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民事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诉或当事人不敢诉、不能诉、殆于诉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追究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行为,由检察机关提起或参与诉讼,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是检察机关行使其监督权的有力方式.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诉讼 民事公诉
  • 简介:本来在《谈谈周代审计》中,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对周代审计的依据等问题加以阐明,由于篇幅的关系,所以另文予以记述。一、周代审计的依据。在《周礼·天官)中记载:天官冢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以八法治官府”,“以八则治都鄙”,“以九赋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以九贡致邦国之用”。1、六典是中国古代六种典制的简称即:①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②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③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系民;④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⑤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⑥事典,以官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2、八法是我国周代管理百姓的通法。即:①官属,以

  • 标签: 上计制度 审计依据 地方官吏 审计监督 主管官员 钱币
  • 简介:针对联勤部队干部成分多样、涉及法规政策复杂、一些具体问题把握难度较大等实际,近年来,济南军区联勤部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军委、总部关于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坚持把依法规范工作运转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注重紧贴实际抓规范,创新机制解难题,着力提高干部政策制度执行力,先后出台了多个规范性制度规定,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干部工作 制度规范 法规政策 运转 干部队伍建设 部队干部
  • 简介:我国宪法实施的难点在于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确定宪法和法律的至上地位是正义实现的关键,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才能实现正义,"固有的利益格局"是实现正义的最大阻力。制度问题必须通过制度改革才能解决,实现正义始于对公权力掌控者的管控。实现正义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提高公众的"能见度",防止公权力破坏群众安全感。

  • 标签: 宪法 实现正义 “固有的利益格局” 制度笼子
  • 简介:案例:小娜于2009年入职某公司担任工程师,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协商一致约定将劳动合同续延两年。2010年1月,小娜向公司提出辞职,并办理离职手续。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小娜的年目标收入中包含了年度目标奖金30000元(员工100%完成工作目标)。

  • 标签: 考核制度 奖金 劳动合同 合同约定 2009年 2010年
  • 简介:婚姻家庭领域的权利义务包括人身和财产两方面,夫妻双方都享有各自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以保证对方权利的实现。然而现实生活中婚内侵权现象从未淡出过婚姻家庭领域,婚内侵权现象越来越危害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夫妻侵权责任制度具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填补受害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救济功能。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法律都对此有明确规定。借鉴域外国家的相关制度,分析建立夫妻侵权责任制度的理论依据,探讨我国夫妻侵权责任制度构建的根基,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夫妻侵权责任制度服务。

  • 标签: 夫妻侵权 理论基础 构建根基
  • 简介:摘要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结合检察工作实际进行的一项开创性、制度性、历史性探索,是一项切合法治、民主观念、富于时代精神的制度探索和创新,迈出检察制度改革实质性、关键性的一步。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应当继续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自觉依靠人民监督员促进检察机关依法、规范、文明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 标签: 人民监督员 监督制约 互动机制
  • 简介:案情简介职工王某干1987年7月入职威海某公司工作,任该公司车间班长。2015年3月3日,王某所在班组成员李某违章驾驶叉车,发生作业事故,造成一名职工不幸身亡。2015年6月6日,公司以“王某违章指挥发生伤人事故,严重违反了公司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为由与王某解除了劳动合同,并扣发了王某2015年6月的工资以抵偿经济损失。

  • 标签: 规章制度 合法程序 违章驾驶 伤人事故 案情简介 劳动合同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基础的核心议题在于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总的来说,和谐社会经济制度构建的依据内在地包括了理论依据、国情依据、历史依据以及实践依据

  • 标签: 和谐社会 基本经济制度 客观依据
  • 简介:就刑事调解制度的现实基础而言,既有现行刑事司法模式所带来的困惑,也有刑事政策变革之要求;既有域外的刑事司法改革经验,也有各刑事诉讼主体的利益诉求。治理、善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传统“无讼”文化、被害人学说等为刑事调解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刑事调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刑事司法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主要解决被害方民事赔偿问题而缺失社会关系的修复;对刑事法原则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容易造成不平等和歧视待遇;会带来在预防犯罪的同时降低了刑罚威慑力、促使犯罪的形成的双重社会效果等方面,必须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 标签: 刑事调解 司法模式 刑事诉讼
  • 简介:由于中国和西方的国情以及民主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中西方不同视域下的协商民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协商民主.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民主立场相背离的情况和西方制度性不平等的存在,致使西方协商民主尽管不缺乏通向现实的理论路径,但是还是存在现实的制度困境.在民主化浪潮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比西方更高级的民主制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操作性.

  • 标签: 协商民主 制度困境 选举民主 政治协商
  • 简介:劳动创造价值讲的是商品价值决定的本源问题,与分配制度的形成是不同领域的问题。分配制度的形成是由生产资料所制的性质及其形式决定的。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形成的理论依据的错误观点,会从扩大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范围和混淆价值报告与价值分配上造成理论混乱,把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引入歧途。

  • 标签: 劳动创造价值 按劳分配 生产要素 分配制度 形成依据 价值分配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虚假会计信息在我国经济领域泛滥,成为社会公害。有的企事业单位违反当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变造、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调剂收入、利润,偷漏国家税款;搞“体外循环”“小金库”;有的国家税收机关搞虚假税收会计数字,瞒报应征税款;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国家税款等。同时,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违规违法及经济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虚假会计信息不但干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是经济违规违法行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主要是“法纪审计”,与此相对应,审计评价的内容也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财政

  • 标签: 原《会计法》 企业评价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资料 审计追究制度 虚假会计信息
  • 简介:一、既判力作用范围相对性的含义既判力是判决一经确定就不允许当事人再行争执的确定力,正是这种判决效力的存在,才使纠纷或事项"既决"的法律意义获得载体,进而使司法活动具有形成和维系社会秩序、使社会生活圆满运行的作用。就这个意义而言,如同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司法裁判必须具有既判力"应当是一种具有超越地域、时代或体制界差的普遍存在。当然,由于国家诉讼体制的差异,对于既判力这种判决确定效

  • 标签: 既判力 执行异议之诉 民事诉讼法 诉讼标的 判决效力 司法裁判
  • 简介:近代德意志法系私法制度创立自然人权利能力制度的主要法哲学依据乃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意志理论。依据此等自由意志理论,只有具备自由意志这一质的规定性,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才既能谋求自己的利益,又能受理性法则的约束,从而才具备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才可以成为私法上的主体。

  • 标签: 自由意志 人格 伦理人 经济人
  • 简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意识形态的先进,更取决于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制度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性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构具有理论依据、历史经验依据和现实依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制度建构 理论依据 历史经验依据 现实依据
  • 简介:当事人基本情况:申诉人:杨某,男被诉人:某公司案情简介:杨某于2005年3月24日进入某公司工作,双方签有书面劳动合同,后续订至2009年3月24日终止。2008年9月10日该公司作出《关于对杨某的处理决定》,其主要内容为:“2008年8月26日电镀车间杨某在公司生产紧张的情况下,不安心工作,不服从主管人员的领导,聚众闹事,并先后在车间主任、生产副总、办公室主管领导乃至总经理的思想教育下仍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秩序、严重扰乱公司正常办公,使公司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造成公司的产品严重误期,无法正常交付,导致客户要求公司巨额索赔,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公司给予了停工处理。停工期间办公室多次找其谈话,耐心对杨某进行开导教育,但是他不能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无悔改之意。

  • 标签: 解除劳动关系 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 2008年 员工 书面劳动合同
  • 简介: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对食品及其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度

  • 标签: 食品 质量安全 市场准入制度 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