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观察前列E1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根据病情给予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利尿剂、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卧床休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随后接受前列E110ug治疗,每天1次,总疗程为14天的临床试验。用积分法判断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综合评价前列E1在治疗冠心病的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慌、胸闷、胸痛及水肿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结论前列E1能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受损程度,减轻心慌、胸闷、胸痛及水肿症状,从而改善预后,降低猝死的危险性,而且发生不良反应几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列腺素 E1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前列E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胰岛和药物降糖、饮食控制、限制蛋白摄入量等基本治疗,并给予氯沙坦口服用药,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E1。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前列E1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沙坦 前列腺素E1 早期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E1脂微球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UAP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前列E1脂微球制剂10μg,每日2次,疗程7天。对照组18例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95.0%)、心电图变化改善率(9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腧穴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前列D2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腧穴自血疗法治疗前后患者前列D2血清水平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PGD2治疗前(18.0360±5.4801)pg/mL,治疗后(13.9250±4.6021)pg/mL,P<0.05,经过腧穴自血疗法治疗PGD2水平下降患者治疗前临床评分(7.73±1.79),治疗后评分(5.56±1.74),P<0.001,经过腧穴自血疗法治疗评分下降。结论腧穴自血疗法可能通过降低患者PGD2水平起作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腧穴自血疗法 前列腺素D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E1(PGE1)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内皮细胞功能和尿白蛋白的改善。方法选取60例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III期,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个治疗组,PGE1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基础上每天用PGE110μg加入生理盐水50m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连续用14天,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基础上每天用红花注射液20mg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连续用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WF(vonwillebrandfacto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UAER和vWF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和vWF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和vWF下降比较,差异更有显著性(p<0.01)。结论PGE1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内皮细胞功能和尿白蛋白具有明显的改善,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大量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术的前列增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手术治疗的58例前列增生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经验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我院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后,5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有8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汽化电切术 围手术期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哮喘人群中前列DP受体基因(PTGDR)-54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血清中IL-4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按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分为轻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和琼脂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哮喘组前列DP受体基因-549位点基因型,然后采用酶脸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哮喘不同基因型之间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哮喘人群前列DP受体基因-549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分别为CC,CT和TT型;不同基因型的血清IL-4蛋白浓度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PTGDR启动子C-549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血清中的IL-4无关联。

  • 标签: 哮喘 前列腺素DP受体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酶联免疫吸附法 白介素-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电切手术经验,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1年120例前列增生患者TURP资料。年龄60~84岁,平均72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体积32.1~100.5ml,平均66.3ml。结果116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2例手术因尿道狭窄未插入电切镜停止手术。切除前列组织平均36.5g,电切时间平均56min,术中输血2例,无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118例患者随访2~15个月,排尿通畅,夜尿症状缓解,IPSS评分平均7分。结论周密术前准备、娴熟手术技巧、正规手术操作、细心术后管理是保证疗效满意的基础,使TURP规范化,可进一步提高TURP质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电切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前列增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6例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TUR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在泌尿外科领域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等离子腔内剜除(PKE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前列重量>100g患者行PKEP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进行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钠的变化、前列切除重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123~163min,平均134.2min,切除的标本组织重量96~147g,平均118.5g。术中视野清晰,出血极少,均无输血;整个手术经过平稳,无前列电切综合征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留置尿管3~5d,平均3.6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6d(1~4d);术后住院3~7d,平均5.3d。术后随访3个月,排尿梗阻症状明显改善,IPSS由术前的23.5±3.6降至5.6±1.6(p<0.01)。Qmax由术前的7.1±0.5升至25.5±4.9(p<0.01)。PVR由44.1±8.7降至6.4±2.6(p<0.01)。结论PKEP治疗大体积前列增生高效、微创、安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治疗大体积前列增生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切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探讨应用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术治疗前列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用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术治疗前列增生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用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术治疗前列增生,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手术顺利,安全性较高,手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少,创伤恢复快,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结论用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术治疗前列增生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减小了手术的风险,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少,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双极气化前列切除术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前列增生。

  • 标签: 双极气化切除术 前列腺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超导光前列治疗仪综合治疗慢性前列炎的方法及临床观察。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超导光治疗仪综合治疗慢性前列炎156例。结果121例临床症状消失痊愈,29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好转,6例治疗前后无变化无效。结论运用超导光前列治疗仪综合治疗慢性前列炎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超导光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前列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1年43例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前列增生症的病例。结果43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两个星期左右,术后随访2—10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前列增生症十分有效。相比其他前列治疗手术方法,其具有切除彻底、成功率高、创口小、出血少的优势,而且微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规范的前列电切术手术过程对治疗前列增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前列电切术对操作技术要求很高,操作医生必须娴熟操作,才能保证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临床 经尿道前列腺 电切术
  • 简介:摘要前列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尿频、尿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导致尿潴留。前列增生是外科常见的急病,护理人员为了尽快解除患者尿潴留引起的痛苦,临床上常规处理方法是进行导尿术,男性患者常规方法导尿失败,主要是由前列部尿道狭窄,再加之导尿过程中疼痛不适引发尿道痉挛使导尿进一步困难。反复插管又易造成尿道粘膜损伤出血,增加感染机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也会增加护理工作量。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本院于2010年10月~2012年8月对60例需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采取不同的导尿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 标签: 翻身床 压疮
  • 简介:慢性前列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复发,患者常十分苦恼。近年来医疗人员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前列炎患者的前列液内,锌含量比正常人明显降低,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很难提高,只有当前列炎症痊愈时,

  • 标签: 前列腺疾病 苹果疗法 慢性前列腺炎 临床治疗效果 前列腺炎症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们常说的前列增生和前列肥大,其实是一回事,医学全称为“良性前列增生症”。主要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患此病的人逐渐增多。前列是男性特有器官,港台地区称为“摄护腺”。正常人的前列呈板栗状,位于男性盆腔中膀胱“出口”的下方,包绕着尿道,象卫兵一样守护膀胱,把守着尿液从膀胱排尿的必经之路。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肥大 社会老龄化 中老年人 正常人 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束切割前列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1月在我院采取近尿道等离子束切割前列治疗良性前列增生患者138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36个月。观察对比术前和术后138例手术患者在残余尿量测定、尿流率、IPSS(国际前列症状评分)和QOL(生活质量评分)等四个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36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8+3.1)ml/s增至术后的(20.6+4.0)ml/s;残余尿量测定从术前(87+12)ml降至(45+17)ml;IPSS由术前(30.1+2.3)分下降至(5.8+1.1)分;QOL从术前(6.5+2.1)分降至(1.7+0.5)分。4项指标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平均用时(min)。术中无电切综合征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束切割前列治疗良性前列增生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经尿道电切 等离子束切割 良性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