技术。统计并对比两种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借助不同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差异,实验组数据优势明显,组间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封闭式引流技术治疗胸壁开放性创口的效果突出,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封闭式引流技术 胸壁开放性创口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创口率等方面的影响价值,为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总计124例。进行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护理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各62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创口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负性情绪状况评分。结果个性化护理组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创口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指标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急诊入院期间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稳定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患者创口率,从而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口腔颌面创伤 急诊入院 负性情绪 创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