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内有若干名作谱例与相应的理论阐释暴露出逻辑矛盾。上世纪后半叶,这些逻辑矛盾引发了我对和声功能理论的沉思。为了能清晰地剖析和声理论的逻辑结构,我尝试了“真数为体,对数为用”的数理方法:真数数据以相对波长数值为依托,用“律学投影”操作跟五线谱音位沟通,在对数层面则用“校正值”揭示各音位的自然本质区别于平均律摹拟体的微差。这些方法迥然不同于传统和声学教程的习惯,令人感到十分生僻。人们不免质疑:有这必要吗?必要性来自十二平均律的通行,这律制不仅在实践层面广泛通用,而且在理论层面用作讲解工具,结果就屏蔽了和声学本质规律的准确认知。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十二平均律只是便利的摹拟工具,而不能拨开摹拟工具的屏蔽透入和声学的审美本质,传统和声学教程又以社会学的权威性加固了摹拟工具对审美本质的屏蔽。为了“去蔽显真”,该用什么方法?这是几十年来我不停探索的,还不能说已经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沉思九章”细致记录了探索方法的历程。

  • 标签: 相对波长 分数单位连比式 自然数连比式 功能域的数理标志律学投影 音程值 校正值
  • 简介:论五声性和声的相对功能浙江/陈祥文五声性调式和声除了以色彩性为重要表现特征外,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虽然这种功能性在功能强度上不如传统和声,但作为一种动力因素,在与音乐形象的表现因素(色彩性)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使音乐作品得到发展以至完善的事实是...

  • 标签: 调式和声 五声性和声 五声性调式 传统和声 属七和弦 和弦结构
  • 简介:和声功能标记贯穿于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全过程中。对和声功能标记体系做全面、透彻的把握,澄清在既往应用中的模糊概念,有助于规范我们在和声研究与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从里曼和声功能标记体系的源起、标记方法与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述他的和声功能标记体系,在历史发展、体系应用方面有新的理解与认识。

  • 标签: 里曼 数字低音 拉莫 功能标记 斯波索宾
  • 简介:和声理论的确立标志着人们对声音的各种组合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拓展了音乐的线性思维向立体思维的发展空间.和声思维的发展更使得音乐的进行被赋予了逻辑的力量和色彩,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音乐的创作视野,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段.

  • 标签: 音乐 立体思维 力量 拓展 线性思维 组合
  • 简介:无论是在复调技术高度发展的巴洛克音乐时期,还是在和声色彩极为丰富的浪漫主义时期,声部线条都是音乐呈示和展开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然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也不例外,尤其是前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声部特点主要为功能和声下的线条和声思维,具体表现为三声部的和声织体形态。本文主要将古典主义时期典型的三声部织体形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声部形态产生的原因和该声部形态蕴含的和声内涵,从而为古典主义时期三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三声部织体 功能和声 线条和声思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唐宋曲子中的"和声",的释文有误,宋人沈括、蔡宽、朱熹的有关文字也有问题.唐宋曲子中的"和声"实际上是歌唱时主唱者与"歌伴"递接而唱的歌词词句.和声往往是具有标志曲调意义的定语,亦即为该曲调的特征部分.它可以出现在曲首、曲尾,也可以出现在章首.自韵是和声的突出特征.据此规律对今传曲子和律词进行探索,可以发现不少作品存在的"和声".

  • 标签: 唐朝 宋朝 曲子 和声 自韵 《辞海》
  • 简介:<正>(四)纯五度音程的风格效能为了改变典型的大小调和声的力度性质,从某个角度说,浪漫主义风格追求色调上的自然、松驰与纯净。如把减七和弦的上方减五度改变成纯五度,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减七和弦的紧张程度,从而增添了纯净、自然、松驰的色调。在这里,自然泛音列中除八度以外最简单的频率比数3:2所体现的纯五度音程,在音

  • 标签: 传统和声教学 风格性 减七和弦 五度音 浪漫主义风格 泛音列
  • 简介:摘要:装设接地线前验电可以确定停电设备是否无电压,以保证装设接地线人员的安全和防止带电装设接地线或带电合接地隔离开关等恶性事故的发生。验电是保证设备装设接地安全措施的一个重要关健环节。本文主要阐述了一种带显示和声光报警的验电棒的研制,通过简单的改造,将验电功能和数显声光报警功能集成到到一个绝缘操作杆上,在使用时,不仅能验电而且还能显示电压和声光报警提示,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触电风险。

  • 标签: 配电运检 验电 安全工具器
  • 简介:和声听觉训练是练耳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的耳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的耳朵”,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意志品质方面也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真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将是保证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

  • 标签: 和声听觉 音乐理论 构唱 听辨与听记 因材施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和声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技术理论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主要围绕理论讲解展开教学,忽略了实践运用环节。所以,为了提高和声教学效果,本文将引入键盘和声训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提高和声教学水平。

  • 标签: 高职院校 和声教学 键盘和声
  • 简介:音乐织体是由交织的旋律音和节奏维成的。这些音中有些是作为和声出现,有些则不是。非和声音符是指在旋律运动中,对主和声来说不相关的音,即外音。以下是常用的非和声音符的范例。

  • 标签: 和声 音符 音乐织体 旋律 节奏
  • 简介:巴托克的调性和声理论是巴托克作曲体系的又一重要理论.首先,它使巴托克音乐与20世纪的无调性音乐彻底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其调性理论是和声理论的根源,其和声理论又是调性理论的基础,而著名的"轴心理论"便是二者在深层上的绝妙融合.

  • 标签: 巴托克 调性和声理论 作曲理论 “轴心理论” 和弦构成
  • 简介:目前,全国高师音乐专业大多使用的是(普及版),是20世纪90年代全国数十名专家合作编写的,所编写的内容、传授的和声原则、形式与方法仍然是两百多年以前音乐家们根据当时的美学原则和审美习惯创造的,虽然这些原则、形式与方法本世纪人们仍在使用,仍在发挥很大作用,但它早已不是惟一正确的,它只是诸多和声写作技术中的其中一种.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新构想,作为抛砖引玉.

  • 标签: 和声 教材改革 高师 20世纪90年代 通用教材 音乐专业
  • 简介:近年来,音乐界的一些同志们正热衷于研究近现代和声技法,无疑,这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削弱传统和声的教学,因为,每一种新的音乐思维的出现、发展和确立,都是与旧有的音乐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只有使学生对旧有和声思维的脉络、发展、成熟及被突破的全过程有所了解,对各个时期和声领域内出现的繁杂局面理出

  • 标签: 和声技法 传统和声 和弦结构 七和弦 音乐思维 和声功能
  • 简介:本文从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和声学教程》一书教学体系及理论体系的特色,并把其中最基础的和声规则做一归纳性的梳理和集中的展示,使教者、学者能“鸟瞰全局”,从而对繁缛的和声规则更加明确.

  • 标签: 和声规则 教学体系 特色